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眼看李彦成亲的日子就要到了。
李安自然来不了,却有家书一封。那宣旨的太监给到李彦时,书信皱皱巴巴的,太监脸上颜色很不自然,见李彦不但没有计较,反而赏了许多银子,这才放心。
“皇命在身,不敢耽搁,一路马不停蹄,这才”太监还是弱弱地解释了半天,却怎么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支支吾吾凑齐了三句话,还有一句哽在喉间没吐出来,甚是惭愧。
李彦急忙拆开信件,一眼便认出父亲的字迹:“父母为轻,君为重;社稷为重,君为轻。”上面寥寥几字,让李彦看了怅然若失,却没听见太监说些什么。
“这位公公,家父身体安好?”李彦觉得父母不亲临婚场,定然有他们的原因,其中孝仁帝的圣旨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只是这个谜题要等一切安定了,自己回家才可解开。
“好”太监显然不善言辞,虽然张口欲言,但憋了半天,只说了一字,便头脑冒汗,词穷说不出话来。
李彦见此,也不再难为他了,又赏了些珠玉小件,略表同庆之意,继而先告辞离开。太监感恩戴德,连声称谢,目送李彦走远,才擦了擦汗水,回宫复命去了。
此婚姻皇上做媒,当日便交换了细帖,定帖回音不过走个过场。且李彦留京多日,坐吃山空,囊中羞涩,是以依照朝廷定下的规矩,送去金一两,银五两,彩缎六表里,杂用绢四十匹,作为聘财。相比之下,何家的回赠之物,丰富耀目的多。除了绿色、绛紫色的薄纱,印花丝绸,玉的笔、笔架,花色繁多的绦带和女工手红等一些必备的,还有各色珠宝、花茶果物、团饼、美酒、珠翠团冠、四时髻花就是送货的单子,拿在手上,都觉得沉甸甸的。
后续之事,自有何常在忙前忙后,李彦反倒清静下来,虽偶尔有些迎来送往之事,不过立言端茶。众人见此,也不愿再热脸贴冷屁股,个个都巴结何常在去了。论家世背景,这场婚姻无疑是女强男弱,京城早已议论开来,李彦吃软饭的嫌疑已是洗刷不去。
李彦虽然来京数日,却没仔细瞧过,如今走在大街之上,这才发现茶楼客栈,确实有许多士子书生,吟诗会友,踏青抒怀,三三两两结伴谈笑,无不让人赏心悦目。京城无江州不同,大小街道整齐干净,房屋皆一字排开,井然有序,市坊界限分明,虽然也热闹非凡,却不嘈杂。个人皆彩衣丽服,却眉发不乱,颜色分明。也正是其中的规矩严格,李彦当时才能从何琦的穿戴中看出她的身份。
李彦捡了间清静的酒家,要了碟小点心,看着街中景色,慢慢喝着酒。
“段兄几日相见,锋芒不露,竟如此大才,小弟佩服!”
李彦转头看时,几个书生正坐在不远,皆一样的装束,围着一个稍胖的敲着大拇指。
那胖者摆手笑道:“各位同年客气,小弟不过一时侥幸,难得几篇拙作中,有一字入得恩师法眼,不敢自夸!”口中谦虚,脸上却笑得跟一朵花似的,说着还不停地摸搓着手上一张红色信笺,爱不释手。
“段兄谦虚,天下谁人不知道洪公大才,得其青眼者,能有几人?”另一个人举起酒来,就要相敬。
胖者忙不迭地也举杯,其余人也一同举杯起身。胖着春风得意,却并不盛气凌人,恭恭敬敬地环顾一周,这才笑道:“不论将来是否高中,众兄弟之情,小弟记下了。今日且借花献佛,敬各位一杯。”
这个说“一定高中”,那个说“段兄豪爽”,你一言我一句,好不热闹。
“请问兄台,此坐可有人?”
李彦闻言一笑,转过头,却见何琦戴着圆顶小帽,身着一件长坠锦衣,要缠玉带,右手拿着纸扇指着身边的座位,左手拨弄着嘴唇上贴上去的两撇须,正笑着看着自己。
“请坐!”李彦笑道。
“正所谓一人不喝酒,两人不看井。兄台一人独酌,莫非有什么心烦之事,不妨讲出来,小弟或许能帮忙出点主意。”何琦在外面看了许久,发现李彦看着那群书生,一会迷惑皱眉,一会茫然摇头。
李彦帮何琦倒了杯酒,笑道:“何兄来得正好,小弟已被皇上认命为此次科举的主考官,可是小弟一没上过学,二没考过试,都不知道科举为何物。何兄博古通今,若不嫌烦,且帮小弟开导开导?”
