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成问:“你觉得自己多余,怎么不去死呢?”
张沉把苹果一把塞进他爸嘴里,也不管对面人呛得直咳嗽便独自站起来,拍拍身上的草渣和土,轻松地说:“我不信邪,偏要留下来找位置,不行吗?”
千禧年一过,整个中国都像被按了加速键。学校附近的平房一座座倒,新楼一座座拔地而起,三层变成六层,六层变成九层,宿舍老大总爱揽着张沉的肩问他:“你说咱们学校咱们系大楼以后会不会建成二十层?”
张沉任他勾肩搭背,正儿八经回答他:“没准一百层,以后的事谁知道。”
省会到底算发展迅猛,虽然不比北京上海,但足够给张沉这样的人一个往上窜的可能。大二大三,张沉开始接外包活,只不过不是什么遵纪守法的事——窝在学校机房当黑客,但来钱快,一单能抵他爸半个月的住院费。
但他最喜欢的一份工作是酒吧调酒师,工资和当黑客差得远,但能免费看酒吧里每晚的驻场表演,有时候甚至能在帮人调音时趁机鼓弄两下音箱和合成器。
那时候酒吧刚兴起,大学城附近就他们这儿一家,全城大学生都趁晚上往这儿赶来找乐子。酒吧有位驻唱歌手,每周的周中背一把吉他来,唱完就走。后来某一天他背来一把贝斯,举着话筒跟底下喝酒的人吆喝:“今天不唱流行歌了,给大家来点老外的低音!”
张沉跟这人熟,下班时总能碰见这人收拾电线音箱,两人总是打照面,想不熟都难办。
每天半夜两点是张沉的下班时间,有次他抱着程声送他的那把木吉他坐在凌晨的店门口弹琴,那时候他有点醉,总有客人愿意送他酒,张沉也不拒绝,人家乐意送他也乐意喝,每晚下班都有点晕头转向。他晕乎乎坐在路边弹琴,面前偶尔经过一对情侣,姑娘窝在小伙怀里,两个人连体婴儿似的在大街上腻歪,张沉仰头看他们,脸上挂着笑,可能是向往也可能是感慨。他弹琴的手没动,却忽然哼起前两年写过的一首歌,是首从没唱给人听的情歌。
哼着哼着旁边有人挨着他坐下,一阵窸窸窣窣声响过后贝斯低音响起来,旁边那人竟跟着他的歌合完一整首。
后来张沉才知道这人在他们学校旁边一家琴行里教乐器,吉他贝斯键盘,样样能教。莫名其妙地,张沉也跟着这人系统学起乐器来,木吉他变成电吉他,后来他又攒齐几个月工资买了把键盘挤在宿舍,一点点学编曲。
有几次迎新晚会,张沉去台上唱了两首自己写的歌,那时候他已经很久没有剪过头发,黑发从刚到耳中长到下颌骨,最后又长到下巴,张沉不想剪,随便把头发拢去脑后扎一个小揪,看着活像个外聘来演出的歌手。
这下学校里都传计院九八级的张沉以后八成不干编程,要改行去做艺术家。
但前面的刘海总不剪不像话,扎眼睛,张沉忍了好几个月终于受不了,去学校旁边的小理发店把快盖住眼睛的头发剪去眼皮上方一丁点儿。
身后有几个姑娘在打耳洞,一边嚷着疼一边撺掇自己同伴多打几个。张沉在镜子里看到有几个姑娘一直往他这边瞥,来来回回好几次,可刚在镜子里和他眼神对上便马上转过头,若无其事继续和周围的同伴插科打诨。
年轻理发师摆弄手上的剪子,手上活儿没停,嘴也没停,压低声音在张沉耳边小声说:“后面那几个姑娘一直往你这里看,想要你电话呢。”
张沉往镜子里一看,后面看着他的人果然马上挪开眼睛。
他觉得好笑,可还没真正笑起来脑子里却乍然闪现某张熟悉的脸,这张脸把张沉原本放松的神经炸得干净,他刚浮起笑的眼睛几乎一瞬间空了。
张沉看着对面镜子里的自己发了很久呆,等原本搭在眼前烦人的余发消失,才跟旁边那理发师伸手指指自己鼻子,“给我在这打一个钉吧。”
出来他的鼻子上多了一颗金属鼻钉,刘海短了些,至少不再压眼睛,但后面的头发依然没动,下面蓬蓬散着,上面松垮扎在一起。
外面飘着雪,张沉不怕冷,只穿一个夹克和牛仔裤,身后背着一个黑色大琴包,里面是一把电吉他。
那段日子里张沉就背着这把琴在学校和琴行之间往返,有时走路,有时背着大琴包挤公交。
冬天过去是来年春天,这年春天不知为什么异常多雨,连着好几天全城都没一块干燥地方。
一下雨张沉的老毛病就要犯,他后背那几条疤比天气预报还准,一到雨天就一阵阵钻心疼。每到这时他就不得不从生活中抽离,学业打工甚至练琴写歌他都忘了,只是对着窗外瓢泼大雨出神。
又是一个雨天,张沉背着吉他从琴行老板那儿回到学校,他原本赶着去另一边专业楼拿书,却在路过某间教室时听到一阵赶着拍的鼓声。
外面雨越下越大,淅淅沥沥的雨声快把张沉淹没,他停了脚,不受控制地走去那间音乐教室,秉着呼吸,透过门缝看里面打鼓人的背影。
明显是一个姑娘的背影,但那赶着拍的鼓点却让张沉想到某个遥远的人,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记得他的脸,已经过去很久了,两年还是三年?也许马上就快四年,张沉觉得日子实在太快,恍惚间他还能想起前几个雨天他和那人在昏暗的小房间里做了什么出格事,可他又觉得日子太慢,因为竟然真如那人所说,自己已经在时间消磨中渐渐忘记他的脸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