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郢之战尘埃落定,楚都鄢郢破碎于火光硝烟之中,满目疮痍的城郭犹如一尊倾覆的雄狮,静默而无言。秦军攻入城中,兵刃上的血腥未消,士卒们个个脸色肃杀,脚步在满地碎瓦残砖中踢踏。残存的楚国将士与百姓,跪于城墙之下,眼神涣散,既有绝望,亦有隐忍的痛楚。
清晨微光破晓,战后首度放晴的苍穹却似被灰蒙遮掩,半遮不露。白起立于高台,眺望远方如潮般拥入的秦军士卒,眸色微凝,显得深沉而冷厉。他手执长剑,剑锋染血,在晨曦的光中透出冷冽的杀意。
张述缓步行至白起身侧,眉宇间尽显沉思之意。他环视四周,尽是被迫迁徙的楚地百姓,神情悲怆,步履蹒跚,如一只只不知命运的羔羊,目送他们家园的破灭。数日前,他们或许还安居乐业,而今却被迫成为他国之民,山河隔阻,故土永绝。
“将军,楚人之苦,恐积怨难平。”张述收回视线,低声进言,声音虽轻,却带着沉重的压迫感,“吾等既取楚地,而今再令其民背井离乡,唯恐非良策也。”
白起目光不动,轻轻挥剑指向那片焦土,口吻冷硬如铁:“楚地志坚,民心多向。此战虽胜,若不以铁腕镇压,恐再生祸端。遣民北迁,乃上策也。”
张述面色微变,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低头一礼:“将军之意,张述明白。不过,民心之变,往往蕴藏于无声之中,尚需将军三思。否则此举纵一时无害,亦恐日后贻患。”
白起注视着张述,沉默片刻,继而挥袖冷笑,眼中掠过一丝嘲讽之色:“张述啊,你又何必替楚人担忧?此乃大秦大势,顺者昌,逆者亡!吾等千里跋涉,刀光剑影,夺下这鄢郢之地,便是为灭楚之始,岂容余人扰乱?”
张述深吸一口气,压下内心的复杂情绪,肃然说道:“将军所言固然无误。然而一地之治,未必全在武力。楚人虽败,然其心或难降。倘若吾等过分逼迫,民心势必怨愤积聚,终非长久之策。”
白起眉头微皱,眼神锋利如刀:“张述,你是疑我之策乎?”
张述恭敬行礼,低声道:“张述不敢疑将军,惟恐此举过激,累及后世。我秦国意图天下,岂可因眼前利而失远计?”
白起沉默良久,方才缓缓开口,声音冷硬而低沉:“天子令下,征服楚地之民乃是肃清之道。然此战胜者为王,何人敢言不从?”
张述眼中流露出一丝忧虑,但他深知白起之心不可动,唯恐再争而触其锋芒。只能暗暗叹息,抬眸望向满目疮痍的鄢郢城,默然叹道:“或许将军所言不虚,然天下万民,终非铁甲所能压服……”
待秦军清点战果,分封功勋时,那些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已将目光聚集于战利品之上,似乎毫无留意到身旁楚国民众的悲怆。物资、珠宝,乃至田产,皆被官吏按名册分拨。伴随着一声声令喝,秦军中士卒纷纷欢呼,得胜的喜悦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而那些楚人,呆滞的眼神中仅剩下无尽的绝望,犹如死寂的波涛,徒留哀恸。
不远处的楚将遗孤,以眼睁睁看着祖业被夺,浑身颤抖,眼眶泛红,却一言不发。张述看在眼里,心底涌起一丝隐痛,他知道这些无辜百姓正在被仇恨逼入绝境。
是夜,张述再次求见白起,却被一阵寒风阻在帐前。他站在营帐外,仰望天际星斗,心中翻涌着纠结与无奈。思量片刻,终于下定决心,步入白起帐中,郑重言道:“将军,张述斗胆再言,或可赦免部分降民,以缓楚地民怨。”
白起凝视着张述,眉宇间闪过一抹犹疑,片刻之后终点了点头:“便依你之意。然吾等铁甲之师,非柔弱妇人之怀,怜悯不可有,治国当用威严。”
张述心中虽知此命令仅是暂时之计,但仍感一丝慰藉。只是他心底的疑虑未消,知晓这赦免不过是苟安之策,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民怨之潮。或许,在日后的岁月中,楚地的怨愤会如暗流般潜伏,随时准备着卷土重来。
翌日清晨,营中大张旗鼓,部分楚国降民被赦免,放回家园。张述立于军营之中,遥望那群羸弱的楚民步履蹒跚地走向残破的鄢郢城墙,神情复杂。无论这一刻他们心中是愤怒、是感激,抑或是茫然,这一切皆已无从追溯。而自己作为秦国之臣,却无法挽回他们的命运,心中顿时掠过一丝深深的愧疚。
然而,他也知晓,眼前的赦免仅是权宜之计,根本无法让秦国彻底征服楚地之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鄢郢之战不过是秦楚争霸中的一幕,而大秦之路,仍将继续前行。
秦军在楚地的大捷引发了全军上下的欢呼。偌大的营地中,旗帜随风飘扬,战鼓声声,彷如那胜利的雷鸣在四野间回响。将士们疲惫的脸上带着掩不住的欣喜,火光映照下,刀光剑影如霜雪。然这盛景之中,张述却满心感慨,思绪万千。
