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战犯改造所见闻(沈醉回忆录) > 第72章(第1页)

第72章(第1页)

说到这里他便长叹一声:我要聪明点,能交上这样的老乡作朋友,我怎会走上最后这种绝路?当他看到报上薛子正已当上了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时,便悔恨没有听他的话,如果不打那场内战,又何致于当战犯呢!

聪明临阵逃不聪当俘虏

不过他认为那时他是相信三个月可以消灭共产党的,所以当时决不会考虑到什么国共应继续合作建国的问题,当日不聪明还情有可原,而最不聪明的是淮海战役中他任川军16兵团司令孙元良部的军长时,没有兵团司令孙元良聪明,老早就准备好一套半新不旧的便衣和鞋帽,到&ldo;牺牲已到最后关头&rdo;时,就三十六计,&ldo;走为上计&rdo;了!

可是他却忠心耿耿,还认为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当黄维的12兵团在双堆集被围困时,16兵团奉命去策应突围,以徐州西南15公里之孤山集作为第一攻击目标,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总算把孤山集和白虎山攻占下来;他又指挥41军122师乘势去占领孤山集东南之纱帽山。这么一点小胜,孙元良和杜聿明都打电话向他祝贺,两人都很高兴地告诉他,国防部新闻局发言人张师六现陪同美国记者数人,并特别指明其中有麦克阿瑟元帅派来考察战况的一名高级军官伪装记者,一同要到前线视察,观战。孙、杜两人对这些人都非常重视,认为与今后能否获得美援有关,命他特别努力,督励部队格外奋勇攻击。

为了占领纱帽山,他下令122师要不惜一切牺牲,务求攻占,除令军部直属野炮营,及临时拨归指挥之77军野炮营以强大炮火协同步兵作战外,他还亲临前线指挥,发射的炮弹近两千发,小小纱帽山已差不多夷成平地,总算在美国记者们一片&ldo;顶好!&rdo;声中,攻下了这一弹丸之地。

他原来以为只要占领了纱帽山就可进出曹村车站了,便命令124、122两师继续向南进攻,只要拿下芦村砦和圆山,曹村车站就不成问题稳可攻下。

美国记者们刚走,一群男女立法委员又从南京乘专机赶来4l军军部所在地的门虎山指挥所观战。当然,他更加感到高兴,满以为从此便能逐步转败为胜了!

没有料到这两批观战的人一走,士气也随之而去,可能外国通讯社和中央通讯社发出的战场捷报许多报纸刚刊登出来,不但眼看到手的曹村车站没有能攻了,而且连原来攻占的几个据点也被解放军又夺了回去。

他始终不忘的是1948年11月29日那天下午,兵团司令孙元良突然到前线集合41、47两军的军师长开紧急会议,宣布:徐州&ldo;剿总&rdo;已奉命放弃徐州退守淮河南岸之线,所有各兵团定即日经萧县、水城地区向淮河南岸撤退,16兵团担任掩护大军主力撤退。

这一几十万大军的伟大撤退&ldo;壮举&rdo;,他滔滔谈过几次,这里就不多说,只提一件令人发笑的事。在撤退途中,41军奉令派一个团去接替第2兵团王驿南补充旅的阵地,谁知王没有等到派去的部队接防就被解放军消灭掉了,去接防的部队也不弄清情况就毫无戒备地进入村庄,被守候在那里的解放军突然袭击,因猝不及防,一个团很快就被全部消灭了。真是送上门去让人缴械,当了次义务武器输送队。

第16兵团全部被歼灭,是1949年1月10日与第13兵团李弥部同在萧县西南大小陈庄、赵家楼、僖山一带被解放军围歼的,当时两个兵团司令孙元良、李弥都化装潜逃,胡临聪和47军军长汪匣锋及副军长、参谋长等均被活捉,当然,胡临聪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但他在谈到这一天被俘的时候,往往久久不语,这是在后悔没有能像何基沣、张克侠等战场起义,也没有像孙元良、李弥一样临阵逃脱,结果当了俘虏。我曾开玩笑地和他说过:&ldo;如果你也和他们一样聪明的话,那我们就不可能成为要好的朋友了。&rdo;

李帆群爱耍笔杆李佩清爱充进步

大将军笔杆子下低头

在北京战犯改造所中,一提起李帆群,许多人都有一种不知怎样去形容他的表情。&ldo;李帆群这个人怎样?&rdo;&ldo;和你的看法差不多!&rdo;这是用什么态度来回答呢?这些老于世故的人都是懂得使用模棱两可的外交辞令的,因为大家都心中有数,此君虽可区别于四位鼎鼎大名的&ldo;惹不起&rdo;,他却不会和人大吵大闹,甚至动拳挥脚的,但他的笔尖儿却可以和《西厢记》中的张生一样,能横扫这些带领过比千军万马还多得多的将军们。只要他在墙报上贴出一张质问某某号&ldo;同学&rdo;的小字报,这就会使许多人感到头痛,因为这不同于争争吵吵,使用舌剑唇枪就行,而要同样用文字来答复,这就非同小可了!

战犯中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长期耍枪杆子的,你如和他们拍桌子、瞪眼睛,他们都会毫不示弱,但耍起笔杆子来,除少数如宋希濂、徐远举、文强等屈指可数的&ldo;文武双全&rdo;外,大部是一拿笔就昏昏然,所以谁要在墙报上质问他一下,这比骂他几声&ldo;反革命&rdo;和&ldo;顽固堡垒&rdo;还不好受。吵一吵,谁是谁非不易弄清,多一句少一句也吃不了大亏,而一旦上了墙报看到的人便多,甚至是全都知道,这还不要紧,墙报还得收回去,迸到管理员那里去存档。这是关系到前途的重大问题,谁不害怕呢。

李帆群下笔特别快,顿饭功夫,一篇质问某某的墙报保准能写好。这当然和他的出身与过去的职业有很大的关系,他是国民党主办的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毕业的高材生,毕业后分配工作时,许多学生都愿去大城市工作,他却愿去刚刚赶走了盛世才的新疆。谁都知道,过去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杀人如麻,即使是中央派去的人也都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一不顺眼,便马上人头落地或永久失踪。盛世才被赶走之后,国民党可以掌握到新疆的军政大权,许多单位都出现了&ldo;真空&rdo;,得有人去填补,李帆群便自告奋勇愿远去边陲,当然得到了上级的表扬,马上任命他为《新疆日报》的主编。这个刚从新闻系毕业的学生,连外勤记者内勤编辑都没有当过的年轻人,走马上任就成了省报的主编,所以一向是很骄傲的;而更使他得意的是新疆解放前,国民党省党部几个头头一看大势不好,赶紧选择了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计‐‐走为上计。大头走得了,中小头头走不了的便想过几天官瘾,自己封起官来,只要发一个电报,保险可以照准。李帆群既出身于国民党的中央政治学校,又是省报的负责人,便被封为代理新疆省党部书记长。这在他一生中,是再没有比这更走运了。可是好景不长,新疆很快和平解放,他也就成了阶下囚,被送进了劳动改造队(简称劳改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