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庆六。一
五一过后,孩子们就像盼过年一样盼六一儿童节。稍微大一点的学生都知道,过了五一就要开始筹备庆六一了。
果然,五一过后没几天儿,校长从乡里开会回来就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宣布从今天开始正式筹备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
校长传达了这次中心小学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通知。活动项目有男女篮球赛、田径赛、团体赛、游行队伍检阅,共计四个大项。接着又传达了各项活动的评比规则,最后,详细安排了本校各项活动的总指挥,各分项活动小组的组长、副组长以及组员。李牧被安排在游行队伍中的彩旗队。
此消息一出,全体师生欢欣鼓舞,孩子们蹦着跳着,相互传送着这一喜讯……
学校安排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召开校内运动会,选拔田径赛运动员。然后由体育组组成田径运动会,加强体能训练和技术指导。
五月初的北国平原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路边的小草伴着野花安静地注视着路上的行人,那美丽的野花也许盼望着喜欢他的人把他采走,不然它怎么能在微风的吹拂下欢快的跳舞呢?
清秀挺拔的白杨树就像卫士一样挺立在校园的周围。而此时,真的成了孩子们的保护神,没有比赛任务的孩子们就站在大树下边,边乘凉边给同学们加油。
1000多名学生在一个。边长150米的正方形操场上开运动会显然不太宽敞,所以各班学生基本都在操场四周的树下观看。
李牧班级的学生在丙组和幼儿组有很强的竞争力。根据小孩子的生理特点,三年级甲组、乙组的学生是跑不过五、六年级的学生的。个头再高,但没有爆发力,而丙组和幼儿组就变了,学生的个头再矮,也比一二年级的大个跑得快。飞绳跑和障碍跑(钻学生做的长条凳子)本来就是李牧老师的强项,他曾经在全乡运动会上夺得过这两个项目的冠军。在开运动会之前,李牧就把这两项运动的基本技术教给了学生。
比赛开始了。那真是锣鼓喧天,喊声阵阵,彩旗飞舞。
在这震耳欲聋的加油声中,孩子们飞一般地向终点冲去。
李牧的学生在绝对实力上差一点,但在技巧性很强的飞绳和障碍跑中发挥出色,他班的学生在乙组、丙组、幼儿组预赛中,参赛的学生都进入了这两个项目的决赛。
下午,决赛开始。校领导坐在主席台上,村卫生所的刘医生也坐在台上。他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着,盼望着有出色的运动员出现,因为这些运动员将代表本校参加乡运动会。多年来,立新小学都是体育运动传统校。他们学校人多,当然人才也多。
当男子甲组百米决赛开始时,全场沸腾。六年级的王大川同学一骑绝尘,第二名被他甩下足有七八米,毫无争议的夺得男子甲组冠军。全场掌声雷动,一颗耀眼的新星诞生了。
在女子乙组百米决赛时也出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跑在最前面的刘雅玲同学脚下一滑身体随着惯性前倾过去,在跑道上打了几个滚。就在其他同学向终点冲去的同时,主席台上的领导和老师也向刘雅玲冲去。
当老师们把她扶起来时,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左膝盖擦破了皮,额头也擦破了一层皮。阴红的鲜血从受伤的部位浸了出来。
这时,刘亚玲的父亲和母亲也跑了过来。刘亚玲同学短跑速度特别快,年年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今天,他的爸爸妈妈特地来给女儿加油。
随后,主席台上的刘医生也赶到了。他看了看孩子受伤的部位说:“所没事儿,消消毒就好了。”刘大夫把刘亚玲的受伤处用消毒水擦了几遍,然后涂抹上红药水儿,接着又让刘亚玲同学走了两圈。刘亚玲同学含着泪水走着,刘大夫拍拍孩子的肩膀说:“没事儿了。”孩子的爸爸妈妈高兴的说:“没事儿就好,准备200米跑吧。”刘亚玲也高兴地向本班的准备区跑去。
100米障碍和100米飞绳决赛,李牧班的学生包揽了丙组和幼儿组的冠亚军。当孩子们拿着奖品跑回来时,李牧蹲下身子,高兴地和孩子们拥抱在一起,共同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在女子乙组200米决赛中,受伤的刘亚玲同学第一个冲过终点。此时,锣声、鼓声、掌声和欢呼声同时响彻在校园的上空。
还不是给她速度的掌声,这是对勇敢者的尊重。无论什么时候,我们伟大的祖国都需要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勇敢精神——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灵魂。
立新小学运动会结束了,组成了田径运动队。由两名体育教师负责,每天早自习前和下第五节课后开始训练。早晨训练体能,下午进行技术指导。孩子们不怕苦,不怕累,就怕不能提高速度被拿下来。
与此同时,团体操表演队、鼓乐队和篮球队都开始训练了。
最复杂也最难训练的是团体操表演,他们在操场的东侧。这个队伍人多,负责训练的除了音乐老师,还有能歌善舞的八名年轻教师。孩子们在漂亮的音乐老师的示范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模仿,其他老师在队伍里面边纠正边指导。孩子们学的特别认真,他们知道在这120人中将有20人被拿下来,因为团体操表演队只要100人。
音乐老师把铁皮扩音话筒放在嘴上,大声地喊着叫着。孩子们也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全靠邻近的老师互相语言传递。老师们的指导热情很高,孩子闷的学习热情似火。汗水在老师和孩子们的脸上流淌,排练在有序地进行……
与此同时,在两栋东西长大约80米的土墙黑瓦的学生教室中间,东边是鼓乐队训练场地,西边是彩旗队训练场地。
八面大鼓的鼓手,把鼓槌高高地举过头顶,“哐!哐!哐!”的瞬间,把鼓槌高高举过头顶,迅速用手腕儿在空中把鼓槌转一个漂亮的花环,再进行下一个“框!框!框!”。还要求鼓手抬头挺胸,脚步要同小鼓、镲、号子要配合上。边行走边打击乐器,把这一切都融合在一起,真是太不容易了。特别是打小鼓的,都是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儿,有时怎么教也教不明白打了打了大大、打了打了大大……把老师和学生都弄得汗水湿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