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废太子真的被废,他也就一个兄弟都没有了,所谓从兄弟,在他跟在先帝身边那些年的经验来看,也无非就是更颐指气使的陌生人,傅希如为他杀了弋阳王同他生气,其实才叫他迷惑不解。他很敏锐,能感觉到那些愤怒不仅因为他草菅人命,更因为这微薄的血脉关系。但这何足挂齿呢?倘若情势必要,卫燎也不排斥牺牲自己,又怎么会吝惜区区一个素昧平生的从兄的性命?傅希如比他像个人多了。人嘛,生而无法选择父母亲人,唯一所能选择的是朋友与情人,但即便如此,还是免不了被种种现实桎梏,连这两样也不能如意,甚至奴仆都无法随心所欲的处置。生而有无限枷锁。正因对这些看得太通透,卫燎才始终不能释怀,去接受可能某一天他和傅希如也不过如此,会各自散去。他平生所能选择的仅此一件事,即使当年被先帝发现不正常的端倪,也不知悔改,为此甚至不惜多动点手脚,何况如今他应有尽有,叫他放手,那是不可能的了。他知道傅希如试图割裂两人之间的联系的意图所在,偏偏不叫他如愿以偿。两相决裂,真正厮杀的时候自然负担更轻,可只有重负与随之而来撕心裂肺的疼痛才是真正的人生,他一点都不怕,甚至心甘情愿迎着刀锋而上,端坐金銮御座,静静等候那最后一刻。他知道傅希如真正渴望的是什么,只是这个人向来隐忍,所以看起来淡漠,也就好像一点都不渴望和他同生共死,抱着一同跌落地狱。好在他并不会被这假象欺瞒,逼催引诱,无论如何也要撕裂假面,看到真容。他舍弃自身,总该讨要一点利息,傅希如魂飞魄散,他才觉得这足够了。世间之事岂能尽如人意?多半时候它叫人彷徨,失望,茫然无措,不知该到哪里去,只有心志极其坚定的人,才能摸索到一线执念,由其引导,逃出生天。慷慨赴死,引颈就戮,听起来不像是殉情,但实际上就是。=========作者有话说卫燎是一直都比较疯,这段的隐藏内容我委托大家脑补了,写出来太累。最近总是很想说,昆曲的孽海记思凡非常好听,疯狂的想要安利每个人都去听,最好是看完整的一场,半个小时左右,真的太美啦,经典曲目魅力无穷,但是总是忘记。凤驾卫燎一回宫,就听人说大理寺卿候见。今日休沐,他倒是孜孜不倦来做什么的,卫燎多少猜得到,大概是对云横的案子表达不满。周硕不蠢,浸淫官场多年,无论情愿与否,对这案子之中的疑点和考量,他都该知道,只是不甘心而已,除了来卫燎这里,还往裴秘那里撒火,纠缠不休。这人其实不讨厌,否则卫燎不至于还把他放在眼前,天天看。只是今日卫燎没什么心力与他周旋,其实只想吃点东西,好好歇一歇,于是先把人宣进来,赐膳。于一般的臣子而言,赐膳其实算是个折磨。坐不能好好坐,吃不能好好吃,说点什么都要先谢恩,拘谨又食不知味,如非其中帝王的看重与亲昵足以令人激动,还不如自己在家吃。卫燎与前代帝王最不同的就是太过随心所欲,前来奏事的臣子陪他用膳不是稀奇事,因此被恩赏的倒也不至于太战战兢兢,以免败坏他的兴致。即使如此,周硕听到赐膳二字时的神情,也算得上屈指可数的犯上了。朝食的时辰确实过了,然而卫燎也确实饥肠辘辘,对周硕不赞同的臭脸视若无睹,径自拾起乌木箸,顿了顿,叫换了银的,真正用起膳来了。他的手虚软无力,连乌木箸也拿不起来了。卫燎暗自叹了口气,想他真是把傅希如惯出来了,又觉得有些隐秘的得意,现在这幅虚弱的样子也不能叫他生气,眼前周硕满脸的“臣有话要说!臣要死谏!”也就没那么碍眼了。现在已经致仕归乡养老的太傅是当世大儒,桃李满天下,周硕是其中之一,对尊师的话言听计从,深以为然,包括评判卫燎的那些,因此太傅离朝之后,做了一辈子刑名主官的周硕几次三番想调去御史台——弹劾直谏,百官天子无不可骂的,卫燎为自己的耳朵着想,怎么都不肯应允,因此周硕就对他闹起了脾气。