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三国志商贾在哪 > 第38章 总结生产首领忧伤(第1页)

第38章 总结生产首领忧伤(第1页)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整天的时间,姜林都坐在汾水边,肝肠寸断。

一转眼的功夫,时间又过去二十天。这二十天里,各生产队除了不停地喊缺人之外,其他事项均渐入佳境。

过去的二十天,姜林终于完成了训练手册的编制。每五天完成一个章节的试练,目前巡逻队伍已经完成了四个章节的训练。这几日十五个人的队伍在训练夜间的隐蔽、潜伏、侦察、暗杀等科目,已经渐渐有了后世特战队伍的感觉。

按照姜林的要求,巡逻队的人员每日三餐,有荤有素,尤其是要有动物的肝脏。没办法,这个时代的人夜盲症太多了,这批队员姜林是按照后世的侦察兵、特种兵的标准训练的,对夜间的视力要求尤其看重。好在这些人本身身体素质都很好,连续补充十几天动物肝脏之后,所有人都能在夜间充分地将姜林提供的训练方法的巨大优势发挥出来。

依照姜林手头军刀的样式,青铜场铸造了十五把锋利的青铜匕首,红石扩又依照自己以前在朝歌城中铸造青铜佩剑的记忆为巡逻队铸造了十五把青铜佩剑,这便是目前所有的制式装备。效果如何尚未得到检验,但身配长短两把青铜兵刃的巡逻队伍确实具有震慑力,当这支队伍排着整齐的队形、迈着一致的步伐巡视在晋阳镇中以及各个生产场所时,将一些平时刁钻之人唬得服服帖帖。

以制定陶管尺寸为契机,姜林统一了整个晋阳镇的度量衡。长度方面,此前已经制过一米长的铜丝作为参考。为了制定标准,姜林特意花了一天的时间雕刻了一条一米长的木条,又在木条上一点一点地将一米长十等分,再将每一分米十等分。将精度精确到了厘米。最后根据自己后世的身高,确定相差只有不到一毫米的样子。可以说这把木尺已经相当准确。将刻度、数字刻深后,交红石扩铸造成青铜尺分发给各个生产队。

重量方面,用五百毫升空的矿泉水瓶装满水后,正好是一斤,这是有严重强迫症的姜林后世反复确认过的。因为此前一直怀疑那一瓶矿泉水不够五百毫升,做过试验后果然验证了自己的怀疑,为此和孙大江打赌还赢了一顿酒。

根据这一斤的参照物,姜林让红石扩铸造了一斤、一公斤、五公斤、十公斤的青铜砝码作为基准参照物。根据后世所见,制了一把量程为一百斤的杆秤。经过反复验证,一百斤误差控制在半斤内。可以说精度已经相当准确。叮嘱工匠们按照自己教授的方法再多制造几把杆秤后,姜林便撒手不管。

这些时日,红石郊将所有能想到字已经全部写完了,姜林也将对应的简体字一一列了出来。按照红石郊的授课进度,在年底之前就会将所有已经罗列的简体字和加减乘除法全部教授完毕。没办法啊,随着摊子越铺越大,各个生产队都需要文员来记账了,只能用速成班的方式将文字和算术加紧教授。虽然不是所有少年学员都能跟上红石郊的授课进度,但有那么十几个好苗子已经从一众人中渐渐地显露出来,这些都将是未来重点培养的对象。其中就有姜林的随身侍从黑石平。现在,姜林已经很少动笔写东西,大多数时候都是姜林口述,黑石平负责记录。

一些红石郊没想到、没学过或者没遇到过的字,而姜林口述时遇到的字,姜林书写出来之后,黑石平都仔细的摘录下来,补充到红石郊的授课中去。渐渐地,晋阳镇的文字体系已经非常成熟。

各个生产队方面,青铜场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往镇内仓库输送各种工具、青铜钉,还按姜林画的样式制出了青铜锹,并且配合其他生产队的需求铸造一些关键部位的配件。红石扩已经多次找姜林商谈,想尽快去西山着手筹建冶铁场,想早点看到那传说中的能制造神器的东西,姜林也将此事提上了日程,奈何人手不足,黑石工、红石魁二人反对了好几次,只得暂时作罢。红石扩只得将精力放在传授青铜冶炼、铸造技艺上面。

负责研究纺织的红石昌和夕夫妇两人虽然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上一批送来的麻布已经明显地感觉到比之前的要精致一些。听说是改进了一下纺线的工艺,麻线做的比以前更细更均匀了,所以布的质量有了提升。这是一个好的苗头。

