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村言俚语什么意思 > 二三人文历史 之组成(第1页)

二三人文历史 之组成(第1页)

我们就说说小村的组成吧,这个好像更符合小村的实际情况。

小村由六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是一个自然屯,每一个自然屯有几十户人家,我生活的那个自然屯是小村从西向东走过来的第二部分,是从西边数的第二个自然屯,小村人习惯叫二队。西面是一队,东面挨着的是四队,再往东面有一条南北方向的公路,过了公路就是三和五队了,三队在南面,北面的是五队。小村的六、七队在距离这里3里地以外,也分为两个部分,在前五个小队的北面,分布在同一条公路的两边,六队在西面,七队在东面;近年来随着小村的发展,六队与南面的几个队之间已经没有了界限了,一些新兴的小企业逐步在这个空间发展起来了;七队距离公路远一些,发展起来的企业大多数都在公路两边,这个也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二队有三十多户人家,分别居住在三条东西方向小街两边,小村的街道都是东西方向的,没有城市里面的一些倾斜的街道,这三条小街成平行的样子,这样说来就是每一条小街的南面有一排房子,路在小村人们的房子北面,小村人说路在房后。不过实际情况是,路在房子北面是没错的,路与房子之间还是有距离的,不像我们城市里面这样,说二十米绝对不是夸张的事情。

那时候小村二队的第一条小街是二队的主街,这条小街是二队最好的路,平时来来往往的车和行人都是从这条小街通过的。其他的几个小队大体上也就是这样的格局,相差不大。

小村从西到东由四部分组成,街区的分布上大体就是一条街或者两条街的样子,最多的四条街。这样说好像很啰嗦的样子,不如直接说就是三条街不就行了?

这个真的不一样,原因就是有的地方就真的只有一条街,而多数地方就是两条街。这里面所说的是我生活的那一部分,而挨着的四队就有四条街道,每条街道南面有一趟房子;小村还有另外两个组成部分,距离小村有一点远,那两个部分也是小村另外的两个自然村。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小村的街道就是最最原始的,就是一条土路;各个家庭房子大体上都在一条线上,各家的房子并不挨在一起,彼此之间有一些距离;房前屋后都有一个小园子,小园子差不多长,在小园子外面挖上一段排水沟,各家园子外面的排水沟连接在一起,最后通往村子外面去,下雨的时候小村里面的雨水就通过排水沟流到了村子外面去了。

排水沟外面的部分就是小村的路了。小村那时候还是处于人力与畜力相结合的生产模式,路的好坏就尤为重要,用我们今天(2o22年)的话来说,路况要好一些才能有利于生产与生活。

每一年的春天、秋天小村都组织修筑一下;路修好了,往地里面去送粪,往地里面拉种子什么的就很方便了。宝宝们(2o22年)可能会说,你为什么放着现成的词“种子化肥”不说呢?那时候化肥还没有被小村人们完全接受,小村人们对于化肥还是不愿是使用的,人们更倾向是使用农家肥,小村人都说粪肥、种子;从地里面拉土豆、苞米、谷子、黄豆、小麦什么的回来,都是小村历年来的农事,路修好了,才能够及时把成熟的庄稼收回来,还有那些秫秆、苞米秆子(小村人发音就是bao1mi3gai1zi)什么的;打完场之后的麦秆、谷草、糜秆(小村人就说mi2gai1)也是要拉回各家去的;路不好就不好走车,

路好了,走车也就方便,拉车的牛马也省了不少力气。小村人们是很珍惜他们的牛马的,视同小村人的生命一样。

我们在这里提到了化肥,现在人们也都知道化肥这个词。植物生长需要一些营养元素,比如氮磷钾什么的,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早期小村人并不知道,仅仅是听农技推广说的,也不理解;通过化学方法,制作一些物质,让他们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元素,这样的物质,就是化肥。这个化肥有的仅仅含有一种可标明的成分,称为单元素肥,含有两种及其以上可标明元素的化肥就是复合肥。

184o年德国李比希指出了植物生长吸收的是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肥料需要经过分解才能够被植物吸收;植物吸收的矿物质,必须还给大地,才能够维持大自然的平衡,植物才能够长时间的生长下去。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人工合成了尿素,从而打破了富含活力的尿素不能人工合成的理论。大约5o年后,尿素才作为化肥得以使用。

还是上面说的那个李比希在185o年发明了钾肥;同年一个叫做劳斯的化学家发明了氮肥;19o9年人类解决了大规模生产氮肥的技术问题。

说到小村是在距今几十年前才开始推广化肥使用的,最初的时候也还不被人们所接受。

化肥的使用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小村人们感受很深,产量的提高,让小村粮食慢慢有了剩余,剩余的粮食刺激了小村养殖业的发展;好处自然是大家熟知的禽蛋奶的丰富。

