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仇人共事的事情其实也并不稀奇,当年三国时期,甘宁射杀凌操,后来依旧跟凌操之子凌统共事,还在合肥之战时冒死营救凌统,即便在这个时代,御史大夫杜淹在洛阳的时候,把他的亲侄子,也就是杜如晦的嫡亲大哥给害死,现在依旧是同殿为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高冲这一次终于不用住在驿馆,可以名正言顺的进驻大都督府,包括高大率领的卫队。
晚间,众人齐聚一堂,恭贺大都督到任。
经过这一场夜宴,也让高冲看明白,他要在广州干出一番事业,离不开两人的支持,一个是杨世略,作为潮州杨氏的俚帅,他在岭南东部的影响力,不亚于西部钦州的宁长真。
第二个人有些意想不到,竟是兵曹参军王苌。
虽然王仲宣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但是广州王氏依然存在。
回到后衙,高冲没有歇息,而是研究起广州王氏的资料。
在这个时代,每个州县,全部有特定的势力划分,也就是俗称的地头蛇,王氏无疑便是广州最大的地头蛇。
王仲宣并不糊涂,相反,他颇有谋略,他既然敢在前隋开皇年间造反,那一定是有所依仗,这个依仗便是宗族势力。
作为广州的土着,王仲宣攀附中原士族,自认是琅琊王氏的分支,在广州呼风唤雨,当时,官面上,广州最有权势的人是时任广州总管韦洸,但实际上,王仲宣在民间更具有影响力。
举旗造反的时候,一呼百应,迅速聚齐十万兵马,这等势力,着实是不容小觑。
王仲宣作为广州俚帅,曾经依附于南陈,他是南陈镇南大将军王勇的部将,后来攀附王勇,结为兄弟,而这个王勇,更不简单。
王勇,字世雄,出自琅琊王氏,可谓是正儿八经的名门世家,王勇自幼勤学不卷,博涉经史,更是世代官宦,王勇之父王清在南梁官至安南将军,爵封中卢公,权倾一时。
后来王勇也在南陈官至镇南大将军、都督二十四州诸军事,坐镇广州,比现在的高冲还要威猛。
王勇在广州时,重用俚人,作为当时的广州俚帅,王仲宣迅速受到重用,后来关系亲近,更近是借助同姓之谊,跟王勇结为兄弟,自认是琅琊王氏的分支,由此可见王仲宣的手段。
前隋开皇初年,王勇病逝,其子王缮袭爵,封普州刺史,随后由韦洸坐镇广州,数年后,不服管教的王仲宣起兵造反,再到后来,成就冯盎的威名,这便是王冯两家的渊源。
高冲看得头昏脑涨,可以说现在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最为头痛的也是处理当地的宗族关系。
想到这里,高冲不由得想起他最爱的三国历史,后世不少人对于荆州刘表嗤之以鼻,评价刘表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没有度量、听信谗言等等,缺点一大堆。
然而,汉献帝初平元年,时年四十八岁的刘表赴任荆州刺史,《后汉书》记载:“单骑入宜城”。
刘表在没有任何外力援助的情况下,一年之内,收服荆州七郡一百二十县,并将荆州黄、蔡、蒯、庞等宗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这种能耐绝不容小觑,这等本事,已是胜过不知多少人。
现在高冲外放出京,牧守一方,他更能明白刘表的过人之处,尤其是岭南这种汉蛮俚僚杂居的复杂形势。
一个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激发起矛盾,先前高冲在钦州、高州等地大展雄风,更多的也是借助宁氏、冯氏的“势”。
现在来到广州,高冲自然也不可能忽视广州本地的豪族。
朝廷虽然强大,也有能力覆灭这些豪族,但是如此蛮横的行为,毕竟也不符合朝廷的教化之道。
覆灭一个豪族,也将有另外一个豪族兴起,千百年来,皆是如此。
只有拉拢一批,打压一批,采取制衡的手段,才有可能获取利益最大化。
比如在钦州都督府,举荐宁纯上位,同时也将越州莫氏、白州庞氏扶持起来。
在泷州都督府,使得陈龙树上位,同时也对云开大山里的罗力加以拉拢。
后来在高州都督府,同样如此,屡试不爽,对本就只手遮天的冯盎略施压力,再将冯氏的死敌谈殿给招抚。
这种手段虽然简单,稍微有些见识的人一眼便可看穿,但是极其有效,尤其是在短时间内。
或许几年后,几十年后,宁氏再次将莫氏收服,宁氏再次将罗窦诸僚镇压,冯氏再次将谈氏打退山里…但那也是以后的事,至少现在,可以肯定高冲的政令绝对是畅行无阻。
现今广州大都督府下辖诸州,潮州杨氏势力最大,杨世略进步迅速。
比起五年前,杨氏更进一步,将势力范围从潮州彻底开拓到其他州县,杨世略也比五年前更加圆滑。
其次便是广州土着王氏,当年王仲宣通过攀附王勇,自认琅琊王氏,而王勇也需要王氏的鼎力相助,对此也是不置可否,态度模棱两可,这也助长王氏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