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他的大女儿古春已经到了要来镇子上上中学的年纪,几番思索后,他最终决定为了孩子们的教育和将来,干脆举家搬迁到三姓寨镇子上来居住。
那时,粮管所闲置的房子很多,按理说是完全可以安排古所长一家的。
但军人出身的古所长是个讲原则、正直的人,他不愿占公家的便宜;而且,他更不愿意找人说好话看人脸色。
他想自己盖房,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地基。
他找到政府所在地葵花井村的村主任,何主任对他说,想要好一点的位置,那就得排队等。但具体需要等待多长时间不好说,而且也不知道最后能不能等到。
但是,如果你不在乎地基位置的话,镇西头的石门也就是封洞子那里还有一块地,稍微往后山挖一挖,做一个防土墙,是可以盖房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石门,古所长再也熟悉不过了。
是他每次从老家来上班的时候从阴峪河谷底爬到这半山腰的镇子的卸甲坪的葵花井村的必经之路。
每次,刚爬完几公里陡峭的山路后大汗淋漓的他,都必须要在石门这里坐下来歇一歇,捧口甘甜清冽的泉水喝喝。
那时候的古所长就曾经有过在这个地方建上一栋房子的念头,但这种想法当时也只是在脑中闪现了一下,转瞬即逝。
当何主任给他说起石门时,他突然就记起来了。
他觉得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冥冥之中似乎有人在牵引着她,去那里建房。
所以,古所长假装思索了一会儿后就“勉为其难”地要下这块地基。
那时候的他,绝对没有想到他的爱女古春有朝一日会在这里建起一座六层楼的大酒楼,更没有想到,这块宝地给他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当初的他,只是想在这个地方建起几间能够在这里遮风挡雨、安身立命的房子而已。
当初,他在乡政府及土管所办好土地使用证等相关手续后,就让工人们清理掉沼泽地上成堆的垃圾,在石门的泉眼处修了一个水泥蓄水池,蓄水池的下方安上了自来水管。
当蓄水池的水漫出来以后,会沿着一个专门修建的水泥水槽,再穿过埋在房屋地基上的水泥管,从公路的函水洞流出。这样一来,就很轻松地就解决了饮水和排水问题。
古家就在这里先简单地建了三大间砖木结构的平房,把老家的桌椅板凳搬了一部分过来,又添置了一些锅碗瓢盆,就这样安置下了来,成了三姓寨葵花井小镇的新居民。
房子建好后,女儿古春恰好考上三姓寨中学,儿子古超则被他安排转学到镇上的卸甲坪小学就读。
老家古家寨那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他并没有上交,而是继续耕种着。
农忙的时候,古所长和内人回老家打理,每年依然能收得不少的稻谷和其他粮食。
等一切安排妥当后,古所长的病情却变得严重了。
庐陵县甚至是车城市的医院都无法医治,去武汉和上海的医院也没能够瞧好,没有多久,他就那样丢下一双年幼的儿女和年轻的内人,遗憾地走了。
古所长走后,一家人靠他的一点抚恤金生活,越来越拮据。
好在古所长在世时人缘良好,加上自己多年来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因此粮食系统根据当时的政策,允许他家的孩子去接他的班。
就这样,刚上完初中的古春,就放弃了考学的机会,终止了自己的求学生涯,按照当时的政策,刚满16岁就去接了父亲的班。
两年后,年满18岁的古春就得以转正,成了三姓寨粮管所的一名正式职工。
。。。。。。。
喜欢江汉朝宗请大家收藏:()江汉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