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子白岳即皇帝位,定年号“政和”,被称为政和帝。
政和帝登基后,一如其父泰宁帝的政策,坚持新法,甚至任命支持新政的章惇为总理大臣。
并将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庭,获谥号“文”,追封‘舒平郡王’以示恩荣。
玄通二十一年
这是玄通帝白涯的年号。
‘政和帝’白岳生‘祐圣帝’白纲;白纲生‘嘉泰帝’白至;白至生‘开平帝’白铎;白铎生‘景祥帝’白冈;白冈生‘至庆帝’白谦;白谦生白涯。
也就是说,距离政和帝白岳登基,大夏已经过了六位皇帝,一百二十多年。
加上之前的百余年,便是二百二十多年。
如今的大夏,不仅包括之前的领土,还通过护送逃亡西宁州的吐蕃活佛入藏,成功取得乌斯藏地区的名义统治权。
大夏一如当初解决昆宁地区宗教方法,承认乌斯藏两位活佛的转世,并设置卫藏宣抚司,管理卫藏地区的宗教事务。
后来,大夏第三次变法革新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撤路置省,以减少官吏冗员。
在国内设置行省总督、行省巡抚等管理原来的两路及以上的地区,之下设置左右布政使、左右按察使、左右学政、左右兵马使等重要官职。
在海外设置总督府,以总督全权管理海外领地。
并在随后与西洲人的争霸军事行动中,改藩属国为亲王国,撤换当地土王,换成有血缘的亲王或宗王。
将所及范围内所有国家都换成亲王国后,大夏才凑足了足够的军事力量,在北殷洲与小西洋,维持住了战线。
毕竟大夏劳师远征,比不得西洲人来的近,更别说还有中东强国奥斯曼帝国。
世界由此形成了西洲诸国联盟与大夏帝国对战,中立国奥斯曼帝国左右摇摆。由是形成了小西洋上持续不断地大海战,北殷洲上的陆地混战。
大都也可称作‘东京’‘汴京’‘开封’。
此时的大都已经成为一座拥有数百万人口的近代大都会。
早在百年前,因为人口日增的开封缺少燃料。
大夏便开启了煤铁时代,进而诞生了大手工作坊时代。
这时候大夏已经经由卫藏行省,收服天竺东部以及北部诸国,成为自己的藩属国,纳入诸夏体系。
而英吉利人也因为深受东方舶来品影响,早早的结束了中世纪,仅比大夏晚上二十几年,提前进入了大航海。
并且初步在天竺西海岸开始登陆,并建立起了自己的殖民地。
与大夏藩属国不同,西洋人直接设立殖民地,将其纳入自己的统治。
渐渐地,两拨人马开始在天竺国的土地上针锋相对。
如此过了数十年,东西方各自的先进文化、思想、科技、制度、理念开始相互影响。
但总的来说,大夏领先了西方数十年。
是以,英吉利人在天竺没有争过大夏。
大夏成功将天竺的莫卧儿帝国,降格为四个王国,纳入自己的藩属国,年年入贡,并进入大夏的商品体系,成为大夏的货物倾销地。
为了遏制大夏向西方的不断扩张,以英吉利人、荷兰人、西班牙人、法兰西人等西洲诸国,组成了西洲联盟。
西洲西部诸国从海上遏制大夏,西洲东部诸国,从陆地上遏制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