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几乎转眼就到了十一月中,这段日子里,陕西的民乱虽说还是闹腾得轰轰烈烈,但在孙传庭、洪承畴和曹文诏的通力配合下,大体的形势还算得到了控制。再加上卢象升亲自带着天雄军沿着黄河严密布防,河南、汉中等临近省份也加紧了赈灾和弹压的力度,倒底还是没把这场动乱搞得如同历史上那样迅速蔓延起来。
随着江南和京师的豪商世家都眼巴巴盯着西北筑路修桥和兴建厂矿便能得到的免税特权,内官监、英国公、魏国公府和宗人府也终于率先出手,随着朝廷和几位大佬们七八百万两的银子一顿猛砸,前阵子许多叫嚷着要造反的西北汉子们竟纷纷带着铁锤镐头,一股脑地进入了各家的“施工队”去赚取那笔不菲的佣金。
毕竟,谁的命都是命,造反不过是逼得快要饿死的无奈之举,但凡能有一线生机,哪个平头百姓会真的撇家舍业的去做那掉脑袋的勾当。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各地爆发起的民乱也渐渐呈现出一种十分诡异的状态,不少地方的农民军也慢慢发现,只要他们不去滋扰平民百姓,能把抢来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财货悉数上缴朝廷,虽然会被罚进新开设的厂矿务工恕罪,但这些厂矿该给的钱粮却是分毫不少。
慢慢的,逐渐摸清了脉的几股流民们甚至和官军做起了“买卖”,在他们不主动扩大队伍跟滥杀无辜的前提下,只要按照一些神神秘秘家伙的指示去干掉那些遭人恨的土豪劣绅,官军再能有所“斩获”,几乎就对他们的去留丝毫不去理会。
与此同时,西北各省及宣大、京畿也在朱由校的授意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血腥到了极点的“肃反”运动。只要是有那当地士绅和基层官吏胆敢反抗朝廷和行军大都督府的政令,几乎隔天就会有人给他们扣上一顶“从逆”的高帽。虽说朝廷内已经有不少官员给皇帝上了折子请求查撤厂卫和各统军大将,但朱由校就是把耳朵一堵,干脆假装起了聋子瞎子,把行宫的大门一关,愣说自己在征讨河套时受了风寒,干脆连送信的官员和人都不想去看一眼!
虽然懒得理会朝堂跟地方上的反对声音,但朱由校这些天可是一点都没闲着。
行宫后花园的一片空地上,朱由校先是将几枚包裹着厚纸的定装弹药撕开,又倒出一点倒进铳机的药锅,又把子弹塞入铳管,这才拿出通条压实。
“皇爷,您老可千万当心哟!”
刚要举铳瞄准,方正化的声音便很是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可还没等他话音落地,围观的众人只听“砰”地一声,立马就是一阵白烟自朱由校手中的铳口冒出,而那木靶也立马随着声音直接倒在了地上。
木靶下的一条坑道内,一面三角红旗被坑道内的士卒举起摆动,只听他大声报道:“皇爷威武,正中木靶!”
点了点头,对陕西兵工坊现在的造铳水平朱由校还算满意,毕竟刚成立月余,虽说扳机和火石间的匹配间隙还有很大的问题会影响击发率,可好歹也表明工坊的制造水平起码也能造出可堪一用的家伙。
为了加快陕西以工代赈的进度,朱由校把毕懋康这位火器专家连同宋应星和十几位西洋教士全都召集到了陕西。
也正因有了这些人的助力,陕西兵工坊把水力车床运用到了生产之中。当一名老工匠看到车床上的金刚石钻头只用了小半天不到的时间就在一根铁棍上钻出了一根铁管,打了大半辈子铳管的老匠人竟激动地流下了两行热泪。
眼珠转了转,朱由校对身后一直紧张兮兮的方正化道:“方卿!把工坊造出来的这批火铳分作三六九等,选哪上好的先给陕西的卫所军先行换装,剩下的,就卖给那些护商队充个门面好了!当然,这里面也要区分区分价位,至于那些打不出响的,干脆就回炉重造好了!”
虽说兵工坊的技艺和生产水平还达不到朱由校理想中的目标,可与西北卫所将士大多拿来充数的三眼铳相比,这样的燧发铳已经是难得的“好家伙”了。至于草原商队,因蒙古各部本就缺少火器,商队护卫们对火器的需求其实并不大,再加上大明境内对火器的管控实在严格,各家商队一旦返回大明全部的火器也会集中上缴至卫所,所以各家也就没了置办火器的“刚需”,充其量也就置办一些充充门面。毕竟,只要商队里有着火器配备,起码能表明这家商队跟官府的关系还是不一般的。
“抽调内官监枪械坊和军备部几大枪炮厂工匠支援西北厂的进度也要提速,少在这跟朕讲啥条件,这事情是国家战略,该给的优待和薪俸,朝廷自然也不会亏待;必要时,西厂就给朕抓几个挑三拣四的刺头。他娘滴,朕是优待匠人跟技工,但这蹬鼻子上脸的就都发到青海筑城去好了!”
自打朱由校大兴各行制造业工坊,原本那些苦哈哈的匠户技工们简直就要牛上了天,待遇蹭蹭往上窜不说,一个个的脾气也跟着涨了起来。再加上在军备部、户部、工部的主持下朝廷又在各地推行匠人工会,除了给匠人技工评定等级,最重要的就是为匠人技工争取到优厚的待遇。
而朱由校现在想抽调一批匠人技工支援西北,这些刚刚抖起来的匠人们自然舍不得眼前的安乐窝,再加上西北仍然很乱,一个个竟敢和朝廷叫板谈起了条件。
但大明现在可是官僚帝制,这优待归优待,该体现帝王专政的时候朱由校当然也不会手软。
“皇爷!皇爷!”
正在朱由校和老方交代的时候,一名小黄门急火火地直冲进了后院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