李彦说到后面,由于怕泄露消息,只得附在何琦耳边,细声温言,几乎触其肌肤。何琦只觉全身麻麻的,脸色潮红,娇羞百态,双眼双唇,艳丽欲滴。旁桌书生看了,一个个皆眼裂睛出,口水长流,心中慨叹,难怪唐明皇三千粉黛,而杨玉环一身独宠。李彦靠得近,反而没有看见,只觉阵阵花香扑鼻,令人心猿意马。
李彦说完,何琦抿嘴一笑,见旁桌书生口瞪目呆地看着自己,眼睛一瞪,杀气蹦出。众人皆觉浑身一冷,赶忙低头喝酒,再不敢偷看,然个个耳朵上竖,好奇李彦为什么有这么好的福气。
“如今考试分为县试、州试、院试、乡试、省试、殿试。县试的考生需要五人保举,州试的考生需要六人保举,且其中有一名是秀才。其中县试由县令出题,通过者为童生;州试由刺史出题,通过者为生元;院试者由吏部出题,通过者为秀才。乡试、省试、殿试都是由皇上出题,当然有些也是宰相代劳,或是主考官当场出题,乡试头名为解元,其他及第者为举人;省试头名为会元,其余为贡生;殿试头名,想来你也熟悉,便是状元,次者为榜眼,再者为探花。此三名合称‘一甲’,四到十名为‘二甲’,十一到九十九为‘三甲’,其余的只有下次再考了。三年一次,若是皇上在其中再开一场,则称为恩科。”
何琦怕李彦听不懂,是以最基本的讲起,细致入微,娓娓道来。
李彦问道:“那这么多考试,都考些什么?”
旁桌的书生听了,一个个口吐白沫,感叹天地不仁,为什么美女都让猪给拱了。这些连三岁小孩都知道,亏得李彦好意思问出口来,真不知道,他还是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有辱斯文。皆气愤填膺,将茶杯捏的格格作响。
何琦却浑不在意,反感觉良好,放下手中纸扇,扳指纤纤玉指,唇红齿白,一字一声软地缓缓讲着:“小试如县试、州试、院试主要以八股为主,主试如乡试、省试、殿试当今已废除许多科目,只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重贴经、墨义,博闻强识即可,进士重诗词歌赋,却需要真才实学。所以时下流传,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李彦点点头,突然冒出一句:“这也没什么,简单得很,却不知世人为何要十年寒窗?”旁桌书生听了,差点没吐血身亡,不是见他美女在侧,保持斯文第一,早拉着李彦到一个小巷子内海扁去了。
偏偏何琦却极为赞同地跟着点头,笑道:“我爷爷二十岁就中了状元,也不见他怎认真读书。”店小二正过来续酒,听言一怔,心想你爷爷读书的时候,你只怕还没出世吧,若是看见了,那才出了鬼了。
“那什么时候考?在哪里考?”李彦实在是在挑战旁桌书生的耐性,又语出惊人。那些书生再听不下去了,既然鲜花已经选择牛粪,也就只有祝福他们了。且听何琦有个“二十岁中状元”的爷爷,各位也大概猜出那“鲜花”的身份,就是给他们几个胆,也不敢碰了。
“一般在八月九日、十四和二十三日,每天一场,共三场,考试的地点在贡院。先前的主考官不是礼部尚书,便是皇上临时认命,这次却不知为何要突然要你来主考?”何琦绕了半天总算到了正题,自然流畅,不动声色,连她自己也不得不佩服自己。
“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下初来京城,无朋无亲,形单影只,孤援寡立,向觉凄凉。今得小姐宽解,心暖意热,在下借这杯酒谢过了。”说着,李彦先干为敬。
何琦抿嘴一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竟巾帼不让须眉。
两人一边谈话,一边喝酒,日移影动,不觉已过了许久。李彦一时想起曾冰鸿,一时想起父母,心中烦闷,几杯下肚,已然有了七分醉意,舌结言昏,竟一头栽在桌面上,拉着何琦的柔荑,喃喃自语。何琦得之皇上已经赐婚,又羞又喜,怔怔地看着李彦,一动不动。
这是正好何常在派人找来,催促何琦快些回府。何琦心中不忍,但大婚之前两人相见已是违理,再要将李彦抗回家去,任是何琦不拘小节,也做不到这点。只得赏了店小二,吩咐他们好生照看,这才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地上轿回去。
身边家丁都是看着何琦长大的,就是对何常在也没见她如此上心过,不禁啧啧连声,感叹女生外向。
何琦回到轿中,这才想起李彦并没有回答自己的问话,回去之后,如何向爷爷交差?心中苦恼!
(第一更)(今日休息,准备三更,手上有票的朋友帮忙支持一下,没收藏的朋友收藏一下,空城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