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穿到古代的教书匠 百度 > 第17章(第1页)

第17章(第1页)

&ldo;那我就不吵你了,快去休息吧。&rdo;

一夜无话,第二天城门一开,吕蒙正、崔瑛带着陈彭年、张雷就直奔竹山村了。

城外路上一样干净得很,早早有小孩子将地上的垃圾捡了干净。离城不远便有一条清溪蜿蜒而下,杨柳临河摇曳,几个妇人蹲在水泥打的石阶上清洗衣服,有节奏的捣衣声让一行人心情都好了起来。

&ldo;说起来这水泥能建房,又能修河堤,看阿瑛你的院子里抹地也是好样的,为什么这城外的官道不用水泥?兵部尚书见了圣功兄的奏报,头一个嚷嚷地就是修官道和卫堡。&rdo;

&ldo;还在试验当中,&rdo;崔瑛笑道:&ldo;竹山村那头的小路夏天修的,入冬时就有些坑了,冬天修的这一开春便胀出裂纹了,总要先找到差不多的方案再说。另外也怕水泥路硬,伤牲口的关节,特别是马。&rdo;

&ldo;希望早点找到好方法吧,这黄土路夯得再实,两天雨一下就拖泥带水的没法出门。&rdo;陈彭年一脸不堪回首的表情,看来这趟差事中有些不太好的回忆。

通往竹山村的一路上,行脚的商人不少,大多是用骡马驮了纸的;还有一些脚力拖着平板车,车上放着奇怪的水泥块。

&ldo;阿瑛说那叫预制板,&rdo;吕蒙正对陈彭年说:&ldo;你看田边的灌溉渠就知道了。&rdo;

临近竹山村的田地里,灌溉渠与陈彭年常见的人工挖出的浑浊的沟渠不太一样,水流不是在泥沙混杂的水道里流动,而是在由一块块上大下小的梯形板间流淌。

&ldo;要说这水泥用来修渠是最好的,你回去大可和勋贵大户们讲,水走预制板间走,不会渗水到近河的田地里,再远的田都能有水,地方又浅,也不怕哪家小娃子掉进去陷泥里溺死。天热的时候把渠上盖个盖子,叫什么减少水分蒸发?反正去年六安没有为争水打架的,大家的水都够用的。&rdo;

吕蒙正细细与陈彭年说这水泥预制板的好处,远远得看见溪上架了一座龙骨水车,他指了指水车道:&ldo;看到那水车就到竹山村。&rdo;

陈彭年自小也是博闻强志之人,吕蒙正讲的,崔瑛说的,他自己看到的,都一点不拉地往脑子里硬记,以便以后慢慢分析学习。

竹山村的住户没有增多,村口有几个小男孩儿一边抹水泥一边在嘀嘀咕咕地说笑,听见马蹄声也不抬头,向边上蹭了蹭,高声叫道:&ldo;别踩了水泥地。&rdo;

&ldo;冯三儿,小链儿,头都不抬不怕马踩了你们!&rdo;崔瑛老师之魂发作,勒停了马,走到他们跟前就开始训。

&ldo;阿瑛年纪不大,怎地变得如此絮叨!&rdo;在崔瑛念叨了快一刻钟过后,陈彭年有点受不了地说。

&ldo;先生只要遇上安全相关的事情就会突然变絮叨,就怕我们这群学生大意出事。&rdo;跟着他们一起回竹山村的张雷忍不住为崔瑛辩白道:&ldo;如果不打断的话,三刻钟左右先生自己就停了。&rdo;

&ldo;三刻钟!&rdo;陈彭年惊叹道。

其实就是崔瑛班主任职业病发作了,从他小时候到他当老师的时候,只要国内任何地方发生未成年人重大交通事故,老师就得花一节课去念叨交通问题,后来就成习惯了。即使到这一世,遇上小孩子对交通问题不上心的,他也还要念叨,而且习惯性地念完四十五分钟。

