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两国战争频仍,赵国成了秦国东进的绊脚石。秦国要想一统天下,必然要消灭赵国。虽然两国同宗,但各自的利益使其频繁交战,关系愈加恶化。
此后,秦国与赵国之间大大小小的战争数不胜数。例如,在阏与之战中,秦国失利,损失五万大军,这一打击使其东进计划遭受重大挫折。随后,秦国因太子和太后先后去世而出现内部动荡,四年间未再对赵国发动战争。
最大的战役之一是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在此役中大败赵军,其作战特点在于善于**歼灭战**,以歼灭敌方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最终,白起坑杀了投降的四十万赵军,这场战斗使赵国遭受重创,也使秦赵两国结下了世仇。
直到今天,秦赵之间仍然如此。
加之秦王嬴政在赵国有着不堪回首的童年,怎么可能放过赵国?他自然会首先攻打赵国!
尽管这番话是由尉缭提出的,许多大臣都表示赞同,他们纷纷望向嬴政,等待他的决定。
嬴政陷入沉默。
在三国的对比中,魏国似乎成了不必急于进攻的目标。攻占楚国可以增加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斤的土豆和红薯产量,这一点让嬴政心动不已。
然而,赵国也是如此重要。
可以说,从秦惠文王开始,秦国首先想要征服的目标就是赵国。
若非赵国从中作梗,大秦早已东扩至东海之滨,又怎会拖延至今?这实在是个艰难的抉择。
然而,当嬴政望着眼前储物戒时,忽然顿悟:何须择一而行?三条战线同步进发,又有何妨?
夺取韩国,在粮食充沛、春季来临之际,一举进攻韩、赵、魏三国,不必急于求成。渐次图谋,待到秋季土豆红薯丰收,粮草充裕,再集结大军,直捣三都,岂不妙哉?
显然,我先前的想法太局限了。以如今大秦的强大,三线作战亦不在话下。有了这些先进武器,数万人马即可克一国。思索至此,嬴政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寡人意于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同时在三个方向发起攻势。既然三国胆敢屯兵边境威胁我大秦,那我大秦理应还以颜色。届时,三路大军将分头行动,齐攻魏、赵、楚三国。”
“陛下,如此部署,我大秦兵马恐不足应付。”有人担忧道。
“丞相勿需过虑,如今情势不同往日。出兵三国无需大量军队,借助飞行机械鸟及各种武器,数万人便能攻克城池。何况,寡人并不急于求成,可循序渐进,等到土豆红薯再度丰收,粮食储备充足之时,便是我大秦举兵全面出击之日。”
到那时,大秦将士战力倍增,一人敌十,乃至敌百亦是轻而易举。此情此景,有何畏惧?
众人听罢,纷纷醒悟,原来他们仍陷于旧有作战模式中,被大王一言提醒,顿时豁然开朗。今日大秦非昔比,欲取一国,并不需要庞大的兵力。
“陛下英明!臣支持三路出兵!”“陛下高见!微臣等支持三路进击!”
嬴政大笑:“好,很好!各位即刻着手制定三线作战计划。尚有三四月时间,足以策划完善。退朝!”
“吾皇**,臣等告退!”
转眼间,半个朔月已逝,初冬骤至。咸阳一夜入冬,迎来首场瑞雪。
寒风凛冽,但咸阳城及周边的百姓家中暖意融融,皆因家家装有火炕与火炉。
寒冬时节,人们感受着前所未有的温暖,纷纷感恩赵辰,是他让百姓在寒冬中享受到暖阳般的关爱。
雪地里,孩童欢声笑语,家长脸上挂着朴素而真诚的笑容。前日的报刊登载消息,最后一批土豆和红薯丰收,每家明年可得一亩种子。这令他们满怀希望。
不再担忧饥饿与严寒,百姓心中无比感激。明年丰收后,家中的粮食将源源不断,再也不会遭受**之苦。
“父亲,孩儿明年想去从军。”
“大牛,你想清楚了吗?家中唯你一子,为父不想你……”
“父亲,孩儿深知往昔为家撑天立地,终年劳作,勉强度日。那时心中毫无余裕,不曾有过非分之想。可如今赵辰公子对我们恩泽深厚,今冬我们衣食无忧。来年种植马铃薯与甘薯后,饥馑亦不必担心。由此,孩儿心中无虑,自当有所作为以回报公子。眼下大秦对外作战迫在眉睫,儿愿从军征战,以忠心护我大王和公子,期许大秦一统四海,普天之下皆享安康。”
大牛原是一个文盲,自音序、词典普及,他竟能读解报纸。因深知许多事理,遂萌生从军保家卫国之念,知晓这一切来之不易,誓将拼力维护。
“大牛,能有此志向,父甚慰。家中勿愁,有大王和公子庇佑,日后定会日益殷实。然战事无情,须谨而慎之。”“孩儿定谨记!”
“父,祖父,陪我们堆雪人可好!”妞妞唯恐受冻。“嘿嘿,有趣得很呢,祖父快来!”
“乖,祖父即刻陪你。”
大牛目及祖孙同乐情景,脸上漾开质朴笑容。太好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此温馨一幕,散见于大秦国境各地。可以说,在这严寒冬季,大秦庶民却沐浴暖阳。而嬴政与赵辰万未料及,待明年春耕落幕,他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应募热潮。此即民心使然。
而在某处庄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