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外的游子们都焦急地赶着路,想着在这一天回到家中团圆。
有的人有家,有的人却没有。
须发皆白的老者,独自行走在城墙之下。这座横亘凌国北方的北境长城,到底有多长,没人量过。从帝国最西到最东,这长城的高低,宽窄,乃至所用的砖石,都不尽相同。起源千年以前,这么多朝代一点点地修下来,才有了如今的壮阔景色。
老者伸手抚摸着城墙青石上,被风吹日晒后变得暗红色的污迹,那是不知哪一年,来自哪一国士兵身上的血迹。
他是谁的儿子?又会是谁的父亲?来自哪一州,哪一县?就这样将鲜血洒在这里,把命丢在这里,值得吗?
老者从泰安城出发,也没有刻意选择方向,就这么随意地走着,一路走到了帝国最东北的燕州。
燕州前身,是前朝所设的平北军镇。最鼎盛的时候,这里从中原迁移了十几万人口过来。燕州土地肥沃,虽然比不上气候温和湿润的江南可以一年两季耕种,却也比陇西,剑南这些地方要强上不少。陇西水源少,土地贫瘠,剑南道水倒是多,偏偏都是大山,两道加起来的粮食产量,都未必有燕州一州之地高。
整个凌国的版图之上,河北道最为广阔,尤以燕州面积最大,是整个凌国第一,但人口却是最少。关陇道的凉州,朔方道的朔州,河北道的燕州,从西向东一字排开地位于凌国北线,如同三叉戟一般,突入北境。每当北境之敌进犯时,这三州便可相互援手,两两形成钳制之势头将来犯之敌夹击在包围圈的中间。燕州建立至今,遇北境之敌进犯十九次,从未被破城。
这么一座英雄的城市,却也曾经沦陷过。
赵光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凌,旗帜鲜明反对呼声最高的,并非是剑南道的文人风骨吴家,而是燕州城从一州刺史,到治下百姓,近乎全员的反对。
前朝为了不生出宫闱祸患,皇室相残的惨剧,对皇室宗亲采取分封制。并不是封王,而是赏赐对应品级的土地,让他们可以养活自己。这条政策确实省去很多麻烦,却也滋生新的问题。土地就只有那么多,王室成员越来越多,那百姓手中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少。当京兆府的土地几乎全部落入皇室宗亲之手时,大成王朝的皇帝做出了一个决定。
除了当今天子的直系血缘,其他皇族全部迁移至燕州城去,将一州之地分封出去还不够,他给了这些宗师豢养私兵的权利,当然,数量有限。允诺他们,但是带兵打下来的土地,全都归他们所有。
土地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后来驾到的皇室们,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热情,每天都在想办法将北境之敌赶得越来越往北,不断扩大地盘,燕州城正是在这一时期,成为了最大的一个州。
土地打下来以后,需要极其大量的人口来耕种。中原地区因为水患无家可归的十几万流民,就被燕州城的皇族盯上了。当时的三省六部,齐齐发声,认为燕州招揽流民,邀买人心,是在包藏祸心。可是大成皇帝在犹豫了一个时辰之后,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宗亲,并且给了他们更高的承诺:
只要大成皇室还在燕州,那这片土地上所有产出的赋税,永远只收一半。
那十几万百姓就这样感恩戴德地迁移到了燕州城,从此将家安在了这里。
前朝末年,任凭天下如何大乱,纷纷起义誓要推翻陈姓皇室的大成,燕州却从没有过任何一个人站出来支持。反倒是组织了不少人加入赵陵手下的护国军,为保卫大成而战。大成皇帝当年的苦心孤诣,此刻终于有了回报,这些同样姓陈的皇室成员,和这些饱受皇恩的百姓,用自己的性命回报了他的信任和爱护。
也
正因为此,当赵光登基称帝的那一天起,燕州就注定不会轻易向凌国妥协。只是多年的仗打下来,燕州已经没有多少青壮,讨伐的军队才刚刚拉起来,就被卢千秋带兵给平定了,这既是燕州城多年以来第一次被人攻破,也是“屡败屡战”的兵部尚书卢千秋,最为人乐道的一次胜仗。
燕州平定以后,为了平息与恢复,赵光给予了百姓同样的税赋政策,这才真正地将燕州收入治下。
穿墙入巷,桂花巷里桂花香。中秋时节,正是桂花飘香的日子。老者轻轻拍落肩上的桂花瓣,脚步不停地朝前走,酒香就在前方飘出,越来越浓郁,清冽香甜,似是桂花酒。
果不其然,一对祖孙开的小酒肆出现在眼前,店面不大,客人却不少。老者找了个角落坐下,没要别的吃食,好酒却点了三壶。当第一杯酒下肚,老者满意地笑了。
小孙儿年纪太小,又没钱去上学,便在店里跑来跑去,有时帮着端上几壶酒,客人便会打趣地叫他一声:“小掌柜”,他便高兴地笑起来,跑得更欢了。
将老者的酒上齐以后,孩子没着急离开,而是直勾勾地盯着老者腰后负着的剑。
“怎么,你这小娃娃对剑感兴趣?”老者拿着酒壶,和蔼地向他问道。
孩子摇了摇头,又觉得有些不对:“我不知道什么是剑,我只是对这个好奇。”那孩子跑到老者腰边,拍了拍极宽的剑身。
老者将他抱起,坐在怀里,把剑解了下来摆在了面前的桌上,引着孩子去看“这个就是剑,他有自己的名字,叫抱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