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一年整个的秋天,方雨韵都在努力地完成一项课题, 她也一直处于一种闭关的状态。
只是因为之前常常写诗, 想到她的粉丝, 她也不好意思完全停更。
于是, 她把每天贴一首诗改成了几天贴一首。
不过, 她没有很多的时间去关注她的诗是否有人在读, 是否有人在留言了。
在现在的时代, 对普通人来说, 读诗写诗都是奢侈的事情, 因为大家都要在职场上拼搏, 还要照顾好家庭。
除了职业诗人, 是很少有人把诗歌当做饭碗来经营的。
酷爱诗歌如杨烟者, 也没有把诗歌当本职工作, 而只是把空余时间挤出来写诗, 甚至连坐地铁的工夫都利用上了。
诗坛固然有一些固定的ID以及粉丝们在维持着,但与其他坛子比起来,总是稍稍显得寂寞了些。
方雨韵在诗坛已经是处于一种半隐退状态了,虽然当时在诗坛要露个小脸也曾那么的不容易!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她还没决定是否离开。
诗坛上有好些ID都已经看出来方雨韵和杨烟之间并没什么,所以杨烟的“后宫团”也没对她怎么样(不然真会烦死人!方雨韵不由地想)。
她不想被人误会,卷入到这种种恩恩怨怨当中去。
虽然知道他们都是在进行创作,但方雨韵没有他们那么放得开,在诗里情情爱爱,卿卿我我的,也不顾及都是有家室的人了。
对此,方雨韵是颇有些意见的。
当然,所能做的,也只是管好自己。
生活中的诱惑很多,一不留神,可能就会犯错。
2
有时候,写诗是为了自娱自乐,但有时候,确实是为了那些支持者,因为支持者们给创作者们带来了动力。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自媒体,发帖子带来不了收益,绝大部分人都是为爱发电。
生活在异乡,实属不易,在每天的忙碌之外,大家都在寻找一方乐土,安放一下骚动的灵魂,追求一下自己的梦想。
坚持创作的,其实都是有心人,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记录下来一些,日后也好作为回忆。
虽然有离开诗坛的想法,方雨韵也总是有些犹豫。
她做事情不喜欢半途而废,总喜欢坚持下去,做出点成绩来。
所以,方雨韵还是时不时地在写着。
慢慢地写诗,方雨韵是在尝试着走出一种个人的情感,开始探索人与人之间的情爱到底是什么样的。
事实上,写的几篇都是共性大于个性, 也就是说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或某几个人的情感抒发了。
方雨韵想传达的似乎是情感本身的美好。
而这美好,是我们都能给予、体验、收获和回味的,也就是说,是生而为人的灵性所决定的。
3
因为学文的关系,长期以来方雨韵都是处于一种大量接受文学信息的状态,知道应该怎样在情感上去处理这些信息。
写得最好的文字不是宣泄的,而是让人不知道怎么去排遣的。
最让方雨韵感觉绝望的一本书其实还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