&ldo;阿瑛,还有其它事要做,不要误了农时,这些先孩子交给家里大人管教吧。&rdo;吕蒙正比较习惯崔瑛的念叨,非常熟练地打断道。

&ldo;是,义父。&rdo;崔瑛意识到自己失态了,面上一红,应道。

再向里走几步,就看见小溪边,几个小孩子放了牛和羊吃糙,团坐在一起,听其中的一个孩子读着《蒙求》里的故事。

&ldo;圣人之风盛行,这是圣功兄教化之功。&rdo;陈彭年赞叹道。

&ldo;永年兄太过奖了,不过是几个村童罢了。&rdo;吕蒙正眼中带笑道,&ldo;此时乡民们应该都在忙春耕,共赏田园风光如何?&rdo;

&ldo;恭敬不如从命。&rdo;陈彭年笑着跟吕蒙正向地头走去,乡民见了吕蒙正也不畏惧,恭敬地行了礼,末了还招呼他们身边的崔瑛中午去家里吃饭。

靠山的麦田一片青葱,近溪的水田里却少了弯腰插秧的人。一群汉子担了青苗和肥料走向自家地头,几个孩子蹲在一处将大人担来的秧苗仔细分了,带着土粘上肥,一束一束摆好,然后田里的妇人一把一把倒退着将秧苗抛入田中。

&ldo;这……&rdo;陈彭年就算不习农事都知道稻田要插得整齐,这一把一把抛出去,整只秧好像都浮在水面上,真的是种田吗?

&ldo;世叔不必惊讶,这种种法小侄与阿虎专门试过了,种早稻的话,这种种法成活率最高,而且不太怕倒春寒,非常好用。&rdo;崔瑛见陈彭年惊讶,解释道。

&ldo;这田地里的苗可比其他州县里的好太多了。&rdo;陈彭年赞道。

&ldo;那是因为阿瑛带着那个叫阿虎的孩子试了好多种蓄肥的方法,如今一坑肥不过旬半就能使用,田肥自然苗壮,如今阖县上下都受此恩。&rdo;吕蒙正有时是个慈父,偶尔是个严父,但在外人面前,总会不自觉得成一个&ldo;瑛吹&rdo;,尤其是这一年让六安大变样之后。

&ldo;圣功兄果真是谨慎忠直之人,&rdo;陈彭年看完了田园看山地,又打开粮仓瞧了一瞧,等晚上回了县城,才叫住了吕蒙正与崔瑛道:&ldo;上谕:若六安民勤俗正,着崔瑛上京应神童试。&rdo;

吕蒙正与崔瑛肃手听完上谕,面面相觑。

第13章上京

皇帝这事儿做的有一点奇怪,之前上谕是要吕蒙正大阅时带崔瑛上京,授予官职。不知为何却又改成要崔瑛随陈彭年上京赴考。更奇怪的是,赴的居然是神童试。

在唐宋两朝神童试是一项常规考试,但赴试的童子往往在十岁以下。考试的内容通常是做一首诗,并背诵一下经典即可。比如唐朝就规定,年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并《孝经》《论语》者均可应考。每卷诵十道,全对给予官职,对七道题的给予出身。意思就是能全文背诵五经之中的一经再加上《孝经》和《论语》的孩子,就可以当官。崔瑛的年纪显然已经过了神童试的标准,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一道奇怪的上谕。

但不论怎么样,上谕既然已经下了,除非崔瑛以后不打算当官,那么还是要遵守命令为好。

崔瑛才在六安生活了一年多一点,但需要安顿的事情却不少:竹山村的农业改良是一块儿,县城里的私塾又是一块儿,还有抚孤院的经营之类的事情。

最终吕蒙正和崔瑛商定,抚孤院的事情由义母刘月英接手处理,私塾由吕蒙正的一个幕僚帮忙代教一阵,而农田则由陈柱子和王虎进行管理,双方书信往来借吕蒙正的官方驿站进行传递。

崔瑛利用春耕间歇,找工匠改装了一辆马车,将零碎事务安顿好,在暮春三月,跟着陈彭年踏上去京城路途。

&ldo;此去京城务必要谨言慎行,莫要学那些狂生作态。专心经义,若事有不谐可找你二叔公求助。&rdo;吕蒙正这些天花了不少功夫将自己还在汴梁的同窗、同年及亲族的性情与关系向崔瑛交待妥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