板正的老男人闹脾气并不可爱,既没有粉拳,也没有娇憨,实在伤眼,卫燎心知是安抚不下来的,索性由他去了,反正他是皇帝,他说了算,周硕也就满脸写着不如意而已。其实卫燎登基之后,行事不算荒唐昏庸,只是狠厉而不计后果,怎么看都不是心气平和的圣明之君,风评也不够好。他身边的重臣其实都还算能忍,经过大风大浪的人,这点波折不算什么。用过膳,周硕才提起来意,却不是卫燎意料中的任何一种:“江州刺史一案,已经水落石出。”卫燎难掩吃惊,往后一靠,挑起眉:“结果如何?”周硕面容仿佛一块棺材板子:“云横所有供述属实,人证物证俱在,按律应当……”“朕要他平安无事,回幽州去,”卫燎突然身子前倾,凝视着他,打断了周硕还没说完的结论。君臣二人无声对望,彼此都不退让。周硕是个聪明人,他看起来板正严厉,并不意味着他是个酸腐的傻子。卫燎对云横的诸多回护之意他早已察觉,只是并无必要点出,现在卫燎明白的提出要求,他也就知道,反正把罪犯绳之以法的可能是没有了。他看得出卫燎自有考量,更知道涉及节度使的这等大事,律法是其中最脆弱的一环,于是只说了一句话:“陛下大可以赦免他。”要判无罪,自然是不可能。周硕告退后,卫燎独自一人枯坐,直到紫琼进来换篆香,才把他惊醒。此后周硕具折讲了一遍审讯查案的经过与结论,朝上就纷纷扬扬的吵了起来。卫燎登基以来,这是朝中最大的一次争吵。倘若云横仅仅是杀了人,物议不会如此沸腾,但他偏偏是出于孝心,为母报仇,一时之间这案子就举国皆知,上至庙堂下至江湖全部议论纷纷。坚持要按律把他流放的人自然不少,盖因杀人就是杀人,江州刺史背后也是有人的,仅仅只是党争这水兴许还要更混,眼下是文官与武将的争端,云横还是个“夷狄”,要分出敌我就简单了许多。然而赦免他的理由也同样充分。江州刺史以良民或他人姬妾为奴,同样犯了法,更何况他用亲女待客,行为令人发指,除了利益相关方,替他说话的没有几个。如果他还活着,至少也是个丢官的下场,现在死了,众人所在意的也就是对云横的处置了。卫燎有意掀起这番诸方参与的争论,自然有自己的目的,而云横对此倒是视若无睹,照常进宫,多数都是趁着卫燎无聊时给他解闷,端的一副乖顺俯首的猛兽模样,或者在馆驿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闷坐,等闲连门都不出,做足了姿态。好在没多久春闱也就开了,京中声势滔天的各地举子口诛笔伐云横的行径总算有所收敛,老老实实入试了。此前就连礼部都为此发愁,甚至问过傅希如倘若举子群情激愤,该如何安抚,如果他们集体上书,又该怎么处理。好在没有。自来读书人就是如此,麻烦但却有用,所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卫燎没见过以武犯禁的,以文乱法倒是常事。他的性子注定了假设举子上书也不会当一回事,这事只会越来越大。礼部和尚书省,反正是要头疼的。傅希如知道这事来问自己的意思,推拖不得,出了个主意,漏了点假题,这才让他们安安分分的进了考场。监考,阅卷这些事就与他无关了,眼前另一件事是清河公主的。按制公主入京要百官亲迎,卫燎百忙之中抽空示意这一条免不了,于是该怎么亲迎,站次排班,仪制流程,还是要尚书省拿出个章法来,写折子递上去,卫燎准了,才能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