夜色渐深,秦军开始清点战果,队伍之间不断传来将士们的议论之声。战马嘶鸣,士兵们捧着缴获的楚国兵器和旗帜,脸上尽是狂傲的战意,彷如在诉说这场大战的辉煌。张述立于营帐一隅,双眸微敛,望着那映入眼帘的一幕幕,一时心中沉浮不定。彼时,白起亲自坐于营中主位,命人逐一清点将领战功,并逐次论功行赏,战鼓声阵阵催动着人心,营中士卒无不摩拳擦掌,等待着这场功勋的分封盛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述站在帐外,看着那些被押来的楚地士民,低垂着头颅,眼神中带着对命运的绝望与愤恨。数十年家园一朝沦陷,亲人被杀、财物被掠,那种撕裂般的痛苦竟如楚天凄凉的冷风,悄然无声,却令人心寒彻骨。张述深知,白起之志乃助秦吞并八方,以成一统,但楚地多忠勇之士,若大举掠夺,恐民怨沸腾,秦之霸业势必受阻。张述思索片刻,步入主帐,行至白起身旁,轻声说道:“将军大捷,功在秦邦。然而掠地非久计,楚民虽降,心中却难消戚戚之意,若再掠其财物、迫其迁徙,恐怨气四溢,不利我军久驻。”
白起眼神一凛,转头端详着张述。张述沉静的目光带着一丝坚韧,面上平静,语气却透出几分隐忧。白起一言不发,片刻后才道:“张君之意,是欲留情于楚民乎?”他语调平缓,似在探询,又似在试探。
张述稍微躬身,缓缓道:“将军雄才,镇伏楚地,自无可置疑之处。但楚地自古骄悍,楚民亦怀故国之心。若贸然驱之远徙,掠其家财,恐生反心。秦国欲图一统,长久之计,非仅靠兵锋之利,尚需民心之顺。若能以仁政安抚,示以宽怀,或许楚人未必心怀怨念,反可成秦国之臂助。”
白起沉吟不语,双眉微锁,视线凝望帐外。一队队秦兵正将楚民驱往营外,妇孺老幼哀声一片,寒风之中,恍若飘散的孤魂。他心底并非全无触动,然作为秦军大将,他更深知,军威与威势的重要。他冷然说道:“张君之言,未尝无理。然楚民若不掠之,吾秦将士如何奖赏?此战耗费良多,不得犒劳士卒,何以固秦之心?”白起语带试探,却已露出一丝沉思。
张述知机,心中已有计,低声进谏:“将军所虑者士卒之心,若楚地略有宽容,却以别物予士卒,亦可解眼前之困。军功之论,可归功于勇士,然其余财货之掠,宜限而适可,不宜过甚。如此则士卒不失犒赏,楚民亦不致生怨。”
白起默然不语,眼神中闪过一丝疑虑与疲惫。张述继续道:“且朝廷之命虽赦降民,然只为一时苟安。楚地之民若积怨于心,恐他日贻祸无穷。吾观今朝廷所行,不过安抚之策,长远计谋尚未成形。将军若能于此时留一分恩情,楚民心归秦境,他日何愁南土不归?”
白起沉思片刻,终于长叹一声道:“张君果然深思周全。楚民尚骄,我亦不愿用兵过甚。既如此,便令兵士止掠财物,以免民怨。张君之计,令吾心明亮。吾秦之大业,不应只倚刃锋。”
张述闻言微微拱手,不露声色地退下,暗自松了口气。他并未存太大奢望,只希望自己所言能稍解楚地之厄。毕竟秦军南下所图者,乃一统之大势,而非掠夺之细事。白起果然有大将之风,能听谏纳忠,他相信此言虽不易彻底改变秦军方略,却终能为楚地士民留一线生机。
夜已深,战火的余烬在寒风中时隐时现,天空之上乌云密布,仿佛整个楚地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张述走出帐外,长风拂面,冷意渗人。他望着楚地的夜空,心中却并未因这场大捷而轻松。战后,满目疮痍,烧毁的村庄、哀戚的楚民、流离失所的孩童,这一切皆在提醒着他,战争不仅是疆域之争,更是心灵之战。此刻的张述心情沉重,他深知战争带来的不仅是胜利和荣耀,更是生灵涂炭的代价。
朝廷不久下令赦免部分降民,这一纸命令传至秦军军中,似为楚民带来些许安慰。张述立在营地门前,看着被释放的楚民缓步离去,目光沉静中透着一丝不安。他明白这只是苟安之策,一时权宜,楚民心中的伤痛难以抚平,而未来的动荡隐忧仍存。
张述轻叹一声,转身入营,回想自己数年前远走他乡,从魏地辗转至秦,如今身在秦军重地,却眼见楚民受难,心头不由多了几分矛盾。他一方面崇敬白起之智勇,亦赞同秦国一统之道,然另一方面,他也深知,战争带来的,不仅是敌国的覆灭,还有更多难以抚平的怨与恨。秦国要真正统治楚地,或许一时的胜利和权谋不足为凭,长久的和平之计,还在于平复民心,化解仇怨。
是夜,张述在冷风中站了许久,直到月光被层层云翳遮蔽,方才缓缓步入营帐。
翌日清晨,秦军营帐中已是人声鼎沸,兵士们忙碌地清点战利品,整理兵器,一片井然有序。白起立在高台之上,面容威严,目光冷峻地巡视着眼前的秦军阵列,晨曦将他的身影拉得笔直,如同一根沉稳的标杆。他身旁的张述,神色冷静,默默地观察着四周。他心里清楚,战后如何安置楚民、如何稳固新占领的领土,将决定秦国能否在此扎下根基。
白起环视一圈,见军中将士士气高昂,随即朗声宣布:“此次伐楚之战,得吾将士用命,方克敌制胜。战功卓着者,皆当重赏!此乃国之赏,亦是汝等应得之荣!”他声音雄浑,带着一股鼓舞人心的力量,士卒闻言,纷纷欢呼,激动地拍打着盾牌,呐喊声响彻四野。
喜欢秦风烈:谋士沉浮录请大家收藏:()秦风烈:谋士沉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