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启点点头,随即看向众人。
“此次北伐,事关重大,乃我大明第一战,绝不容许失败。
俞通海,廖永安,廖永忠,你们三人立即集结十万水师,随军北伐。
徐达,通传下去,从各地调集之军,改为十万,集结之地就按你说的去执行。”
朱元启话音落下,俞通海与廖家兄弟顿时激动万分,这次北伐,他们以为水师最多是打酱油的存在,没想到竟然是主力之一,这怎能不让他们惊喜。
“谨遵明王之令!”
而徐达等人却是有些犹豫,也很快就释怀,如今朱元启已经安排下去,多说也无益,而且三十万大军,他们认为也是足够了。
随后,朱元启又定下哪些人参与北伐,除了常遇春、徐达等人,另外原徐寿辉部将尽皆参与,原刘福通部下同样如此,而包括汤和在内的冯国用、陈德、缪大亨等人,却是被朱元启留了下来。
毕竟他虽北伐,但也得在应天留下人手才是,这件事,朱元启在来大营之前,就已经与汤和等人说过。
如今还让汤和等人聚集在此,就是为了让其余人服气,因为这次留下来的人,也是不少。
很快汤和等人便是离去,朱元启便问向其余人。
“如今出征在即,这次较为匆忙,但行军路线,以及如何攻取大都,都是需要定下的,诸位都可畅所直言。”
随即,众人看向刘基,众人皆知刘基与朱元启不对付,而且刘基又是随军参议,很想看看他的本事。
刘基见此,也不怯场,他本身就准备第一个说,如今正好应这些的人意,只是心中,却是有些沉重,因为他真切的看见了,朱元启在军中的威望。
刘基随即起身。
“明王,在下认为,当兵分四路,大名路方向一路,东平路以及泰安州一路,益都路一路,最后水师为一路。
大名路方向的攻取路途,可向西移动,逐步蚕食元廷的城池,一直向着大同路行进。
因为元廷一旦撤离,将会有两条线路,其一是经龙庆州、直达上都路。
其二就是经宣德府、兴和路退往草原,而一旦攻下大同路,可以有效的威胁集宁路以及宣德府,让元廷撤离有所忌惮。
而在东平路、泰安州之军,可直接沿中书省中部,直取元大都。
益都路与水师,可以一起协同出击,东部地区沿海,且如今益都路东部的宁海州已是被明王攻取,水师亦能长驱直入,会同益都路大军,直取元廷大都。
至于元廷撤离,如此匆忙之下,必然无法带有大量物资与人口,待驱逐北元之后,我大明只需休养几年,重整大军,再次北伐,可将北境一举光复。”
朱元启听完,暂时没有回应,刘基说的这些,可以说是眼下最稳的方式,只要这样去做,稳扎稳打之下,元廷必然不是对手,元廷同样会被驱逐,再次进入到草原。
但朱元启想的,可不仅仅是将元廷逼入草原,而是一举将元廷的主要力量,给留在这片大地之上。
历史上充分证明了,回归到草原之后的他们,想要去打,代价更大,只要在这里将元廷的主力留下,将来远征草原,也能轻松很多。
徐达等人听后,顿时陷入寂静当中,他们不是笨人,知道这样做,是能够将他们的优势最大化的,且这个行进战略,他们也挑不出毛病来。
刘基目不转睛的看着朱元启,过了一会,朱元启抬起头,看向刘基。
“伯温所言,本王认同,确实是一个极好的行军线路,但本王,不愿这么做!”
朱元启说完,刘基顿时一急。
“明王!在下虽向皇上弹劾过明王,但在下也并没有说错,如今,此次北伐乃国战,我大明首战,还望明王,不要意气用事!”
刘基脸上极为不好看,就这样盯着朱元启,没有丝毫身为下属的觉悟,徐达等人见状,顿时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