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自入朝出仕以来,在身边网罗了不少心腹为其幕僚,其中有:
首席"幕僚长"记室参军高德政、吏部尚书杨愔、度支尚书崔昂、功曹参军祖斑、相府主簿崔瞻、吏部郎中尉瑾、秘书监魏收、中书侍郎崔劫、从事中郎将封孝琬、丞相府仓曹张耀等人。
至于高澄之前提拔的那拨人马,除了崔季舒和赵彦深勉强挤进了高洋的心腹班子,其他人都被踢了出去。
高洋回了晋阳后,邺城就由太尉高岳、太保高隆之、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子如、吏部尚书杨愔镇守,看管着皇帝和百官。娄昭君当时也随同儿子一起在晋阳,指挥着百官办事。
此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也早已长大成人,当他由小道消息风闻高澄遇刺后,心中幻想着高氏父子长期把持朝政的时代终于过去了,自己当了多年的傀儡皇帝的日子也终于要结束了。
于是,孝静帝便打算封自己的宗室入朝主政,将失去的话语权逐步夺取回自己的手中。549年十月一日,他将咸阳王元坦(字延和,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咸阳王元禧第七子)任命为太傅,潘乐为司空。
同年十一月,南梁国的齐州刺史茅灵斌、德州刺史刘领队、南豫州刺史皇甫慎等人因为侯景叛乱的事件,先后率领部众向东魏投降。
到了十二月时,高洋又任命并州刺史彭乐为司徒,太保贺拔仁为并州刺史。第二年(即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初的一月十一日,高洋才下令对外公开公布了高澄的死讯。
刚公布的同日,南梁国的定州刺史田聪能、洪州刺史张显等人就带着部属来归顺东魏。
公布高澄死讯的第十八天,东魏孝静帝惧怕高洋的行径,高调晋封高洋为使持节、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齐郡王,食邑一万户。
三月十一日,又晋封高洋为齐王,食邑为冀州的潮渤海(河北省东光县东)、长乐(河北省冀州市)、安德(在山东省乐陵县、临邑县一带)、武邑(河北省武强县)、瀛州的河间(河北省河间市)五郡,十万户。
高洋的幕僚高德政也是渤海人,从高洋开府时就一直追随着他,深得高洋的信任,二人是交情甚厚,无话不谈。
在当时的丹阳徐家是有名的名医世家,其中金紫光禄大夫徐之才与北魏末年的徐赛均是名医出身,然后出仕。
徐之才这位名医,曾经担任过南梁国豫章王萧综的主簿,他后来跟随着萧综一起归顺了北魏国,因为其高超的医术而受到北魏贵族和高欢的礼遇。
早在武定四年(546年),徐之才就被高欢任命为秘书监(即掌管国家机密的官员)。
高洋担任尚书令后,其下属杨憧认为徐之才是南方人投降过来的,不应该由他来掌握军国机密,并举荐了魏收取代了徐之才的官职。
徐之才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寻思着有什么办法可以获取加官进爵的捷径。
徐之才不但精通医术,还与北平太守宋景业都一样擅长图谶之术,他们二人认为,549年是庚午年,太岁在午,政局上应当会出现变革,另外,陈山提的门客杨子术也提出过这样的观点。
这三人于是联合起来,通过高德政来劝说高洋篡夺东魏帝位。
宋景业说∶“臣依据《易稽览图》上占说∶鼎,五月,圣人君,天与延年齿,东北水中,庶人王,高得之。
其图谶所说的鼎,意思是指社稷之鼎,时间是今年五月,有圣人降临,东北水是指渤海,高得之,明确说明是高氏得天下。”
高洋将此事禀报自己的母亲娄昭君,征询母亲对图谶解义的看法。
由于高洋小时候的举止就连母亲娄昭君也被蒙在鼓里,在他一直成长的过程中,娄昭君压根儿不知道自己的二儿子脑瓜子其实是很好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