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以身作则,吕后为汉帝迎娶了白氏之女,即白骏的胞妹白蕙,并册立白蕙为皇后,婚事在明年五月正式举行。
其六,下令废除挟书律。即秦始皇时在进行焚书时颁布的一项法令,除了允许官府有关部门可以藏书外,民间一律禁止私自藏书。由于大汉律法大多继承秦律,故而这一律法也被继承了下来。
最后,汉帝命令在长安北面,营造太学,并设立太学博士六十人,招请各家大贤前来担任,并招收学生,每年招收六百人年满十五,不满二十的学生。为了增加太学底蕴,汉帝请白骏带队回白国,抄录各家经典。
汉帝五年
三月
被汉帝任命为奉书大夫的白骏,带着几百个抄录吏和一些官吏,组成庞大的车队,前往朝歌。
为了保护书谷里的典籍,不再重蹈古白王国,灭国后还要转移典籍的麻烦,白卿下令将白氏藏书的书谷隐藏起来,销毁一切关于书谷的记载,
并下令征集愿意守护书谷的家族,任命为护书家族,将他们转移至书谷外面,建造村庄,隐藏书谷入口,并让护书家族担任维护书谷藏书的重任,今后子孙后代,皆要传承这个重任。
护书家族有五个,分别为苏氏、元氏、权氏、白氏、王氏,他们都是白国五氏的旁系,其中苏氏负责管理村庄;元氏负责村庄安全;权氏负责对外交流;
白氏负责维护谷内的竹简和布帛以及分类;王氏负责抄录,即外来的竹简抄录一份然后存入书谷,家主要求的典籍,他们负责抄录一份副本,然后由权氏送至朝歌。
所以朝廷的抄书队伍不必进入书谷,只需要前往朝歌的白氏学府的书阁、朝歌白府的藏书阁以及太白书院的经阁,太白书院位于太行山中,是白氏学府的高级学院。
白氏学府经过发展,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位于朝歌的白氏学府,主要是供初级学者和学生学习的场所,几乎复刻了古学府的布局,思辨场、藏书阁等等,人数达到了几千人。
白氏学府实现教授制,即大课堂,先生在大课堂教,下面几十个学生听,半自学。有不懂的可以向先生问询,只是就要看先生有没有时间了,也可以自行去书阁查阅经典。
其特色就是社院制,即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感兴趣的院落,如射院、数院、礼院、农院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开设的,但需要经过学府同意,申请独自的院落,有几个先生加入。
另一部分,则是位于太行山中,白氏寻找的一个风景绝美的地方,花费六年的时间,依山而建,房屋层层叠叠的太白书院。太白书院主要是墨家大贤,儒家大儒,道家高人、其他各家的大师及其他们的弟子的聚集之处。
太白书院人数不过千,只有白氏学府极为优秀的人,以及被白氏认可的人才,才能在此入读。实行的是问学制,即自学,有不懂的,先自行查阅书籍,还是不懂,可以提前向大师预约,到了时间,可以前往大贤居所亲自当面请教。
不仅如此,也有极大地可能被这些大师收为弟子。除此之外,太白书院的大师或其弟子也会被经常邀请至学府举行授课,往往座无虚席。
三月二十五日
大汉的奉书队伍跨过黄河,准备进入朝歌。
朝歌是白公国的自留地,朝歌方圆五十里,都是白公国的属地,由于朝歌位居河内郡,又几乎处于中原的中心,再加上白氏重视商业,进而白公国对于商贾的限定十分宽松,只要你交税,一切都好说。
又因为汉帝对于商人的压制,使得几乎全国的商贾都在朝歌有房产,在外面行商时穿着简陋,宛若乞丐,但是一到朝歌,就可以换回华丽的丝绸制品,只要是不超出身份的明令禁止的格式,都可以。
这就造就了,在全国商业活动一片低迷的状态下,朝歌的商业活动居然十分鼎沸,由于商业行为太多,白天几乎交易不完,白公国不得不撤销了一部分宵禁,即每三天取消一天宵禁。
在取消宵禁的这一天,整个朝歌晚上灯火通明,甚至衍生出了赏灯节,就在白公国正式颁布取消这一天宵禁的那个日子,也就是今天。
奉书队伍因为白骏的身份的缘故,没有并遭受守卫的检查,朝歌一共有四个门,北门主要通往太行山,主要是些砍柴或一些其他的庶民,
南门主要是跨过黄河,前往朝歌行商的,西门主要来的是长安方向的,东门则是齐地,赵地方向的人。
每个方向的城门有三个,中间的是大门,主要过军队或是重要的客人,旁边两个是小门,左边是过商贾货物的检查站,右边是过行人的,车上只要没有货物的,都不用检查。
奉书队伍直接通过大门,带着准备装书的一两千辆或马车、或驴车、或牛车直接进入了朝歌。
车队由城卫军开道,因为街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开道,不知道要走到何时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