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断扩大,战斗日益频繁,伤兵也日渐增多,这时,在井冈山上又建立了一个医务所来缓解矛盾。但有时伤兵突然增至数百人,茅坪和大井的医疗条件都已不适用了。1928年6月间,毛泽东和朱德决定在井冈山上的大小五井成立红军的第一所正式医院。
军委决定,由红四军后方留守处处长邓允庭负责领导筹建医院的规划工程;由防务委员会主任王佐负责筹集建院的资金。正当筹划小井红军医院建筑的当儿,龙源口战斗打响了,这时,八百多伤兵源源不断地抬上了井冈山。为了应急,医院决定先在大小五井成立四个管理所,一、二所设在大井,三所设在中井,四所放在小井,所有伤兵全部住在当地群众的家里。
伤兵越来越多,建医院的任务越来越紧迫。红四军军委决定,为克眼建院的资金困难,号召军民自觉募集资金。很快,有捐三角的,有捐四角的,也有捐一块的,每人都尽其所有了。
你一点,我一点,合计起来,已有一千块大洋,木工、蔑工、铁匠等人的工钱可以解决了。
至于建院的建筑材料,军民们就地取材,上山砍杉木做栋梁,锯板子做墙,取杉树皮当瓦,男女老幼齐动手,盖起了第一栋医院的房子。
这所医院,原来计划建三栋房屋,但第一栋才建好不久,1929年1月29日,窜进根据地的敌军放一把火,将它烧得精光。一百三十多名重伤员全部被敌杀害,医院内所有的病历、病员名单和医院管理人员的资料,随着这把火也化为灰烬。解放后,我们几经艰难,从南到北,采访所有从这医院走出去而尚健在的老将军们,才得到以下这样一个粗略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名单:
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
建院时间:1928年秋末
建院主持:邓允庭、王佐
医院设计:朱启正
建院施工:朱启正、朱兴仁、朱天梁、肖仁寿、刘xx等
院长:曹(钅荣) 党代表:肖光球
党总支书记:曾志医务主任:段执中
看护(护士)班长:王云霖
看护(护士):肖明、伍道清等
事务长:董青云
西医医师:资彬、徐鸽等
中医医师:谢秋月、李保山等
草医医师:吴海泉、吴文奎等
机构设置:
总院院部:设中井村大树窝群众家
四个医务所:第一、二所设在大井村
第三所设在中井村
第四所设在小井村
小井红军医院住院部下设有:医务室、换药房、中药房、草药房、担架排(三十余人)、看护排(三十余人)、事务排(十余人)。
这所在湘赣敌军重重包围中,在罗霄山峰中诞生的中国红军的第一所正式医院,建院伊始,医务人员和伤病员们就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当年从红军医院走出来的历史见证人,是这样说的。
看护班长王云霖回忆:
&ldo;小井红军医院各方面都是很苦的。拿用药来说,由于敌人搞封锁,非常缺乏。……比如治疗用的凡士林,没有,就用猪油代替。医疗器械方面也是这样,用许多上办法来代替。消毒用的盒子是自制的,把大的竹子截成段,然后剖成两半,去掉中间的节疤,就变成消毒盒了;把竹子削成薄片,放在火里烤一下,把它一弯,就成了个镊子。一块普通的纱布,一条普通的绷带,都是洗了又洗,用了又用,从来舍不得轻易丢掉,直至最后完全不能用为止。&rdo;
王跃南将军曾在小井住过院,他说:
&ldo;为了解决医药上的困难,当时想了好多办法。没有医疗器械,就用打碎的碗片,把竹子刮平,做成镊子;没有酒精消毒,就用石灰水来煮医疗器械,土法消毒;没有纱布,就用土布代替纱布;没有药品,就发动老百姓上山采草药。……医治感冒也是用土办法,就是用一个小碗放上酒,再放一节葱,用火烧,然后把衣服脱得光光的,两手蘸着酒往身上猛擦。擦的时候又烫又痛,擦了以后再用被子盖起来,睡一睡,让他发汗。一出汗,感冒就治好了。&rdo;
当年在这里做过外科手术的吴树隆将军,回忆当时的情景,还心惊肉跳,他说:
&ldo;当时做外科手术时,没有骨锯,就用木匠的小锯子,是那种细齿的小锯子来做断骨手术;用杀猪刀来开刀。尽管条件这样差,可是伤病员来了一批又一批。&rdo;
这,就是中国红军的第一所医院!
毛泽东上山坐上席
那是1927年的秋末,井冈山上的老表们纷纷传扬一件事,说是从湖南方向突然开进山来一队大兵,虽然这些兵穿着破破烂烂,但个个还挺精神。山上的座山虎王佐得来这个消息后,忙派人四出打听。他派出去的贴身卫士朱持柳派人来报:原来这支大兵正是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的队伍,几经艰难,登上荆竹山,现正从那里往井冈山上的大井村开来。
毛泽东一路上经过多方调查了解,知道井冈山上有股杀富济贫的队伍,首领就叫王佐。这王佐,英勇豪侠,仗义疏财,与豪绅地主结下不解之仇。他在这山上占山为王,是个地地道道的山大王。座山虎;他武功出众,十分了得。此人讲义气、重感情,这周围几十里以内的小民百姓都听他的。在大革命失败期间,王佐的这支绿林武装,遭到反动民团的追剿,虽然损失不小,王佐却还是牢牢保存了一支拥有六十条枪的武装。王佐是个爱枪如命的人,常对部下这样说:&ldo;枪这玩意是个好东西,至少有三个大好处:一可报仇,二可筹款,三可寻吃。有枪便是草头王,为了枪,人可以去死,但枪不能丢。再好的朋友,也不能把枪送给他。&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