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蕴道:“阿弟大方,玻璃的方子就这么免费给了他,他送些成品也是应该。”
卫舟道:“也不是,互惠互利吧,咱们自己没人没窑造不出玻璃来,只能靠别人罗。卖方子是一杆子买卖,我若真卖了方子,到时候买他的玻璃,那钱还不是得吐出来。”
接着卫舟又喜滋滋道:“这些你送上峰的礼品也有了。”卫舟也没想到这里送礼品的风气是固定的,他之前只有纸张和肥皂拿的出手,现在有了玻璃制品倒是方便许多。
郑蕴神情越发温和:“有劳阿弟为我打点。”
“哪里哪里。”卫舟赶忙收回心思给杨文晏回信。
在信的末尾处不免跟他炫耀几句自己做报纸的事,还顺便说了几句煤炭的事,道如果用煤炭来烧玻璃必定会更快更好,还道煤炭连钢铁都能炼的更快更好。
他自己无知无觉,完全不知道自己说了多么可怕的事,旁边的郑蕴扫了两眼,看了卫舟的脸色,最终什么都没说。
以杨家敏感的身份,或许不好自己直接介入此事,但他们必定会想方设法以此谋利,届时杨家必定会更感激阿弟。
郑蕴也是同杨文晏兄弟打过教导的,对他们二人品性有所了解,想来他们再不济也不会因此而谋害阿弟。
卫舟自然不清楚郑蕴所思所想,他对郑蕴道:“我看了下,这边没有皂角,本地也不养猪,牛羊养的更多些,在这里做肥皂不是不行,但不算特别划算,所以还是找其他营生比较好。”
最近经过了解对本地作物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的新县令郑蕴好整以暇的问道:“那阿弟,你觉得应该找什么营生比较好呢?”
关于这点,卫舟早就想好了,只是一直抽不出时间着手落地:“羊毛啊。”
当日在东都时,得知他们要去往何处任职,卫舟便想过这事了。近日里他看似要改良教材、要上课教书、要找煤炭、要开扫盲班、要办报纸,忙得不亦乐乎,但卫舟还是抽出了些时间问问本地人关于牛羊的事,只是没有进行下一步而已。
说是说北疆游牧民族,多牛羊和马,但根据卫舟过来以后的调查,这边养的最多的还是羊,养牛和养马大多是本地官府在办,很少有普通百姓自己养一堆牛马的,至于关外的人不在这其中。
“现在天气热,刚好可以薅一批羊毛,先试用。”卫舟想着:“虽然没有相应的纺线机,但是可以手工搓羊毛,然后用毛线打毛衣。”
因为卫莺的关系,卫舟对古代女子的勤苦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知,手工搓线什么的在这些女子眼中都不能算劳动,那分明是闲暇时打发时间放松精神的消遣活动啊。
“是,这时候天气炎热,听闻再过一段时间,这里便冷的很,而且有别于南方的寒冷。”郑蕴道:“再过些时日就要丰收,农忙时节,只怕不好做旁的事。”
卫舟摆手:“放心,我肯定是先找人试一试,不会一味叫人换了营生,更不会耽误农活。”
郑蕴想着卫舟在这方面一贯是谨慎又体贴的,往日在万家村时,即便想推广什么也是先叫别人看清其中的利益才让旁人学了去,便点头道:“阿弟想做什么,只管去做。”
卫舟自然兴冲冲的去了。
没多久邹师爷过来找郑蕴:“这报纸的事老爷可禀报了州府。”
郑蕴道:“提了一嘴。”
邹师爷便笑道:“早先到底是我小看了卫老爷,小看了这份报纸。”他原本以为卫舟那些行事,诸如上门给县学学生家里做家访,开办扫盲班,开办蒙学,虽也确实教化乡里,但更多是为名声服务。
邹师爷是个正正经经念书的人,自来觉得那初一十五不过学了十几二十几个字的扫盲,是教不出什么学生,成不了大气候的,但因此事对郑蕴这个新县令的名声很有作用,便也秉持支持的态度。
哪想到,卫舟紧接着就办了报纸,办的还不是那些显示文学素养的文化报,而是讲述家长里短商铺优惠打折的民生报,且里边的用词文字尤为浅显,便是刚入学的蒙童都能读懂,这便令这报纸的传播范围很广泛了,如今延思县上上下下的谁不知道县令大人自来了本县,做出多少为民的好事呢。
这可不止是名声,还有人心。若是这时候,那些县丞县尉敢败坏郑蕴的名声,只怕百姓们不但不会信,反而会头一个反对为大人辩护呢。
邹师爷道:“大人何不多送几份报纸给州府,另把这些时日本地百姓争相投稿看报的事迹说一说,这也是事实,不算钓名沽誉。”
郑蕴点头:“也好。”他先前不写,是因为才禀报了蒙学一事,不好连连上报功劳,这时候说一说也好,免得州府那边先从旁出得来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