化肥的使用也还有不好的一面,比如土壤以及粮食等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超出了标准;比如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庄稼生长,随着化肥的使用,土壤里面的微生物活动受到了抑制,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比如有一些离子摄入人体之后,对人体的功能产生了影响,妨碍了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出现一些疾病;再比如土壤板结、土壤酸化等等。

而农药的加入以及无节制的施用,也就更加重了对于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如何平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回来接着说修路。简单的修路方法自然就是就地取土,也就是把路两边排水沟挖深一些,挖出来的土就垫在路上面用来修整路面,同时排水沟也加深了,更利于雨季排水。有的路面需要的土方量大一些,人们就从村外面拉来一些土把路面修平整。宝宝们说你真笨,继续在沟子里面挖不就行了;没错,这样是能够挖出土来修路,不过沟子深了,有水在里面,会破坏沟子帮儿,小村人们就说沟子片了;沟子扩大了,形成了更大的沟子,最后就危害路基了,或者危害到了小村人的小园子,这个就得不偿失了。维护既得利益的同时,不能够危害到相关的利益,这个是做事情的底线。

小村人也还有自发修路的行为,小村人把自己家正对着的路面上坑坑洼洼的地方修平整,方便牛马车拉东西,这其实也并不是自私的行为,也不仅仅是就管自己家门前的那一段,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罢了;另一方面小村人把自己家对着的路好坏程度视为自己家的脸面,这脸面就要好看一些,也是有的。我们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看,所有的住户都把自己家对着的路修好了,村里面的路也就修好了。小村村民拉东西回家,车走在哪里不好走了,也就就地把坑坑洼洼的路修一下,方便了自己走车,也方便了其他人(走车)。门前的路面不平整,会影响自家的运气,这个说法那时候也还是存在的,这也是一个对于修路的督促吧。

小村人回家的时候需要跨过排水沟。那时候小村人还是有一些土办法的,就地取材,用小村能够见得到的杨柳木在自己家门前排水沟上面搭建一座简易的小桥,这样每次进出的时候就不用大步跨过排水沟了;大人也还行,那些小孩子就不行了,就一定要有这个小桥才好过去。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后期小村人们开始使用红砖修砌一座“永久”的小桥,这样的小桥几年、十年八年都不会坏掉,小村人出车、拉东西回来也就更加方便了。

也有的小村人仅仅在雨季水大的时候把排水沟挖开来,平时不下雨的时候就把门前的排水沟填上,方便进进出出。就是这样,小村人在大雨的时候,都会顶着大雨出去,把他们没有挖开的那部分赶紧挖开,这样雨水产生的积水就能够顺利排出村外去,不至于积累过多,淹了一些相对低洼的地方——小园子或者房子或者柴火垛什么的。

小村人们为其他人家考虑真的还是很多的,这样顶着雨去疏通排水沟的行为谈不上多高尚,本来就是建立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不要影响了他人正常生活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再正常不过的思维方式;然而时至今日(2o22年)这样的行为,也似乎慢慢地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不过有一点就是,一定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即使是仅仅短时间淹没了他人的柴火垛;今天看来这个尺度的掌握也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更不会因为希图自己走路方便,导致别人家排水不好,并因而短时间淹了别人的园子,也就更不可能危害到别人家的房子。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夏天下大雨,小村排水就不是很好,光是依靠排水沟还不能快速排出大雨后的大量雨水,也因此就有了大水就在小村大街上平推这样的事情;小村人们也就自发的拿了铁锨上路,把一些阻碍水流的地方处理一下,让大水尽快淌到村外去,小村那时候也就叫做放水,都是自发的,没有人去组织,也没有因为放水产生口角;多年后我在乡镇生活的时候,同样因为放水的事情,张家李家就有了口角,也就因此有了张家想在李家旁边挖沟子排水,而李家百般阻挠这样的事情;李家的想法是,你放水经过我家,这水就淹了我家,那你得把我家淹的水也一并放出去,这是你造成的,你得负责先把我家这里的沟子挖好了,你才能把你家到我家这部分沟子挖开;张家要李家一并参加挖沟子,李家是不肯的:我家又没有被淹到,凭啥我去挖沟子!如此种种也都是看到了的。

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人们少了自私自利的行为,争吵自然就少了很多了;少了争吵,人们之间的关系就和谐了很多。前几天看到了十几年之前(现在是2o21年)拍摄的一部军事题材的电视剧,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小村那时候人们(的行为)谈不上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然而(他们主持自己的利益)却是建立在不妨碍他人的生产或生活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在客观上避免了很多争执的发生,客观上很好地改进了人们的关系,应了一句俗话说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多替别人考虑,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这种“农民素质”还是值得提倡的。看小说,630book。c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