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朝与小国邦交,从来都是入不敷出,何谈以充国库,还请杨尚书解惑”
一旁的礼部尚书胡濙出声言道
杨溥先是看了朱棣一眼,看到他微微点头示意后,转向诸位大臣,朗声道:
“此法并非在下所想,乃系四殿下所出“说到这里,杨溥心中闪过朱高煴那玩世不恭的身影,随即轻笑一声,定了定心神,继续说到:
“诸位可知大明朝一匹上等的绢要一千文,可是在西洋诸国,一匹下等的绢却作价百两,至于瓷器茶叶,其中差价更是以百倍计之,而这其中的差价就是都进了那些西域胡商手里了”
岂有此理,杨溥的话音刚落,被杨溥前半句震惊到的大臣们还没缓过神来,就被这突如其来的粗犷的声音吓了一跳。
众人循声望去,发现是兵部尚书茹瑺,愤慨的茹瑺并没有发现异常,而是双手一拱,向前道:“陛下,臣请发兵西洋,番邦蛮夷岂敢如此,这是欺我大明朝无人吗?”
一旁的朱高煴被这暴脾气的兵部尚书整的人都麻了,这人名字这么温文尔雅,怎么一出手就是开战,不能打啊,打了还怎么挣钱
朱高煴连忙起身:
“父皇,不可开战啊,开战还怎么挣钱,再说了,西洋诸国也是受害者啊,钱是让胡商卷走了,
而且西洋虽然富饶,但不通王化,若是一味的以武力相胁,怕是会起反作用啊,更何况,如今我大明朝更应把军力放在蒙古边塞上”
朱棣看着下面一脸热切的杨溥和朱高煴,以及略微低头的茹瑺,面沉如水的说道:
“兵部尚书说的不错,没有人可以凌驾于大明朝之上!
但西洋诸国也是受人蒙蔽,更应友好往来,杨溥的意见你们内阁拟个草案呈上来吧,还有陈洽王英之言你们商议后便实行吧”
心中暗自窃喜的陈洽缓缓起身,本以为今日可以通过迁都之事大展风头,入了皇上的法眼,中途几位重臣所言之事让他心如死灰,没想到陛下还惦记着这事。
朱棣没有理会下面还在消化这两道圣意的大臣,而是让一旁的大宗正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圣旨宣布册立太子和封王事宜。
制曰:朕惟国家之统绪,必本于宗祧之正,而太子之位,尤为家国之重。朕承天命,御极以来,忧勤图治,宵旰孜孜,念兹在兹,兹欲立太子,以定国家之大本。今嫡子朱高炽,天资颖异,孝友纯深,行义端方,朕心所属,特封为太子,以绍宗祧之重,克光祖宗之业。
太子朱高炽,宜益加修饬,恪遵法度,勉思致治之道,用副朕心。中外大小臣工,各宜尽忠竭力,辅佐太子,共济太平。
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等到大宗正沉稳厚重的声音结束,咬牙切齿的老二朱高煦正要起身,但有人比他更快一步。
“父皇不可啊”喊出这话的朱高炽正了正神色,向前一步跪下,双手高过头顶喊道:“臣,伏愿陛下圣寿无疆,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猥以庸才,谬蒙圣恩,册立为太子,日夜战兢,恐不能胜任。伏望陛下收回成命,另择贤能。
再者,太子之位,乃系国家安危,社稷存亡。臣之弟,英勇果敢,才略出众,实为太子之选。愿陛下俯垂神听,纳臣之荐,立臣之弟为太子,以继国家之统绪,安定百姓之心。
臣某敢不勉力图报,竭尽所能,辅佐太子,以光大化,振兴国家。
愿陛下优准,以副群心。”
一旁的文武百官听前半段还觉得很正常,听到后面推举老二朱高煦当太子的时候他们可就坐不住了,本以为这是朱高炽三辞三让,没想到这小子好像来真的,一众大臣为了不在迎来一个战争狂人,纷纷出言劝谏。
朱高炽跪在地上说了半天,朱高煴眼睛微眯在他和朱棣,朱高煦三人身上来回打量,心中暗忖:
“老大这是明着和老朱干啊,他这是被吓的还是故意的呢?”
听到朱高炽的话,朱棣也没放在心上,大手一挥让他起来,不顾朱高煦难看的脸色,让大宗正继续宣布其他几位王爷,太子朱高炽,封于北平,汉王……魏王朱高煴,封于……
喜欢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请大家收藏:()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