煮盐场的三口锅,产的精盐不但供给整个镇内的居民改善了饭菜的口味,富余的产出还按姜林的要求,每五十斤一麻袋堆在仓库内。目前仓库内已经堆了六七麻袋。这些以后都是要当做对外贸易的资本,也可以当做来年继续“引诱”其他村落并入晋阳镇的诱饵。没办法,这精盐和以前的粗盐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前几日当晋阳镇居民第一次体验到精盐的口感时,几乎所有人都对姜林膜拜了一次。甚至连一向深居简出的丞相夫人都亲自前来询问此事。没办法,这么好的盐便是贵如当朝王叔夫人也几乎没有遇到过,更不用说那些吃惯了苦涩的粗盐的平头老百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制陶队已经在陶阳和陶甲二人的带领下制出了内径分别为八十厘米和四十厘米,长度均为两米五的陶管样品,经过众人一番评定,作为下水管道的强度已经足够。令姜林惊奇的是,在陶管的内外壁,陶甲还涂覆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釉质,这可是奠定了以后瓷器的基础。因为陶器的原料是黏土或者陶土,而瓷器的原料是高岭土或者石英石等,目前晋阳镇附近尚未发现有高岭土矿或者石英石矿,所以只能继续制陶,但是在陶管的表面附着釉质,不但能增加陶管的机械强度,还能增加陶管内部的光泽度,防止表面附生藻类阻碍液体流动。

陶甲还创造性地在陶管的两头制出便于对接时插入的大小头的样式,着实令姜林赞叹不已。下水管道的事情终于解决,姜林心中一直惦念的事便又少了一件。又吩咐制陶队还要兼顾晋阳镇日常陶器的制作,不能耽误居民的基本需求后,姜林便将后续的工作习惯性地又扔给了红石洪。

运输队这里,黑石车率领的运输队已经造出了四辆带有青铜轴套的马拉车。不论是从坚固性、还是从拉动力上都比那些难民带来的车要好很多。原因无他,新工具的使用让制车的木板更加的规整,青铜钉和青铜轴套的使用让车的性能大幅提高。四辆马拉车整日里往返于各个生产场和晋阳镇之间,输送给养物资,拉回产出,让晋阳镇有了一丝繁华的气息。

依照姜林的嘱咐,朝歌来的难民带来的那些破损的车辆会整体检修一番,能改良的便改良,不能改良便放在一些不太重要的运输线路当中。运输队要尽快地将上次战斗缴获的八匹马全部用起来,之后便要制造简单的单人手推车。黑石车信心满满的向姜林做了保证。

建筑队由于增加了不少人手,每日也能以建成四座茅屋的速度进行。按照之前的规划,短期内晋阳镇的住房按男女分开居住,不再以家庭或者以夫妇为主体单位划分,这样一个茅屋可以居住四名成年人以及少年,或者三名各带一名小儿的妇女。总之,智囊团的设想便是尽快地保证每个人都能住进茅屋,然后将精力开始放在道路、下水通道、以及姜林提起的那种小型四合院的建设上。因为听起来诱惑力确实太大了,大家都想早日住上那种舒适、宽敞、明亮的住宅。

按照目前的人口以及镇内茅屋的数量,建筑队再有一个月的时间便可将足够的茅屋建成,那时候的时间是后世公历的九月底,农历的八月份中下旬,天气正是由热变凉的时候,足够的茅屋建成,保证了居民们都能在屋内过冬,这也算是解决了姜林的一个担忧。

砖瓦队这里,按照姜林的本意是想制红砖青瓦即可,因为青砖是要比红砖多一道工序,但砖瓦队的队长槐当日没有听清姜林的详细安排,硬是将第一窑的砖制成了青砖。当样品送来时,众人纷纷赞不绝口,姜林便也不好再指责槐当日听错了自己的命令,咬着牙认下了这个事实。

这青砖经过智囊团和建筑队以及朝歌城逃来的石匠们确认,确实是建造的好材料,但是碍于产量有限,前期的青砖只能用在下水管道窨井、道路缘石以及胡基房屋的地基部分,就连道路的路面也只能先空着等后期有足够的青砖再进行铺设。不过青砖的发明,总算是取代了过去取材更艰难的石材,让众人多少充满了些信心。在了解了每十天出一窑,每一窑出一万的数量后,姜林便将后续工作扔给了红石洪,不再插手具体的排产计划等。因为红石洪手头有了几名石匠后,俨然已经组建起一支整个未来晋阳城建设的指挥部,不需要自己再插手过多的事务。

胡基队这里由于目前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农田的开垦上,所以暂时只安排了一支十人生产小组在之前规划好的未来的泄洪渠的位置开始夯制胡基,每日也能有近二千余的产量。姜林心中谋划的等麦种进农田后,便大规模组织居民夯筑胡基,因为这东西是未来很长时间内建房屋的主要材料。

仓管队由黑石月负责,黑石月也是最早一批跟着红石郊学习文字和算术的人员,尤其是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多少个夜晚当夫妇二人完成了深入的交流之后,姜林都会给黑石月开一会小灶,将一些财务、会计、库管的知识讲给妻子。加上黑石月天资聪慧,什么东西都是一学便会,所以当姜林每每看到黑石月捧着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的一本厚厚的账本,其中又分门别类的将各种物资、粮食等区分记录出、入库情况的时候,一种自豪感便涌上心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