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牛奶,她就会不由自主想到喝奶的孩子,那个她渴望而终不能得到的孩子。
“密斯沈,牛奶和鸡蛋不但最好的营养美食还能增强体质。”凯瑟琳地把牛奶端到她跟前,要亲眼看着她喝的一滴不剩。
她们两人也算不打不相识。可一赫始终对凯瑟琳有些戒备,或许因为凯瑟琳是袁克放雇来的人让她不喜欢,也或许仅仅因为凯瑟琳是外国人所以产生不了亲密感。
凯瑟琳手腕上的绷带缠了一个多月,像横在一赫心里一道白色鱼刺。她心无芥蒂,一点不在意一赫的伤害和粗俗,虽然她不常笑,可严肃但不冷漠。只是她定下的规矩是一赫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像吃药、打针、甚至每天该吃多少东西都有详细规定。
“为什么还要吃?我已经吃不下了!”一赫捂着胸口噁心状,不解吃到吐还要吃是什么道理。以前她胃口不好可以一天到晚不吃一点东西,有时也可以整天只吃松仁糖,从没有人说过这样不好。
“密斯沈,你吐不是因为身体的病,刚好相反正因为你身体病了才需要更多的优质食物。身体是一架机器,要想它跑得好跑得快,就要提供足够动力。”
她的话让一赫无言以对。铁面无私的凯瑟琳毫不退让,严格的她居然把食物放在盘秤上称过。她警告一赫,如果呕吐出来的食物超过规定的百分之十,那么就要重新进餐补足。
这绝不是玩笑。
凯瑟琳不仅在进食上要求她,还要求她每天要起床锻炼,阴天时在房间跳绳,出太阳时到院子里遛弯。
到处活动对静惯了的一赫是比吃饭更大的折磨。她讨厌运动,讨厌流汗,讨厌在暴露在人群视线中被人瞧来瞧去。其实未必别人是在看她,但她就是不自在不舒坦。
她开始和凯瑟琳斗智斗勇的日常生活,她绞尽脑汁把食物东躲西藏,被子底下、花瓶中、枕头里……还好仁济医馆是西洋医院,提供的食物中有一部分是固体的小饼干、面包这些易储存不易腐坏的东西,便于转移。
过了不久,有一天清洁的佣人向凯瑟琳抱怨,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病房窗前的鸟屎特别的多,很难清扫。
一赫不说话,低着头偷偷把饼干放进口袋,跟护士去小院散步。经过凯瑟琳和佣人身边时,她很想大笑。
她心情很好,穿过走廊来到草坪菜大声笑出来,仁济医馆是一所传教士看的医院,看病治疗全免费,弗一开业病人就多,常年爆满,熙熙攘攘挤满看病的人。还有许多是被父母送来后遗弃在医院的孩子,病好以后有些被父母领走了,有些无处可去,只好留在医院。
这里不仅是医院更是福利院、救济院。医院的资金有些来自教会的援助,部分是来自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尤其是留学归国的华人华侨。
相处久了,一赫了解到在仁济医馆工作的医生绝大部分是传教士,他们在上海雇佣当地人帮忙,开展看护训练。传教士薪资低廉,几乎没有收入。
一赫不理解这些传教士心中的神和信仰是什么?她从不对外国的神仙发生一点点兴趣,便是本土的神明也敬而远之,大家诚心邀请她去教堂也被她婉拒。
她见过乡间的穷人孩子为了赚钱活命下南洋做最累、最苦的工作,挣钱翻身后就衣锦还乡买田置地大修宗祠和族谱作为光耀门楣的证明。
而传教士离开富裕文明的故土漂洋过海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中国,只是为了宣扬他们的神。可他们的行为感动了几个中国人?他们劳心劳力,奄奄一息的病人康复后就匆匆离开,虽然传教士和西洋医术救活他们的命,但他们也不相信这是神的旨意,他们只道,自己福大命大,命不该绝。
天气好的时候,一赫喜欢看天真的孩子们在医院前空地上玩闹、嬉戏。她把饼干带给孩子们吃,孩子们围着她唧唧咋咋叫唤。
现在,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想起余冰臣、想起哥哥、想起吴门县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