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义节度使袁彦,在赵匡胤称帝以后&ldo;日夜缮甲治兵&rdo;,被举报有反宋意图,赵匡胤立即派潘美去做监军,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他只好乖乖地单骑入朝,听候差遣。
驻扎在蒲州的杨承信,暗中准备武装暴动,赵匡胤以送生日礼品的名义,派密使前去侦查。杨承信惧怕暴露,未敢起事。
建雄军节度使杨庭璋的姐姐是郭威的妃子,与后周皇室是近亲,李筠起兵时曾与之联系。因此,赵匡胤对他不放心,&ldo;疑有异志&rdo;,派人伺察。他未敢反抗,被调任为靖难节度使。
一份秘密报告,就能消弭可能出现的刀兵动乱,特务手段(情报战)的威力绝对不可小觑。
对于居住京城的官吏,赵匡胤防范更严。大街小巷,到处都布满密探,他们随时随地监视各级京官。除了派密探侦察各级官吏外,对位居重职的官员,赵匡胤还经常亲自外出,改扮普通人装束,暗中巡察。他私访的对象,大多是旧勋功臣,看他们有无谋反之心。
由于赵匡胤推行了这一套严密的特务系统,使他对各级文武官员的举动,了如指掌,使刚刚建立的宋朝有了超过五代各朝的强大控制力。
这种特务活动,曾使得众多官吏心生惶惑,然而赵匡胤为人宽宥仁厚,从不滥施刑罚,暴杀大臣,因此出现了历史上一个空前绝后的奇观‐‐这是一个大量使用特务却没有出现血腥特务统治的时代。
这样的奇观,是那些小肚鸡肠的统治者万万学不来的,明朝臭名昭著的&ldo;锦衣卫&rdo;和东西厂就是明证。
挺进到长江以南(1)
雪夜访普图搞定了自家的后院,赵匡胤就思谋着怎样把自家变成天下。
要说当时的宋朝,形势还真是不乐观,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强大的辽政权和其控制下的北汉,南方的&ldo;国家&rdo;可就多了,有占据江汉一隅三州的南平,有占据湖南十四州的武平,有据有两川、汉中四十六州的后蜀,有据有岭南六十州的南汉,还有据有江淮地区的南唐,据有两浙地区的吴越等割据政权。
也就是说,赵匡胤费尽心力从孤儿寡母手中弄来的江山,也就是中原这一小块。
虽然列国环绕,但与这些列国比起来,宋朝还是最强大的,这时的形势,很像战国时的秦与六国的状态。
这要感谢后周的两任皇帝‐‐郭威和柴荣励精图治、开疆辟土,使国力有了很大的增长,那些割据势力纷纷称臣。宋太祖赵匡胤代后周,继承的不仅仅是国土范围,还有丰厚的政治遗产。
除了辽,宋最强大的对手就是南唐,可南唐早就被柴荣给打怕了,对继承了后周遗产的宋也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异动,这就给了赵匡胤积聚力量、调兵遣将的时间。
本来赵匡胤的意思是先把北汉灭了,然后再荡平南方,但文武官员都不赞成先攻北汉,他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最终作出这个决定是在一个雪夜,赵匡胤和三弟光义微服摸黑来到了赵普的家里,他是要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听听自己这位首席智囊的见解。
寒风夹杂着雪花飘落,君臣三人在屋子里吃烤肉喝烧酒,谈论着天下大事。赵匡胤说:&ldo;我看,还是先拿下北汉。&rdo;
赵普却说:&ldo;北汉扼守着西和北面,减少了我们不小的压力,要是先收取了北汉,所有的问题就要我国独自承担,所以不如先把南面的小国平定了,再回头收拾北汉,那时它一个弹丸之地,还能兴什么风浪?&rdo;
赵匡胤笑了,说:&ldo;我也是这样想的,刚才不过是试试你罢了。&rdo;
赵普分析得有道理,这些道理赵匡胤也不是不懂,可他还是有和北汉和辽碰碰的欲望,只不过还在犹豫,听了赵普的分析,才收起了这个心思。
当上了皇帝,连&ldo;忠厚&rdo;的赵匡胤也开始变得虚荣起来,这就是权力和地位的魔力吗?
当时南方各国的皇帝王爷都是昏庸的主,才干不行也就算了,还个个都骄奢淫逸,没有一个是赵匡胤的对手,这也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吧。
&ldo;先南后北&rdo;、&ldo;先易后难&rdo;的国策定了下来,在削平南方之前,赵匡胤对辽和北汉采取了守势,选派宿将率领重兵镇守北部要点,并对来犯之敌适当反击。同时与契丹互派使臣发展关系,力图保持北方战线的暂时安定,剩下的就是等待最好的时机了。
机会很快就来了,而且还是自己送上门来的,撞到枪口上的是割据湖南的武平周氏势力。
占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拥有今湖南及广西部分地区,他在南方那些统治者中算是最出色的了,不仅尽心尽力地治理这片地盘,法令也没有那么苛刻,百姓过得还说得过去。但周行逢最大的毛病是猜忌心极重,只要谁让他起了疑心,就等着掉脑袋吧。
建隆三年(962)九月周行逢病死,继承他权力的是他年仅十一岁的幼子周保权,这和后周柴荣死时的局面一样。
周行逢也知道在自己死后必然会有变故,就在临死前说:&ldo;和我同时起兵的有十个人,已经有九个被杀掉了,只剩下衡州(湖南衡阳)刺史张文表,在我死后他必然叛乱。&rdo;他嘱咐派杨师璠去讨伐,胜了什么都好说,如果打败了,就去归顺宋朝,因为赵匡胤还是很仁厚的,在他的手下讨生活怎么也比被叛军杀戮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