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大明之天启帝国 完结版免费阅读全文 > 第192章 苗头(第1页)

第192章 苗头(第1页)

华夏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便有着这样那样的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结社,这些组织往往依托宗教在百姓中秘密流传,更因其教义大多简单易懂,受百姓的接受程度高,其在民间的影响力有时并不亚于官府。

要是风调雨顺,官府清明,这些秘密结社倒折腾不起什么大的风浪,可只要天灾人祸一多,这些本就被是穷苦百姓精神寄托的民间结社便会迅速壮大而膨胀,最终演变成一股极具破坏的力量。

论起这类秘密宗教,在华夏影响最为深远,最有历史传承跟造反精神的,必须是白莲教无疑。这个由佛教宗派演化而来的古老秘密民间宗教组织最成功的代表作,就是元末搅得天翻地覆的那支“红巾军”。

而“红巾军”首领韩林儿,在当时就是著名的“反二代”,他的父亲韩山童,便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白莲教领袖。他不仅喊出了那句著名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其党徒更是广为宣传“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这种听起来无论是伦理还是逻辑都狗屁不通的宣传话来。

但别管逻辑通不通,韩山童扯起造反大旗后,百姓信徒等皆是群起响应,再加上有那句石头人的传言,许多参与修河筑堤的工匠和民夫也都积极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中。

又因白莲教在传播过程中吸收了当时的明教(或者说摩尼教)的部分理论,其教义中便有“明王出世、弥勒下生”的说法。

而韩林儿当时便自称“小明王”,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出身红巾军的太祖朱元璋在选定大明国号时,为了向全天下标榜自己的正统地位和小明王合法继承者的身份,这才确定了以“明”字为新朝国号。同时为了压韩林儿一头,还特地把“小明”改成了“大明”。

即便在现在的天启朝,民间还有朱家皇帝是“现世佛,执掌乾坤”的说法,足可见这条传说在百姓中的影响力是多么的深远。

山东,这里最出名、最有影响力的民间结社跟秘密宗教组织正是这白莲教,永乐朝的唐赛儿,便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抗朝廷的著名白莲教首领。她利用白莲教在民间影响,自号"佛母",更是声称能预知未来。

当时因朱棣迁都北京,在山东搞得也是民怨沸腾,唐赛儿便借此机会,往来于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

最终,唐赛儿永乐十八年,率教众在滨州突然发动起义,并一举斩杀青州都指挥使高风。使得京师震动,朝廷连调大军,在付出了极大代价后,这才将唐赛儿起义给镇压下去。

即便后来唐赛儿为了不再牵连无辜而主动投案,但百姓还是不愿相信那个被活剐死的就是她本人。

直到现在,在青州等地还有她的传说在百姓中广为流传着。而自她起义造反后,山东民间的白莲教徒打着唐赛儿的名义发起的起义跟暴乱,在这二百来年里就从没停止过。

其中,叫朱由校记忆极深的,便是天启二年爆发于山东的徐鸿儒起义。

这徐鸿儒正是利用白莲教的一个分支“闻香教”,在山东、河北一带秘密活动二十余年,在天启二年率众在巨野西部、郓城南部和范县、催阳起义,自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乘兴胜,受其裹挟的百姓多达数万。

明军最后也是聚集山东和北直隶等地的大量官军,这才将其一举平定。郓城南飞集一带的“万人坑”,便是徐鸿儒及其教众的埋骨地。

兖州府。

这里的百姓近来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朝廷也不知抽了哪门子的疯,打去年上冻前,先是折腾着大家丢下了地里活计,一窝蜂地跑去修黄河大堤。最近俩月,又闹腾着要筑造什么海防塞堡,更是吵吵着要将整个登州的城防、海防跟周边营垒全都推倒重筑。

一开始,兖州附近的百姓还因离黄河跟大海较远,劳役倒也没落到这边百姓的头上,可官府这一个月来突然频频下来捉丁,只说登州正等着重新筑城,大都督、阁老袁可立已经发下令谕,兖州最少也要提供三千民壮才算过关。

