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原本是大户人家的规矩,就算是答应了丈夫纳妾,也要先看看人,若是什么风尘女子或是品行有瑕,做妻子的就算拒绝丈夫的要求也不在&ldo;善妒&rdo;之列。不比那暴发的商贾,没什么讲究,喜欢就可以带回家。三伯母恍然大悟:&ldo;好,好,好。我这就去跟大嫂说去。&rdo;&ldo;那就有劳三嫂了。&rdo;母亲说着,站了起来,&ldo;我这就跟万元说,让他把人从京都接到真定来。&rdo;三伯母没有接话,笑咪咪地拍了拍母亲的手,道:&ldo;七弟妹也长大了!&rdo;语气半是感慨,半是欣慰。继母窦昭心情复杂。如果这个突然出现的女人是继母,母亲想从她的身份上做文章,恐怕会大失所望。她的继母姓王,闺名映雪,是王行宜之女。王行宜,字又省,北直隶灵寿县南洼乡人。至德三十六年己丑科进士。初任吏部主事,后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期间蒙古俺答汗数次带兵入侵北部边境,时镇守大同的总兵官长兴侯石端兰请开马市以和之。王行宜上书《请罢马市疏》,力言石端兰&ldo;十不可五谬&rdo;。司礼监秉笔太监陈冬庇护石端兰,王行宜弹劾陈冬《五奸十五罪》。永明四年,王行宜被廷杖一百投入死囚牢。因在狱中拒不写悔过书备受折磨而闻名士林。陈冬病逝,经他的师座‐‐内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曾贻芬等人多方营救,永明六年,王行宜改判流放西宁卫。之后数年,蒙古人依然扰边,马市遭破坏。承平四年,也就是继母嫁过来的第三年,在曾贻芬的推荐下,王行祖被起用。先是调任山东新泰县令,后改任刑部主事,礼部员外郎,兵部武先司,半年内连迁四职。此时离他流放已过去了十年,历经两朝。其后王行宜一路平步青云,窦昭生病的时候,他已累官至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位极人臣。王家本是南洼小姓,世代耕读。王行宜出事后,王妻许氏为搭救丈夫,将家产变卖一空。王行宜改判流放后,王家长子王知柄服侍病弱不能行的父亲前往西宁卫,王妻带着刚嫁过来不足月余的长媳高氏,次子王知杓,女儿映雪过日子。因家无恒产,高氏主动变卖了陪嫁,获银三百两,其中三十两用来购得良田四亩用来度日,其他的都用来救济远在西宁卫的王行宜和王知柄的吃穿用度,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有像高家这样深明大义的,也有像王映雪的夫家雷氏那样唯利是趋的。永明八年,雷氏见曾贻芬被迫致仕,王行宜没有起复的可能,十四岁的王映雪被退了亲。王映雪一咬牙,索性卖了雷家的聘礼,由高氏的一个陪房出面做起了收购棉花的买卖,这才能支撑起西宁卫这个无底洞,王行宜才能活到被起复。所以当三伯母告诉母亲,父亲已经派人把那个女人接到了真定,她和大伯母商量后,决定在大伯母陪嫁的庄子里见一见那个女人的时候,窦昭大哭大闹地抓着母亲的裙裾不放手。母亲强忍着怒意哄着她。三伯母却瞧着灵机一动,笑道:&ldo;这样也好。若是别人问起,只说是带了寿姑到大嫂的庄子里顽耍。&rdo;母亲这才作罢,心不在焉地随着三伯母去了大伯母的庄子。大伯母早就在二门口等着。她拉着母亲的手上下打量了母亲一番,点头赞道:&ldo;我还怕你应付不来,现在看来,倒是我多心了。&rdo;母亲穿着代表正室的大红宝瓶柿蒂纹的通袖袄,乌黑的青丝梳了个堕马髻,只在髻旁簪了朵由莲子米大小的珍珠镶嵌而成的牡丹珠花,碧绿色翡翠手镯在母亲欺霜赛雪的手腕和大红色袖口间如一汪春水般鲜艳明丽,端庄典雅中不失雍容华贵。三伯母也赞道:&ldo;七弟妹一向会捯饬,今天尤为漂亮。&rdo;母亲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又很快隐去。她朝着大伯母和三伯母曲膝行礼:&ldo;今天的事,还请两位嫂嫂帮帮我。&rdo;&ldo;这是自然。&rdo;大伯母和三伯母不约而同地推了母亲,看母亲的眼神如同母亲般慈爱,&ldo;我们不会任由七叔胡来的。&rdo;母亲神色微定。大伯母笑着抱了窦昭:&ldo;寿姑,大伯母屋后的山茶花都开了,你等会领了丫鬟帮大伯母剪几枝来cha瓶可好?&rdo;目光却直接落在了跟着她的妥娘和香糙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