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犁自是一得到消息,便和朱彦去大司农府领了文牒等物。铁矿一项,从少府归并到大司农府后,纳入大司农丞管辖范围,新任大司农丞徐久,乃是何介之旧识,因而对朱彦方犁等人颇为倚重,日日召集大家在府中商议,要制定出妥贴的收矿方案来。众人都觉得,当务之急,是先整治两座大铁矿,若能顺利接管下来,其余小矿主们自然不敢寻衅闹事。樊城铁矿最为集中,也甚有名气,于是这第一矿,就定在了樊城。
徐大人将想法上奏皇帝,皇帝颇为认可,并嘱咐徐大人,樊城必得他亲自去。挑选同去的绣衣使时,两人都觉得事关重大,于是皇帝亲自在新征辟的一群人中扒拉了半天,最后定下方犁。方犁世居南方,到京城不过几年,和京中各种势力尚无牵扯,更何况,他还有义商的名头,也被何介之生前大力举荐过。人虽年轻了些,但这种得罪人的事,正好让年轻人来做。老家伙们动不动耍滑头,是办不成什么实事的。
第二日朝会上,皇帝宣布了派人去樊城查看铁矿帐目、清算各项资产一事。想到路上必不太平,要派人手沿途护送。贺言春提前得了消息,忙上廷请令,要担这护送之责。皇帝本不欲给自家小舅子派这么烦难的活儿,但转念一想,郑家乃新晋贵族,与京中王公之间还未夹缠不清,再加上贺言春与方犁有段旧谊,路上必定尽职尽责,让他去倒也十分合适。
十月中旬,大司农丞徐久和新任的绣衣使方犁,在西郊骑兵营都尉贺言春率兵护送下,启程前往樊城。临行前,胡安自然百般放心不下,对方犁殷殷嘱咐了半日。他从晓得自家三郎和贺言春的私情后,对贺言春的一腔亲厚之意冷淡了许多,此时却也顾不得别的了,只管拉着贺言春,事无巨细地交代了一遍。幸而贺小郎十分好性子,不仅肯听他罗嗦,亦且好好宽解了他一番,让他放一百二十个心,但凡自己有命在,决不会让方犁擦破一点油皮。
胡安听了,心里这才安定了些。等把方犁一行送出城,他遥遥望着远去的人群,心情颇为复杂。
人是好人,对自家三郎也好,只可惜……,唉,贺小郎若是个女子,该有多好啊……
胡安一边感叹,一边擦着泪回了城。不提他这头伤感,且说徐久方犁等人朝樊城一路疾行,两三天后,便到了沿途一座小城,此去离樊城只有七十里之遥。赶一赶路,本可当晚就到,贺言春却命队伍停下,当晚就在城中一家官驿里住下了。
是夜月明星稀,天气干爽。一行人赶路辛苦,吃了晚饭便早早歇下。到了半夜,官驿里突然着了火,等被人发现时,火势已大,点着了两间屋,正好是徐大人和方犁的住所。驿丞紧急召集人手来救火,贺言春和手下两人舍了命不要,冲进燃着的房屋里,把徐大人和方犁背出来,两人却都已经被火燎伤了,方犁伤得尤重,遍身都是燎泡,已是无法行走了。
一行人的行程就此耽搁下来。贺言春一面派人请了医士来,为大司农丞和绣衣使疗伤;一面命人回京,将情况面禀上官,几十名卫兵把官驿围得铁桶一般,连闻讯前来探望的县令也挡在外头,闲杂人等更是一律不许靠近。
还没踏上樊城就吃了如此一个大亏,消息传回京城,皇帝震怒,下令让樊城郡守严查此事,若抓不到纵火的人,就滚回家种红薯去。樊城郡守吃了挂落,立刻命都尉率人大肆搜捕,一时惹得朝野都议论纷纷。
就在樊城里闹得一片鸡飞狗跳之时,城中一家客栈里,一位姓胡的员外带着两位郎君和几位仆从前去投了宿,包上栈里小小一座院儿。店中伙计引他们去院里时,十分热情地攀谈道:“敢问老丈一行,来樊城是为访亲会友,还是游玩?”
那胡员外见问,微微一笑道:“我带两位小儿游历至此,听说樊城出好剑,想去铸造坊看看。店家可有什么好去处推荐?”
伙计忙介绍了好几处铸造坊,还把樊城周边出名景胜也都说了,末了又道:“老丈好福气!令郎们都是如此齐整的人物,过两年只怕要为官作宰,为家门争光!”
胡员外谦逊了两句,又道:“咱们进城时,见这处盘查得格外严,城里还时不时地有兵士跑过,店家,这却是为何?城中莫非是发生了什么事?”
伙计把头左右看看,凑拢来低声道:“我也是听人说的,说是皇帝派到樊城来的钦差,还没走到地方,便被人害了命去了!如今皇上动了怒,要查凶犯咧!”
旁边那小郎君也听住了,忙低声道:“可知是什么人干的?”
伙计道:“咱樊城铁矿极是出名,听说钦差这番来,是要将铁矿收走,客官您想,这夺人衣食饭碗的事,人家能乐意么?总不是几个矿主心里不忿,做下这等事来!”
另一个小郎诧异道:“这些人竟如此胆大包天么?连钦差都敢害!皇帝若派人查下来,不也害了他们自个儿么?”
那伙计四处看看,见无旁人,便冷笑了一声,道:“几位矿主,谁不是与郡守相交极好?听说和京城里许多王公大员都是至交呢。不信你们看着,若真严查下来了,不过随便交上几个人去顶缸,岂能撼动他们分毫!”
胡员外与两位郎君相互看看,都没作声。伙计将他们安置好了,又闲话几句,这才出去。等他一走,那几个仆从便悄无声息地去院落四周巡查了一遍,其中一个圆脸的进房回禀道:“回都尉,后头无人尾随,房外也没什么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