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徐琰跪在他的榻前,却被惠平帝摆着手打断了。
“我知道,你一直拿我当兄长,我却经常拿你当端王。还是战功卓著、骁勇善战的端王。”惠平帝自嘲的笑了笑,“这几个月认真想了想,这几年要没有你,恐怕我做的荒唐事会更多。我的五弟啊,到底是成了大人。”
徐琰还能说什么?跪在御榻前,鼻子愈发酸楚。
惠平帝却仿佛回光返照,说起心里话的时候精神头好了许多,“有些话只能对你说。你觉得皇兄这一生,荒唐吗?”
徐琰摇头。
惠平帝却自顾自的说了下去,“很荒唐。做皇子的时候我不知道这辈子想要什么,就只能紧盯着皇位,为此连最爱的女人都失去了。登上帝位久了,我才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又后悔当年的错失,想回到过去,才入了道门……”他凄凄惨惨的一笑,眼底的落寞一览无余。
徐琰当然是知道的,入了道门的这几年,才是惠平帝所说的“荒唐”。
然而到头来,蓝道士背叛、九层高台被雷火焚毁,这对于惠平帝来说,恐怕是致命的。
惠平帝仿佛觉得喉咙里堵得荒,喘了口气,续道:“你说我算不上众叛亲离,真成了孤家寡人?”
“皇兄不能这样想!”徐琰断然摇头,“别人我不知道,臣弟心里一直都记着兄长,承平对皇兄如何也是明明白白的,还有太妃的关心,段保的忠心。”
“嗯。承平是个好孩子,老五,你即便不作摄政王,将来……也要好好扶持他。”
徐琰深深叩头下去,“臣弟定不负皇兄所托!”
惠平帝笑了笑,眼中不再像往日那样深沉。他记得以前跟徐琰喝酒,他曾趁着弟弟醉了的时候试探,看他有没有野心,徐琰是怎么说的呢?徐琰说争权夺位只会让百姓受苦,那绝不是沙场奋力拼杀的将士们愿意看到的。
徐琰爱的是国泰民安,而不是什么至尊之位。
他早就知道的,只是一直猜疑。如今想来,做兄长的反不如这个弟弟。
许多念头蜂拥而来,惠平帝却觉得自己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了。只是心底的执念到底压不住,他低声道:“转告沈夫人,我这辈子,只爱过一个人。自始至终。”
徐琰诧然抬头,惠平帝却已经闭上了眼睛,仿佛气力不支,“叫他们都进来。”
等崔太妃等人进来的时候,惠平帝的眼神已经有些空茫了,挨个看了一圈儿,唇边忽然泛起了笑意。
他闭上眼睛,悄无声息的离去。
没法通过九层高台回到过去,他并不知道自己将会去往何方。
御榻之下,徐承平痛苦失声。
☆、第140章
十一年五月初五,惠平帝驾崩。按着他的遗旨,灵柩安放在雍和殿中,由嗣皇帝徐承平守灵。
五月二十日,在礼部尚书及群臣奏表下,宫门外垂帘,凶礼暂停,徐承平奉诏书登基,改元垂拱。典礼隆重而肃穆,因还在丧期中,丹陛之上只设乐器而不奏乐,只在午门鸣钟鼓。
徐琰以辅政大臣的身份,站在群臣之首,看着年仅十七岁的徐承平龙袍覆身,登上帝位。多年前小心翼翼躲在后宫里的幼童早已长成,文德兼备,气质天成。惠平帝言传身教的那几个月里,徐承平进益飞快,如今登上帝位,自有其尊贵威仪。
权位更替的最初几个月里,徐琰依旧很忙碌。
好在徐承平极有才干,在徐琰和陆几道等重臣的扶持下,渐渐掌握政务,朝堂面貌焕然一新。
过了忙碌的六七月,到了八月中秋时候,徐琰这里总算是清闲了下来。徐适小包子如今已经有十个月大,胖乎乎的小胳膊天天缠在沈妱脖颈间,肉嘟嘟的脸蛋儿贴过来,撒娇个没完。
徐琰不时的拍着他的小屁屁,“一个男孩子,天天只会在怀里撒娇,长大了怎么办。”徐适小包子扭头瞪他一眼,哼哼唧唧的不理他。徐琰抢不到娇妻,只好大臂一伸,将一大一小都揽进怀里去。
月亮渐渐爬上柳梢,圆圆的挂在那里,清辉遍地。
因为还在惠平帝的孝期内,今日宫内宫外都没有设宴,徐琰和沈妱也只是在常戏楼子上设了小宴,瓜果点心几碟,清茶甜酒两壶,一家人坐着的时候,其兴足矣。
“皇上已经同意我去庐陵了,”徐琰让沈妱靠在怀里,慢慢的理着她的头发,像是梳理不尽的情思,“朝堂安顿之后就颁旨,以武川为封地,不必再为朝政烦心。京城的这座王府也会保留着,有事上京的时候用。”
“这么快?”
“答应得快,不过要等旨意下来,恐怕得到明年这个时候。毕竟他刚登上帝位,很多事情上,未必能镇得住那些臣子,有我这个凶神恶煞的人在,便好办些。”
沈妱便是一笑,“果然是父子,先帝喜欢拿你吓唬人,没想到皇上也是。”
“这肯定是皇兄当初教他的。”徐琰笑着,回头看了看隔壁正在乳母怀里熟睡的徐适小包子,“等到孩子再大一点,我就如你所愿,带你去趟北边。”
“那可不又得等三四年?”沈妱翻了个身,习惯性的将手臂环在他的腰间。
“难道还带着这小子去?他可受不住北地的苦寒,你如今身子也还未恢复,过个三四年也没什么。”
“可我还是想早点去。”沈妱眯着眼睛,“那年在庐陵,听你说北边风物的时候就神往,一晃三年过去了,我就只往北边挪了一点点。没想到还得再等三年,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