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这样说,倒要预备预备。不过,也用不着卖地。&rdo;小王妈很恳切地说,&ldo;三爷中了进士,自有人放账给他,不用你老费心。至于报喜的要开销,到底也有限。如果,如果小姐不愿意用我的钱,我替婆婆到银号去借一两百银子,将来由三爷来还,有什么不可以的。&rdo;
&ldo;这话倒也是!&rdo;李婆婆想了一下问道:&ldo;可是留着那块地干什么?&rdo;
&ldo;给小姐陪嫁呀!&rdo;
&ldo;就陪嫁一块地?床帐被褥,动用家具,别的嫁妆都不要了?&rdo;
&ldo;动用家具,就不必陪嫁了。将来也不知道是在京里住,还是在苏州安家,反正决不会在烟台住。那些笨重家具,莫非还花好大一笔水脚,运到别地方去?照我看,眼前办嫁妆,只是针线上的事。别的都看在哪里安家,就地现办,岂不干净俐落?&rdo;
&ldo;这个算计倒也不错。可是这里做衣服、打首饰要钱;到哪里安家,一草一木都要新置,更加要钱。与其跟人伸手,不如自己掏腰包。小王妈,&rdo;李婆婆是打定主意了,&ldo;你不必管,你只替我找户头卖地就是了。或者,索性就你自己买了;便宜不落外方,岂不更好?&rdo;
小王妈心里一动,但随即警觉,这个便宜贪不得!不然,不只受人批评,落了褒贬,也许还是一笔有瓜葛、了不断的&ldo;烦恼产&rdo;。
于是她作一个惶恐的笑容,&ldo;婆婆是好意,我可不敢!&rdo;她说,&ldo;就算我有力量,也不能买这块地。不然,会有人说闲话,说我图谋老东家的产业。这个名声我可担不起。&rdo;
&ldo;这有什么?你是帮我的忙。&rdo;李婆婆极力想劝她买,故意从反面说:&ldo;为了你自己避嫌疑,眼看我为难,你就对得起我了?&rdo;
&ldo;婆婆用不着为难,我借钱给婆婆就是。&rdo;
两人交谈的声音,越说越高;蔼如耳朵尖,虽隔着一层板壁,听得还是很清楚。她觉得小王妈的居心倒还正派,而母亲的强人所难,却大可不必。现在听到小王妈作此表示,深怕母亲会贸然接受,不能不出面了。
&ldo;娘!&rdo;话在人先,她隔着门帘便已开口,&ldo;这不是什么急的事!&rdo;
&ldo;是呀!&rdo;小王妈迎着蔼如的面接口,&ldo;钱上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必急着卖地?&rdo;
&ldo;那,那就搁一搁。&rdo;李婆婆拗不过女儿的意思,只好暂作罢论,但仍旧加了一句:&ldo;户头还是要找。&rdo;
&ldo;慢慢找,慢慢找!&rdo;小王妈说,&ldo;或者托马地保也可以。&rdo;
卖地之事就不再谈了。小王妈又坐了一会,辞回望海阁;将李家的喜讯也带到了望海阁,众口相传,都知道蔼如要做&ldo;夫人&rdo;了。
是李家的旧人,当然都为李婆婆母女高兴,而且自觉脸上亦有光采。但新来的一班人,就不是那么想了;尤其是住在楼上的燕春,出语尖酸,拿这件事当作天大的一个笑话。
&ldo;窑姐儿坐花轿、做夫人,你们听说过没有?还好,没有说要替她造贞节牌坊。王三婶也是。&rdo;燕春口中的&ldo;王三婶&rdo;,是小王妈主政望海阁以后所挣得的&ldo;官称&rdo;。她说,&ldo;得着风,便是雨。人家想做官太太想得入迷了,平空瞎编说有那么一封信,王三婶居然就信了。真正&lso;笑话年年有,今年格外多&rso;。&rdo;
于是真有好事的人去问小王妈:&ldo;王三婶,你看见了洪三爷的信没有?&rdo;
小王妈不知就里,老实答说:&ldo;没有!我又不识字,人家拿信给我看什么?&rdo;
这一来便像证实了燕春的判断无误,李家母女在骗人。&ldo;本来嘛!&rdo;原来将信将疑的人,也同意燕春的看法了,&ldo;人家洪三爷到底是衙门里的老爷,讲身份、讲面子;凭什么管一张条子便唤了来陪酒的姑娘叫&lso;夫人&rso;?而况洪三爷本就有大太太在苏州的!&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