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的守城官是老谋深算的审配,他知道城中粮多兵精,而曹操劳师远征。若自己坚守不出,时间一长,曹兵自会退去,所以乐得每日看书清闲。这一天,忽然听探子报告说,曹兵正在城外挖沟,心中不免大吃一惊。他马上意识到,这必定是曹操要引漳河的水来淹城。于是,快步跑到城墙上察看情况,他看到曹军三三两两在城墙外有说有笑、不紧不慢地挖沟,而且挖的沟又浅又窄。这样的沟就是灌满水也对邺城形不成威胁,审配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暗中嘲笑曹操,心想挖这种浅沟根本起不了作用,绝不可能威胁到邺城的安全。于是,便不再理会,只是吩咐兵士注意探查,随时汇报,便径直回府去了。一连几天,兵士们都是一样的报告,审配也懒得听了。
但是,等到水沟快要完成的当天晚上,曹操却突然加派人手,足足有10倍于白天的兵力,努力把那些浅沟加宽加深。等到天快亮的时候,沟已挖到2丈多深了。曹操一看,非常满意,就下令将漳河的水引来,洪水很快将邺城围了起来。由于城中没有防备,刹那间水就淹进了邺城,导致城内积水非常深,再加上邺城被围多日,人心浮动,百姓们争相逃命。城内的将士也都惶惶不可终日,无心守城。
此时,恰好城内有一个叫审荣的人,派人给曹操送来一封密信,表示他愿意做内应,帮助曹操攻下邺城。曹操见到来信非常高兴,并与审荣约定好了攻城时间。
到了约定的日期,曹操到得城下,果然有人打开城门。曹军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进了城,最终大获全胜。
许攸的水淹邺城之计,不能不说是一个良策。但是,狡诈的曹操更将自己的智谋发挥到极致。他把这一计策和假痴不癫一起使用。故意制造假象,掩人耳目,转移了审配的视线,使他疏于防范。这样一来,却又锦上添花,显得更加高明。
故意制造假象这一计谋,尤其在军事、游说等方面,非常有用。为了转移对方的视线,游说者可以采用制造假象的方法来纠缠、迷惑对方,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为人运用。当对方提出令自己不能接受的要求之后,或是为了使对方转移目标,放弃原有的立场和要求,自己便故意误解对方的意思,歪曲对方的意愿。在这个时候,对方就会立即加以澄清和修正,似乎无意之间承担着向游说者说明情况的义务,否则交谈就不能顺利进行。
这样一来,对方交谈的重点便自然而然地由游说者提出要求和条件,转到向游说者澄清和说明自身情况上去,以消除游说者的误解。其实,这种误解是游说者有意制造出来,让对方消耗精力和转移目标的。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ldo;假痴不癞&rdo;的最高境界。若能有意坚持自己的糊涂,扰乱对方的视听,才能拥有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无谋而谋、无为而为的智慧和谋略。
以&ldo;假痴&rdo;迷惑、欺骗对手,以&ldo;不癫&rdo;暗中为将来的对决准备,寻找决策,出其不意将对手一举歼灭。&ldo;假痴不癫&rdo;实为一条屡试不爽的妙计。
以静制动 顺水推舟败刘备
用计的目的是为了击败敌人,所以,与敌交战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曹操在这方面向来是赢家。
曹操料到刘备是一大威胁,于是亲自统帅二十万大军去打刘备。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至,咔嚓一声,将军中的一面牙旗吹倒。曹操紧急下令让军士停下,叫来左右大臣武将,问大家这是什么征兆。
荀彧问:&ldo;风从哪个方向刮过来的?又是把哪种颜色的旗吹断的啊?&rdo;曹操告诉他:&ldo;刮的是东南风,吹折了角上的青红色的牙旗。&rdo;于是,荀彧对曹操说:&ldo;此不主别事,必定是今夜刘备要来劫寨。&rdo;曹操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忽然,毛玠急急忙进来禀报:&ldo;刚才一阵东南风刮过,吹折了青红牙旗一面。主公以为主何吉凶?&rdo;曹操反问道:&ldo;你以为如何?&rdo;毛玠说:&ldo;我认为,今夜刘备肯定来劫寨。&rdo;
曹操于是对众将士、谋臣说:&ldo;既然上天都要提醒我们,那我们今晚要做好防备了。&rdo;于是,分兵九队,只留一队向前虚扎营寨,余众八面埋伏。
是夜,月色微明,万籁俱寂。玄德为左路,张飞为右路,分兵两队向曹营进发,只留下孙乾防守小沛。
张飞自以为得计,于是贸然领轻骑在前,冲入操寨。但是,曹营内人少马稀,气氛不对。忽然,四周火光冲天,一片喊打喊杀之声。张飞知道中了曹操的奸计,急忙逃出寨外。却见正东张辽、正西许褚、正南于禁、正北李典、东南徐晃、西南乐进、东北夏侯惇、西北夏侯渊,八路军马一起冲杀过来。
张飞左冲右突却无法脱身,再加上他所领的军兵不少原是曹操手下降军,见张飞大势已去,纷纷重新投降了曹操。张飞奋勇冲杀,对着徐晃的军队大杀一阵,后面乐进又赶来。张飞最终杀条血路突围,点查人马,只有数十骑而已。
想逃回小沛吧,曹兵已经堵住了去路;想去投徐州、下邳,又怕路上曹军截住去路,难以脱身。最后没有办法,只得向芒砀山逃去。
再说刘备引兵前去劫寨,快到寨门时,忽然喊声大震,后面冲出一队军马,把刘备的人马一分为二,首尾不能呼应,夏侯惇又赶来相助。刘备不敌,突围而走,夏侯渊又从后面追来。刘备回头一看,只有三十多人跟随。情知小沛、徐州都不能前往。正发愁不知往哪里去,忽然想起了袁绍曾对他说过:&ldo;如果在别处感到不如意,随时可以来找我。&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