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三月十八日。
彭城外的泗水河畔,杨柳依依。
项羽带着数名侍卫,正在与韩信话别。韩信手挽马缰,背后的七千余名齐军早已骑在马上,整装待发。
春风吹拂,杨柳的枝条轻扬,拂到了韩信的面颊,他用手拨开,拱手道:“韩信去了,项王,你。。。。。。珍重。”手上马缰挽着的卷云,发出了“唏律律”的鸣叫,几步远的乌骓也随着叫了起来,仿佛在依依不舍。
项羽伸出手,像是要抓住什么,又颓然落下,道:“你也珍重。到了临淄,马上给我来信。”
韩信心中涌动着莫名又陌生的情绪,他甩甩头,把这些许酸涩抛开,笑道:“好。”说完便翻身上马,又朝项羽一拱手,叱道:“走!”卷云撒开蹄子,小跑起来。
齐军渐渐远去,项羽依然在泗水河畔眺望,只见他的身影渐渐地小了,看不太清楚了。
侍从犹豫着提醒他,“大王,齐王已经走远了。。。。。。我们回去吧。”
项羽不理他,向前走了几步,又走了几步,他忽见离河畔不远处,有个小山坡,便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三步两步奔上坡顶,继续向北眺望。那个骑在马上的身影,仿佛在回头,他是在看自己吗?但一晃眼间,他却又被前面的树枝挡住了。项羽抽出腰中佩剑,“刷”地砍断树枝,那人的背影又出现在视线中,愈来愈小,直到变成地平线上的小黑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少年时叔父强要他读过的句子忽然涌上心头,反复回味,挥之不去。
侍从搔了搔头,暗想,大王这真是把齐王当成了知己啊,分别时竟如此恋恋不舍。
且说韩信与齐军一路北上,回到临淄。见到临淄城高大的城墙,他忽地记起项羽临别时的嘱咐,当即命人去彭城告知项羽,自己已平安抵达临淄。
齐国相李左车早已得到消息,在临淄城门处迎接,君臣见礼后,将孔藂谋反一事向韩信汇报。韩信默默听了,问道:“陈贺呢?”
李左车道:“我已经将陈贺软禁在其府中了。”
韩信点点头,陈贺虽然这次并未与孔藂一起谋反,按理说不该软禁他,但李左车这样做,也不能算错,因为陈贺毕竟是当年从砀山起,便跟随刘邦的旧人,又和孔藂一起,被刘邦派入他军中任职,只怕还担负着暗中监视自己的责任。
此时一行人已入了齐王宫,韩信道:“宣陈贺过来见我。”
不多时,陈贺在四个侍卫的押送下,被带到殿上。他四十余岁,脸上长满虬髯,颇有风霜之色。他见了韩信,也不行礼,耿着脖子,把头扭到了一边。
侍卫喝道:“见了大王,还不跪下!”说完便按住他,强要他行礼。
韩信举手阻住侍卫,道:“罢了。”便目注陈贺,道:“陈将军,此次孔藂谋反,你事先可知情?”
此言一出,坐在左右两席的李左车、蒯彻均正了正身子,目注陈贺。
陈贺重重地“哼”了一声,道:“韩信,你要杀便杀,又何必多问?”
韩信与蒯彻不禁交换了一下眼色,听他的口气,像是事先知道的,但不知为何,他没有和孔藂一起谋反。
韩信思索了一会儿,召来一名侍卫,吩咐了几句。
不一会儿,侍卫回来了,手里拿这个托盘,上面放满了黄澄澄的金锭。
韩信道:“陈将军,得罪了,我不会杀你,我们好聚好散,这些金子,你拿走吧,你还是回到。。。。。。汉王那里去吧。”
这实在出乎陈贺的意料之外。陈平的确派人与孔藂、自己联系,令他俩在韩信出齐国国境后,便举兵谋反,自有汉军在外接应。然而他思来想去,却一直下不了决心。一来,对于韩信的用兵,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何况,韩信只是退出垓下,并未做出背叛汉王之事。二来,韩信也待他甚厚,委任他以偏将军之职。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建立功勋,正是在韩信麾下之故,如果他一直留在汉王军中,是绝不可能升迁得如此之快的。
然而,虽然知道陈平、孔藂的计划,他也并未向李左车举报,因为刘邦毕竟是他的故主。这样左右为难之时,临淄风云变幻,孔藂提前举事被杀,又传来了韩信在南下途中遇刺的消息,接着,他便被李左车控制,解除兵权,软禁在府中了。
陈贺盯着那盘金子,沉默良久,忽然跪下道:“齐王,陈贺不想走,可否依旧效力于大王账下?”
韩信、李左车均有些惊讶,但蒯彻却若有所悟。显然,按常理推测,刘邦那边不可能只与孔藂接触,孔藂、陈贺两人一起举事,才胜算更大,如果只是一人举事,另一人必定事后沦为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