大都督府有了令,各级府衙的差役自是不敢怠慢,全都朝着锁链,凶神恶煞的在田间地头拿起了人来。

最初,百姓们对官府征发劳役并没有多大抵触,毕竟这几年地里的收成并不算好,朝廷又发下诏令,只要是服了徭役,不但能免掉当年税赋,每日还能领上一份不错的米粮跟几个铜板养家。虽说这份钱粮并不算优厚,可一家人节俭一点,还是足够混上一份温饱。

可自今年正月起,官府原本承诺的劳役钱粮突然说没他就没了,一众苦哈哈们去问,府衙里的老爷们只说朝廷在辽东连打了数个大仗,这钱粮全都发去了辽东。只说钱粮且先欠着,叫百姓们回去等着,朝廷自是不会亏了大伙。

那时各家的存粮也勉强能够度日,再加上朝廷前面拨付钱粮够快,老实本分的百姓们也没多想,大家也就信了官府的话,全都回去等着官府发米下锅。

可眼下春耕临近,百姓们别说米了,就连存下的种粮都吃了个七七八八,每家每户都有了断粮的危机。

所以,百姓们更不愿意去服什么劳役,这地里的活计本就叫人上火,官府又迟迟不兑现欠粮,哪个还有心思再去修什么城池。

百姓们怨声载道,但官府可不管这套,既然没人来,那便撒出爪牙去抓就是。也不止是这兖州,周边十几个县的情况也都差不太多。再加上这里百姓大多数都是租种曲阜孔家的田地,虽说朝廷的税赋还能拖欠,但孔府的家丁奴才们可是不管什么朝廷政令。眼见着收春租的日子越来越近,不少的贫苦人家每天只能以泪洗面,要么想着把儿女卖给孔府为奴,要么就是已经准备好了全家逃难外乡了事。

其实兖州也好,曲阜也罢,在朱由校大力扶植厂卫,在全国大行特务统治下的大明,山东这点破事还是瞒不过朝廷这群耳目。

可叫兖州锦衣卫百户所百户姜宏奇怪的是,自己这边明明早就把地方上有人克扣民夫钱粮的事给报了上去,但别说在登州的千户老爷跟大都督府没个动静,就连每月允许各地百户所越级上报至北镇抚司的“直奏”也跟泥牛入海般一去不返。

凭借浸淫锦衣卫多年的直觉,姜宏觉得这里面的事情一定不简单,所以这段时间里,他直接把铺盖搬进了百户所,每天更是谨小慎微地提点手下人多多注意民间动向,生怕出了半点差池而被上峰怪罪。

但人生就是这样,后世著名的墨菲定律有个最简单的表达形式——“越怕出事,越会出事。”

这天,姜宏刚领着手下人按照锦衣卫新式操典出了早操,正擦着汗的他还想着吃罢早饭是不是亲自去曲阜那边的百户所拜访一下。毕竟,克扣民夫钱粮的事就是以这两地为最,再想不出个法子,他姜宏也不知道该去怎么面对这么多群情激昂的百姓们了。

突然,姜宏所在的小院被人“嘭”地一下撞开,只见一名小旗官装束的细高汉子直接就这么闯了进来。

“他妈的,火上房了吗?这般毛毛躁躁的作甚?有事好好说,仔细了说!”

见来人是自己的亲信小旗,姜宏虽说很是恼怒这厮不讲规矩,可心里也不由自主地“咯噔”了一下,立刻就把事联系到了百姓欠粮的事儿上。

等喘匀了气,小旗又端起木桌上的茶壶猛灌了几口,这才开口道:“大人,不好了,衍圣公府的家奴强收春租,百姓无粮可交,争执之下,这群家奴失手打死了徐六如的老爹,苦主家人现在抬着尸首,已经把府衙堵了,要跟张大人讨要说法哩!张大人吓得躲进了内院,只是命人传话,叫大人您过去瞧瞧哩!”

“咣当!”

姜宏手里的脸盆直接就掉到了地上,上前一把扯住这小旗官的袄领道:“什么?这群狗娘养的,他们瞎了眼不成?这徐六如是什么人,他徐家世代在兖州地界走镖,门下弟子跟镖师不下几百号,真他娘的动起手来,老子这小小的百户所也是屁都不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