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太皇太后何出此言,&rdo;王莽抬起头,面色平静如常,谦恭地道,&ldo;儿臣并非为玉玺而来,太皇太后要把它放在身边,没有人敢有非份之想。可是,儿臣要禀明太皇太后,儿臣废汉立新,是顺承天命。太皇太后能留得玉玺,却不能阻止天命。&rdo;
王政君把玉玺放回怀中讥讽道:&ldo;什么天命,你自己之命吧。小人伎俩,骗得天下,哄不得本宫。&rdo;
这时,王莽的侍卫回来复命,禀道:&ldo;回摄皇帝陛下,长乐宫的宫女黄门全部乱棍打死,无一遗漏。&rdo;
王莽满意地点点头道:&ldo;传摄朕旨意,着内务官员另派宫女黄门来长乐宫侍候太皇太后。
&ldo;遵旨!&rdo;
王政君这时后悔起来。不管怎么说,那些屈死的奴才侍候自己多年,总还有点忠孝之心。如今被王莽全部打死,换上一班新奴才,自己还不是被他牢牢控制在手中。王莽奸贼,你太阴险了。王莽交待完毕,仰脸对王政君恭敬地道:&ldo;儿臣刚来时,听见太皇太后说,要在宫中搭灵棚,设汉祖灵位,哭祭汉室,是吗?&rdo;
&ldo;是又怎样?本宫身为汉妇,难道不可以哭祭汉室!新皇帝不肯恩准吗?&rdo;
&ldo;儿臣岂敢拂逆太皇太后圣意。汉室将亡,儿臣心里也难过,愿陪太皇太后一起哭祭汉室。来人,速命内府搭建灵棚,设置灵位。明日吉时,摄朕要陪太皇太后一起哭祭汉室。&rdo;
&ldo;遵旨!&rdo;
王政君一愣,这一刻,她才发觉,这么多年自己对王莽竟知之甚少。作为实际操纵汉室四十余年的王太后对宫廷内的权力斗争再熟悉不过。可是,王莽的言行常使她揣摸不透。在她的记忆中,谦恭的王莽似乎很少违逆自己的意旨,可是,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做事总是符合他的意愿。王莽简直有些神了。
此后的日子里,王莽果然陪王政君在长乐宫里哭祭汉室,并率孺子刘婴和百宫去高帝庙哭祭,同时向天下公布哀章所献铜匣金策书符命,表示汉室气尽,天命王莽立新朝。王莽便决定以&ldo;新&rdo;作为新朝廷国名。为拟建新朝开国大典,王莽与朝臣日夜忙碌,但每天仍抽出时间去长乐宫问安,只是从没提到玉玺的事。日子久了,王政君反倒不安起来,她本不是汉家节妇,也犯不上以身殉汉。她不愿意王莽篡汉自立的真正原因,一是怕落下助莽窃汉的恶名;二是怕失去太皇太后的权力。如今眼见王莽立新,臣民拥戴,大势再无扭转的可能,自己抱着个冰冷的王玺又有何用。正当她心灰意冷的时候,安阳侯王舜来到长乐宫。在王氏子侄中,王政君喜爱王舜仅次于王莽。王莽居摄后,则最喜爱王舜。这其中当然是因为王莽声名日隆,越来越难以控制,而王舜一直不赞成王莽废汉自立,始终与王政君政见一致,自然成了她最信得过的娘家人。
老太太听说王舜来了,激动得让侍女搀扶着,亲自到门外迎接。王舜见了,感动得直掉眼泪,纳头便拜。
&ldo;儿臣给太皇太后请安,愿太皇太后玉体康泰,福寿齐天!&rdo;
王政君一听,又是高兴,又是难过,叹息道:&ldo;舜儿,如今要变天了,姑母这太皇太后也算做到头了。快起来吧,别讲究这么多礼节了。进屋去。咱姑侄俩好好叙叙。&rdo;
&ldo;谢姑母夫人。&rdo;王舜改了称呼,站起身来,搀扶着王政君走进客厅。两人落座,侍女献上茶水、糕点,老太太扫了一眼周围的奴才,冷冷地道:&ldo;这里用不着你们伺候了,都退下吧!&rdo;
&ldo;是!&rdo;
待奴才们全退出门外,她才低声说道:&ldo;这帮奴才全是莽贼的耳目,咱娘儿俩说话他们说不定就去打小报告。&rdo;
王舜觉得好笑,坦诚地说道:&ldo;姑母怕什么。咱们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话,有什么可回避的。&rdo;
&ldo;还是小心点好,姑母知道你一向反对王莽篡汉称尊,万一哪一句话不慎被新君听到,恐怕要有麻烦的。&rdo;
王舜轻松地一笑道:&ldo;姑母太过小心了。侄儿虽然不赞成摄皇帝称尊,可是,如今废汉立新已成定局,侄儿只能是艄公跟着风浪走,生死捆在船上了。&rdo;王政君愕然,但也觉得他说得有点道理,不由陷入沉思。王舜知道她在想什么,接着说道:&ldo;巨君(王莽字巨君)废汉立新。便把我们王氏家族捆到新朝这条大船上。侄儿苦谏无效,姑母您以死相逼也无济于事。如今这条大船已驶离口岸,断无回头之理。尽管侄儿和姑母都不乐意,还是和巨君一起被捆在同一条船。前程艰险,凶多吉少。可是,我们再无回首的希望,惟有同舟共济,通力涉险,也许还有一线生机。&rdo;
王政君听得心惊肉跳,布满皱纹的脸上也显现惊慌的神色。她不能不承认王舜说的是事实。不管自己怎么做,都难逃汉室罪人的恶名。王莽贼子!太皇太后一生谨慎,没想到身后声名竟毁在你的手上。可是,诅咒,痛恨都毫无意义,目前,自己该怎么办?她看了王舜一眼,忽有所悟。怀疑地问道:&ldo;舜儿,你是奉王莽之命……?&rdo;
王舜毫无隐瞒,直率地说道:&ldo;侄儿身在船上,也须奋力一搏,为我王氏宗族求得一线生路,况且,新君的旨意,侄儿不得不听。&rdo;
&ldo;王莽命你来取玉玺?&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