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互联网+”席卷一切。
美团外卖通过提高配送效率解决了所有人的吃饭问题,京东淘宝通过线上商铺不断分走线下的零售份额。
拼多多一跃成为新的电商巨头,线下配送更是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各大城市实体门店,大型商超都在关门倒闭,我们是要感谢这些商业巨无霸么?做为一个普通人,我不愿意看到,但我们却又实实在在地在亨受这种互联网+所带给我们的亨受与便利。
这些从表面上看都是巨大的商业创新,都创造了新的消费经济。
但如果从底层逻辑层面分析的话,无非就是用新的技术来服务相同的客户,同时解决客户相同的需求。
因此,面对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只要学会用底层逻辑对案例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到基础的答案。
01
懂得底层逻辑的人,最高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小时,让我解决一个关乎我生死的问题,那么我会花55分钟去思考问题的本质,然后再花5分钟去解决问题。
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我们应该用大量的时间去思考最底层的核心问题,这个事情的难度最大,且其他的问题,都是基于此核心所衍生出来的。
表面问题好解决,但解决核心关键问题的能力,才是所有能力当中最稀缺的。
最近,关于华为豪掷200万签约天才少年的新闻相信大家都有耳闻。
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之为天才?就是能够洞悉底层本质的人才,他们会从本质层面去改变事物的走向。
如果说其他人对事情的影响只是执行层的话,那么天才对事情的影响就是决策层。
举个简单的例子。
1950年,两弹一星钱学森在即将回国时遭到美国司法部的无理拘禁,随后被关押在洛杉矶以南特米诺岛的移民局拘留所。
美国人百般阻拦,甚至还喊话,绝对不能让钱学森离开美国,他一个人能顶五个师!
正是由于钱学森先生对于科学的极度天赋与能力,才会让美国忌惮到这种程度。
这就是掌握科学底层逻辑的力量。
02
慢就是快
不知道大家在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学习一个数学公式,习惯于把这个公式背下来,然后遇到相同的题型就往上套,这样看似非常节约时间,当最终碰到难题的时候,往往一筹莫展。
记住了公式,只能算是完成了1%的能力积累,也许它能解决50%的问题,但是如果想解决剩下一半的问题,就需要继续积累99%的能力。
那么,这最重要的99%来源于哪里?来源于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公式的亲自推导。
如果你能亲自推导过一遍公式,那么你就会清楚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能够知道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解决起难题来自然也得心应手。
但问题就在于,很多人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底层问题。更多人只是看到,我只要花1%的时间去解决50%的问题。
这样看似高效,但是影响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从来不是容易的那50%的部分,而且更难的剩下的部分。
一个人,只要付出差不多的努力,基本上都可以在考试中得到80分。但是如果你想从90分提高到95分,这当中就需要你重新去构建知识的逻辑与脉络,重新去搭建自己的思维体系。
这看似的5%,却区别了99%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卓越的人往往只有少数,而处于中间的平凡的人占据人群的大多数。
选择卓越,就选择了更加艰难的道路,而这条路少有人能走。
每个人都想速成,一旦人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就会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打转。能选择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就不会去挑战更加艰难的事情。
着名作家李敖曾经说过:我认为我个人最大的能力,就是在面对未知的事情时,总是能勇敢的迎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