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阎锡山在山西无不受到北洋军阀强大势力的压迫,山西的革命烈火有随时被扑灭的危险。为了更好地贯彻实行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也为了自身的生存,阎锡山在做了山西都督特别是在孙中山先生访晋之后,采取了&ldo;保境安民、惟力是视&rdo;之方策,并以此和北洋政府相对抗,以实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ldo;保守山西这一块革命基地&rdo;的设想。
在民国初年,阎锡山对山西的国民教育、基层政权的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定了&ldo;宏伟&rdo;的计划。可以说这些计划都是孙中山先生访晋期间,向阎锡山指示并要其加以实现的。阎锡山在自己的施政纲领中,提出民德、民智、民财三大目标。所谓&ldo;民德&rdo;即以信、实、进取、爱群为民德四要;所谓&ldo;民智&rdo;即推广国民教育、人才教育和职业教育;所谓&ldo;民财&rdo;即改良农业,提倡工业,以利民生。的确,当时阎锡山在山西大抓各项建设,工业和农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军工生产成绩显著。这样才有力量抵御北洋各派系的武装进攻。
正是阎锡山在山西很好地贯彻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才为孔祥熙在辛亥革命中及以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民军司令孔祥熙
当年尽管孔祥熙和阎锡山同处山西一地,且同是同盟会员又同时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反清革命以推翻专制统治、建立一个民主国家,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两个人却一直没能建立联系。辛亥革命前夕,孔祥熙是太谷铭贤学校的校长,整天办他的学校、讲他的经史、练他的洋操;而阎锡山呢,当时是清军八十六标标统(相当于团长),实权在握,可以说当时两个人的地位有很大的差距。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并且武昌起义成功,不久,山西太原响应武昌起义也取得成功。当时阎锡山威风凛凛地坐上了山西军政府都督的交椅,沉湎于革命胜利的喜悦之中。但由于当时交通和通讯条件所限,近在飓尺的孔祥熙却对武昌起义和太原义举不甚明了。尽管如此,辛亥革命的爆发还是为孔祥熙提供了一个施展其&ldo;才智&rdo;的绝好机会。而且,他也立刻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
就在太原起义的当天,太谷县的清廷官吏早已闻风隐匿,不知藏到哪里去了。同时,警察也随之无影无踪。一时地方治安无从谈起,人心惶惶,群龙无首。从太原溃退下来的一队士兵一路向南逃窜,四五百人的逃兵全部荷枪实弹,直趋太谷。当时太谷县是全国金融汇聚的地方,有很多资金殷实的票号和腰缠万贯的大富豪。这些逃兵的本意,分明是要放开手脚大抢特抢,人人发上一批横财,然后各奔东西。
这天,太谷商会会长打发一位商人,气喘吁吁地跑来找到孔祥熙,向他说道:
&ldo;先生不好了,有一大批散兵游勇径奔我们太谷来了。&rdo;
在旁的一些士绅闻听全都吓坏了,众人一起向孔祥熙苦苦请求如何办法,一时间议论纷纷。
&ldo;这批散兵既不是革命党、又不像正规的清军,直扑太谷究竟是何用心?&rdo;
&ldo;恐怕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呀!&rdo;
&ldo;孔先生,您得为民作主,速想退兵之计啊!&rdo;
在这种情形下,孔祥熙显然已被逼上梁山,他想在众目睽睽之下,要逃走已是不可能。要打,凭这几个民军、拿这几支破枪,显然不是对手。怎么办?只有先关闭城门,稳住阵脚再作打算。
想到这里,孔祥熙壮着胆子对大家说:
&ldo;请父老乡亲们放心,那群乌合之众是不敢进咱们太谷城的。&rdo;
眼下找警察是没有指望了,孔祥熙只得临时拼凑了一些没有走掉的商团团员和青年学生,将四个城门统统关闭,各要害之处都派人持械把守。
布置完毕,孔祥熙带了几个人登上了北门城楼,等待着逃兵的到来。不大一会儿,就见一大群溃兵乱乱哄哄地向太谷县城扑来。这批散兵在城下架起火炮,摆出了一副要攻城的架势。并且一名军官模样的人站在最前面,双手叉腰高声嚷道:
&ldo;城里的人听着,再不开城门,我就下令开炮。&rdo;
孔祥熙只好硬着头皮出来应付,他举起双手连连摇晃着说:&ldo;请不要开炮,不要开炮。在下是太谷民军司令。有话好说,有话好说。&rdo;开始孔祥照确实有点紧张,但很快便镇定了下来。&ldo;太谷已经光复,在下便是新推举的民军司令。诸君过境,本县军民无不欢迎,只不过太谷城小,难以歇马,尤其妇孺无知,不善招待,诚恐贻笑大方。在下想诸君一定是急于赶路,也不会在敝县停留。为诸君计,不如由敝县立刻筹出一笔盘费,聊为犒劳,就不知道诸君是否应允?&rdo;
&ldo;不行!&rdo;城下的那个乱军军官指着孔祥熙大骂:&ldo;你好大的胆子,我军奉令赶路通过此城,你居然胆敢关闭城门阻挡我军前进。我要你立即开门,否则叫你和你的手下一起上西天。&rdo;
孔祥熙看一计不行便眼珠一转,马上施出第二计道:&ldo;实不相瞒,太谷城内也有几门炮,而且这儿的城墙也还牢固。刚才我接到电话,太原府里正有第二批队伍在往太谷开进。兄弟还是劝诸君先拿一笔盘缠吧。&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