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师北平忆徐达(3)
北京有条定阜街,东起龙头井,西止德胜门内大街,在今天厂桥街道办事处境内,德胜门内大街南段的东侧。明朝时这条街称作定府大街。清代曾名定府楼街,民国时改&ot;府&ot;为&ot;阜&ot;,名定阜大街。1965年定名定阜街。有人说,明朝时这条街称作定府大街,是因为开国元勋徐达的府第就在此处,因为徐达原封定国公,其府为定国公府,所以叫做定府大街。我们说这条街与徐达有关系,但上述的说法不确切。徐达被封为魏国公,死后追封为中山王,并没有封定国公名号的事。可是,定国公与徐达又确实有关系,那是他的幼子徐增寿的封号。徐增寿的姐姐就是燕王朱棣(后来的永乐皇帝)妃,所以他素与燕王关系最好。燕王发动靖难之役时,徐增寿因为屡次给燕王通情报,又打算接应燕王,被建文帝亲手杀于大殿之下。燕王做了皇帝,永乐初年为了表彰他的功劳,追赠他为定国公。他的儿子15岁被召见,赐名景昌。也就是这个徐景昌,他袭封了定国公。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定国公也迁府于此,因此才有了定府大街之称。那么说起来,北京的定国公府第是徐达后人的府第,被讹传为徐达的府第了。明后期有记载说,定国公园在积水潭北岸,入门只见古屋三楹,上题&ldo;太师圃&rdo;三字,除此以外,既没有匾额,也没有对联,墙壁上更没有诗文。院墙没有粉白,水池没有砌边,主体建筑既不象阁,也不象亭,园中所栽的树不开花,也不结果,而且并不成行配对,真是别有一番情趣。也许是明初的遗存,因此保持着古朴无华的风貌,在后来奢华的北京城中,却是凤毛麟角了。(万明)
迁都定鼎说朱棣(1)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的8月,塞北朔漠已经进入深秋,北风卷地,阴云布满天空。猎猎旌旗声中,大队明军士兵军容整肃,簇拥着一部龙辇向前行进。谁也不曾想到,翠华宝盖的龙辇内,竟然放置着一具锡棺,冰冷的锡棺里,躺着大明王朝的第三代天子永乐皇帝。这是他第五次出师北伐亲征蒙古,不想却在回师北京的途中,因积劳成疾,于8月12日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境内),享年65岁。六军在外,皇帝不幸病故,永乐皇帝的左右亲信大臣决定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他们命人收集军中的锡器熔铸成棺材,装殓皇帝,放上龙辇,又杀死了锡匠,每日照例进膳,上书言事一如既往,向京师进发。同时,派人快马密报皇太子,太子派遣皇太孙至军奉迎。不久,一代雄主的遗体,由皇太孙护送,终于回归了他所热爱的京师‐‐北京。 永乐皇帝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封燕王。十三年(1380年)三月,燕王朱棣带领两护卫将士五千七百七十人,离开南京前往他的封地北平(今北京),这年,他整整21岁。北平是故元旧都,更是通往塞外辽东地带的咽喉重地,退往塞北的蒙古势力拥众边陲,不时窥伺,年轻的亲王承担着为国守边,&ldo;羽翼王室&rdo;的重任。他多次参与北方的军事活动,两次受命北征,从这片土地上出发,跃马弯弓,驰骋疆场,每次都大获全胜,凯旋而归。这大大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壮大了他的军事实力。后来太子朱标、兄长秦王、晋王相继死去,朱棣在家族尊序上成为诸王之首,也成为了后来建文皇帝的最大威胁。 朱元璋晚年,由于太子朱标早丧,为了维护统系,册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即位为建文帝。为了削弱藩王的势力,建文帝一登位就开始削藩政策,一下子削除周、代、湘、齐、岷五王的封号,至使诸王惊恐不安。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以&ldo;清君侧&rdo;为名,起兵&ldo;靖难&rdo;,这场&ldo;靖难之役&rdo;足足打了三年多,经过一场场浴血战斗,1402年(建文四年)7月,朱棣攻入南京,入正大统,改元永乐。 永乐皇帝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君主,尽管他以血腥的手段打击政敌,残酷杀戮建文朝臣,使他蒙上了暴君的恶名,但他在位二十二年,在明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颇有作为,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堪称一代英主。永乐皇帝即位后,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削夺诸王护卫,巩固中央集权。他设置内阁,整顿吏治,分派御史巡行天下。建立卫所制,发展军屯,加强军事力量。永乐皇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在位期间,不断组织规模较大的移民屯田,发给牛、种、车、粮,三年免征税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在江南兴修水利,疏浚吴淞,这些措施使明初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海内富庶,每年输往京师的粮食有数百万石,府县粮仓中更是堆积如山,以致下层的粮食腐不可食。他加强对周边的管理,在西南实行&ldo;改土归流&rdo;政策,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使之成为省级行政单位。还在西北设立&ldo;西北七卫&rdo;,管理天山南北以及广大的西疆地区,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并修筑了联系内地的驿道,促进了这一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他注意经营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乌绍河、库页岛等地,有效地捍卫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他还五次亲征漠北,扫荡蒙古各部,解除了故元贵族势力的威胁,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他实行带有开放色彩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庞大的远洋舰队,先后六次出使西洋,成为航海史上的壮举。在浙江、福建、广东三布政司设立&ldo;市舶司&rdo;,负责对外贸易,使前来通好贸易的国家多达30余个。还命大学士解缙负责,组织了三千多人的编撰队伍,编成22937卷的《永乐大典》,辑录自先秦至明初图书七八千种,达3亿7000万字,为保存我国的古代文化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