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书院文化的现代意义与当代书院教育的构建 > 9岳麓书院 只有讲下去才能出大师(第2页)

9岳麓书院 只有讲下去才能出大师(第2页)

书院是古代的教育组织,和现在体制内的教育组织差别非常大。比如古代书院多为私学,不分科,没有学历和学位之说,学生大多会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们做的就是把一个古代的书院纳入到现在的大学,作为一个院系。现在的岳麓书院教育主要是现代大学教育。

《瞭望东方周刊》:那么,岳麓书院还保留了多少传统书院的东西?

朱汉民:这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应该说,我们与传统书院有密切关联。

首先,我们的教室仍然是古代教学用的明伦堂;其次,老师所讲的内容主要是传统国学;其三,我们在教学形式上也努力继承古代书院传统,如师生相互讨论,邀请不同观点的学者讲学。

现在为什么会兴起书院的热潮,因为现代教育体制存在某些缺陷,学校是人成长的重要地方,而现代教育是很工具性的,是商品社会生产的标准化、大批量生产,这样不利于人才多样化发展。书院注重“人”的教育,求知只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组成部分。

我们就是把古代书院的传统和现代对接,把古老的书院变成现代大学的组成部分,应该说是一种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转变。

原来李铁映来视察的时候说:“你们应该走自己的道路,保留传统书院的特点。”但是在教育体系内,现代教育对大学的管理体制我们不可能摆脱。

《瞭望东方周刊》:有没有想过摆脱,做过这方面的努力吗?

朱汉民:(向湖南大学)提过,但是行不通。比如,要求研究生必须要发表几篇论文,才能参加答辩,我们认为没必要。这种困境,钱穆当年办书院的时候也面临过,想自由,就别拿文凭,想拿文凭就得适应体制。在这个体制下,只能做很小的事情,很难培养人才,更难出现大师大家。

不跟体制合作,还有经费问题。古代书院经济独立,学生不仅不交学费,还有助学金,现在大学的拨款是按照学生的人头,如果我们跳出体制,上面的拨款没有,下面交学费的也没有,钱从哪里来?

没有体制了,教授也留不住。这个体系像一个网,是很难摆脱的,这个困境不是我们自己的困境,而是书院面对整个体制的困境。

《瞭望东方周刊》:胡适很怀念书院自由的传统和独立的精神,现在很难坚持吧?

朱汉民:当然。胡适讲的是自由议政,我们至少能在学术上做到独立思考和独立创新。

三、只有讲下去,才能出大师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自福建抵长沙,与岳麓书院主教张栻在院内同台会讲,论辩“中和”之义,“三日夜而不能合”,其影响盛况空前。而后,“岳麓之为书院非前之岳麓矣!地以人而重也!”

院因人重,人因院名,书院因之成为“朱张过化之地”,而获后世学者敬慕。

朱张会讲,开创了书院不同学派“会讲”的先河,体现了书院“百家争鸣”、“自由讲学”的特色,使书院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备了强劲的动力。岳麓书院在此会讲之后,逐渐成了湖湘学派的重镇和湖湘文化的中心。

从1999年开始,在当年朱张会讲的地方,岳麓书院效仿当年的讲学形式,创建了“千年讲坛”,知名人士纷纷在此亮相:余秋雨、金庸、樊纲、张朝阳、傅聪、星云大师……一直延续到今天。

讲座向社会开放,听众除了湖大学生,也有各学校老师学生、文化爱好者、地方政府官员、企业家。

每有名人来讲座,都盛况空前,听众的热衷,让朱汉民甚至用“难以抵挡”来形容。听讲免费,讲坛前面的院子只能容纳四五百人,书院里的学生要听,湖南大学的学生要照顾。如果讲经济,企业家会过来;讲政治历史,很多官员要来。

《瞭望东方周刊》:当年朱张会讲,使书院名声大噪,每个书院都需要有灵魂人物,才有号召力和吸引力,现在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吗?

朱汉民:你问的是个很关键的问题。这个时代确实是缺乏大师的,现在既没有民国初年那么一批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更比不上以前能创立学说的朱熹等人,这是时代造成的。

民国为什么有大师呢?那时候他们有很好的国学积累,后来又到西方学习,两种文化都很深厚。这个时代如果成为大师,必须中西兼容,现在我们的问题就是,国学根基深厚的人很少了,如果有,起码再过几十年,懂西学的也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去的,无论是学术领域,还是文学艺术领域,都没有普遍认同的大师。星云大师,很多人都认可(佛学大师),也有人说不是,南怀瑾也有很多人说不是(大师)。现在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时代。

《瞭望东方周刊》:你是不是压力很大?

朱汉民:压力大。但不能因为没有大师就不讲学了,只有讲下去,才能出大师。不能等着大师出来才讲学。没有这个道理。先是思想活跃起来,有思想碰撞与学术积累,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学术大师。我们尽量从国内外请一些学术地位比较高的人,虽然没有大师,但是有些体制内的老教授,学问做得不错,而且在国内比较有声望的,我们都会邀请。

《瞭望东方周刊》:岳麓书院的办学宗旨是传道济民,通晓时务物理,这种思想培养出了很多人才。

朱汉民:过去的书院往往会形成学派,宋代的时候岳麓书院和湖湘学派合为一体,而且结合一直非常稳定。既推崇理学,又注重实践,强调经世济用,这种学风沉淀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王船山、曾国藩、左宗棠最突出,既有个人修养,又能经世治国。他们崇尚军事,往往文人也能带兵打仗。追求政治功利,与个人修养是两个方面,而湖湘学派就能把他们凝结在一起。

《瞭望东方周刊》:这个办学传统现在还能坚持做到吗?

朱汉民: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我们正在一步步学,一下子做到很难。现在与当时的教育体制不同,他们的教育在科举制度之外,所以有非常自觉的意识。现代教育有强制性,达到某个专业的要求才能毕业,发专业的证书,为了找工作。

《瞭望东方周刊》:你觉得还能培养出以前那样的人才吗?

朱汉民:现在教育发生了转型,是不是能培养出书院历史上出现过的那样的人才,我们不敢说喽。

(原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第27期,记者柴爱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