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万龄字寿卿,行伍出身,积功至总兵,以提督记名。统嵩武军左营,并任陆军分统。其为人,气度豪迈,身材不高而浑实,故有&ldo;孙滚子&rdo;之绰号。李秉衡曾称:&ldo;兵固单,尤苦无将。前敌敢战之将,仅一孙万林(龄)。&rdo;注8但是,他所统本营仅为嵩武左营一营,另外的福字三队也只有七百人,总共不过一千二百人。孙军东行后,过羊亭集十余里,与从荣成西退的阎得胜等营相遇,于是合军返回羊亭集。
自此,阎得胜等五营河防军,便隶属于孙万龄。此时,戴宗骞也应李秉衡之约,派其分统知府衔刘树德率绥军两营至羊亭集。会师后,各军继续向东进发。一路上,大雪纷飞,路滑难行,然士气旺盛。沿途各村群众积极支持清军抗敌,踊跃地帮助军队拉炮和运送粮草。
一月二十二日,孙万龄等军开到桥头北面的五尚地村时,探悉连日有小股日军向西窜扰。于是,共同商定以下分工意见:孙万龄率嵩武左营及福字三队,至白马河西岸埋伏,阻敌西犯,阎得胜率精健等五营从旁截击,并包抄敌军,刘树德军仍驻守五尚地附近,以备接应。随后,孙万龄即进驻白马村,在白马河西岸修筑工事,并派探骑侦察前路敌情,阎得胜移军桥头集,相机出动;刘树德则连日修建临时炮台两座,一在桥头北山,一在孟京庄北的兴隆山,各设行营炮两门。
一月二十四日,日军进入东豆山村,其骑兵深入到白马河东岸的观里村,在村西遭到孙军探骑伏击,被击毙一名。当天傍晚,日军知清军兵力不多,便派出步兵一个大队和一个中队,拟进占白马河东岸各村。日军刚进入白马河东岸的姚家圈村,清军已有准备。
孙万龄趁敌人立脚未稳之际,立即下令攻击。此时。夜幕笼罩,一片漆黑,无法瞄准射击,日军携带行军探照灯,用以照射进攻目标。在孙万龄的指挥下,清军士兵沉着应战,巧妙地利用敌人的灯光,进行瞄准射击。激战一小时左右,毙敌军官一名、士兵十余人,而清军仅一名哨官受伤,一名马夫中枪牺牲。注9日军失利后,便向东撤退。
白马河之战是一次前哨战,在这次战斗中清军获得了&ldo;小胜&rdo;。李鸿章闻报后,认为&ldo;初战获胜,稍壮土气&rdo;。注10可惜的是,阎、刘两军并未给予有力的配合。阎得胜未能按预定计划包抄敌人,反不战而退。刘树德军装备较好,且配有四门行营炮,应该是清军的主力,却也弃孙军而西去。孙万龄部成为孤军,不得已撤出阵地,向羊亭集附近转移。
注释:
注1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1卷,第374页。按:伯麦sirgordonbrer(1786一1850年)英国海军准将,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担任英国侵华军海军司令。
注2《日清战争实记》第20编,第19-20页。
注3《日清战争实记》第20编,第20-21页。
注4《日清战争实记》,第20编,第21页。
注5《中日甲午威海之战》,第48页。
注6《李秉衡致孙万龄电》,《山东巡抚衙门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注7《李秉衡致戴宗骞电》,《山东巡抚衙门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注8《李秉衡致张之洞电》,《山东巡抚衙门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注9 据《戛锡奎、夏元吉口述》(1958年记录稿)和《王佩芝口述》(1959年记录稿)。按:夏锡奎,观里村人,当时27岁;夏元吉,观里村人,当时11岁,王佩芝,东白马村人,当时13岁。关于这次战斗,戴宗骞致电李鸿章称:&ldo;孙万林、刘树德等迎击获胜,毙倭贼百余,生擒3名。(《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356),第29卷,第40页)显然夸大了战果。曾遍询当年的目击者,皆称与事实不符。拙怍《中日甲午威海之战》误从之(见该书第51页),兹予改正。
注11 《北洋大臣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356),第29卷,第40页。
二 南帮炮台争夺战
白马河战斗后,日本第二军继续西进。一月二十九日,其右路纵队宿营于鲍家村,前锋巳到达九家疃;左路纵队宿营于亭子夼村,前锋则已占领温泉汤。同一天,日本第二军司令部移至盂家庄。至此,日军已经逼近威海南帮炮台,并构成了包围的形势。于是,大山岩决定于次日发起攻击,便于当晚发布了如下命令:
&ldo;一、敌军防守百尺崖所西南高地。我军须于三十日发动总攻,我舰队将攻击百尺崖所附近之炮台。
二、右路纵队应于三十日拂晓与左路纵队取得联系,协同进攻。对于正面之敌,应留一部队,以防其出击。
三、左路纵队于同一时间攻击敌军,占领凤林集东南高地。并派出警戒队,对宁诲和文登方向实行警戒。对于宁海方向,特别要进行远距离的搜索。
四、左路纵队应于午前六时以前派两个步兵大队、半个骑兵小队到温泉汤东南,供军司令部使用。午前六时以后,本人在温泉汤东南方。&rdo;注1
部署既定,日军便于三十日拂晓对南帮炮台发动了总攻。
自孙万龄等军西撤后,威海东南一路已无兵防守,虎口山便成为南帮炮台后路之最后险要。威海陆军主将戴宗骞获悉日军正向威海进逼,不得不重新组织兵力布防。
戴宗骞(一八四二‐‐一八九五年),字孝侯,安徽寿州人。&ldo;幼负志略,喜读书,不屑为章句学。&rdo;注2后为生员,复补廪生。以乡试不中,因弃文从戎。一八六七年,往投李鸿章,上《平捻十策》。注3李鸿章留之幕府,襄赞军事。继委办全军营务处,一切军书皆出其手。积勋至知县。次年,随广西右江镇总兵周盛传移军天津附近,驻新农镇。一八七二年,建议疏河故道,&ldo;俾淮练军治之,则兵农合一,事半而功倍&rdo;。上命戴宗骞办理。成稻田六万余亩,因著《海上屯田志》以记其事。注4一八八o年,随吴大澂驻防三姓,冶绩颇著,因擢知府。一八八七年,李鸿章奏派戴宗骞总统绥巩各军督办威海防务。一八九一年,大阅海军,论功晋升道员。戴宗骞究心洋务,颇擅文才,而治军则非所长,部下亦无得力之将。李秉衡曾批评他&ldo;无将略&rdo;。注5战争爆发后,戴宗骞在战守问题上多与丁汝昌意见相左,势同水火。日军占领荣成后,他主张&ldo;御敌于境外&rdo;,曾派分统刘树德率两营驰赴荣成迎敌。然刘树德兵力既单薄,又无战斗决心,未经战斗便从桥头撤回。戴宗骞见日军已逼近威海后路,仍怀信心,尽力布置战守。根据现有的力量,他一面派绥军两哨至虎山附近警戒,招回自桥头集西撤之刘树德两营,并增拨一营;一面令巩军统领总兵刘超佩从巩军中、前两营中挑选八百精兵,前往北虎口防守。至二十八日,南帮炮台后路布防大体就绪。其兵力配置是:刘树德率绥军副、前、左三营一千五百人防守虎山;由刘超佩派遣的巩军中、前营八百人,防守北虎口一带高地;另外,两哨绥军防守南虎口一带高地。戴宗骞即将兵力布置情况电告李秉衡,略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