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止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对皇后道谢后又说起另一件事来:&ldo;之前是妾想岔了,总觉得陛下手里有了好的法子只要公之于天下便可以做成,却忘了陛下也是受到大臣们的牵制的。妾便想了另一样东西为自己积累功德,不知娘娘可愿意听一听?&rdo;
能积累功德的必然是好事儿,尤其是温止当着建兴帝的面不说,偏偏等他走了才单独告诉自己这一点取悦了李皇后,她十分和气的让紫檀上了茶,让温止慢慢道来。
&ldo;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妾是农家出身,对这事儿更加明白。现在南方多种水稻,只是稻米的产量不高,一亩上等的水田不过出三四百斤的稻谷,下等劣等的水田更是只有一半左右。哪怕陛下一直抑制田税,老百姓也是勒着裤腰带过日子,一旦碰上天灾人祸,立刻就要饿殍千里。七年前的三年天灾便是最好的例子,那三年之后,江南地区的三个省几乎十室九空,到现在还没完全缓过来,竟是比战争更可怕。&rdo;
这事儿都是事实,李皇后听了点头,示意她继续。
温止便又开启忽悠模式:&ldo;妾曾经听师尊提起过,海外藩国并没有我大鈅朝这般良田和气候,不仅天气恶劣,土质亦是贫瘠,而他们的主食却是一些对水土和肥力要求不高,亩产却能达到近六百斤的作物,师尊称为番薯和玉米。师尊是方外之人,不能亲自参与凡尘之事,却是告诉了妾,让妾若是有机会便找一找那些往来藩国的海船,看看能否找到这些作物,在山丘之地推广。&rdo;
山丘之地,亩产六百斤。听到这两个词的李皇后脑子有片刻当机,之后几乎是一跃而起:&ldo;你可能将这些作物的样子画出来?本宫立刻发中宫笺表,让皇上派人去找。&rdo;
第25章法术
这边皇后娘娘准备发大招,乾清宫东暖阁里,礼部尚书王源王大人正在向陛下诚恳的请罪。
&ldo;你说你做了什么?&rdo;皇帝没怎么听清楚一般毫无形象的掏了掏耳朵:&ldo;你查朕的后宫?&rdo;
王大人再次深躬行礼:&ldo;臣有罪,未经陛下允许派人查了陛下宫中的温小仪,请陛下责罚。&rdo;
建兴帝来了兴致:&ldo;朕知道你们这些世家子,总是瞻前顾后,知道《天工开物》是朕后宫小仪献上的,去查她不足为奇,不过你既然告到真面前来‐‐可是发现了什么不妥?&rdo;
&ldo;臣谢陛下宽容。&rdo;知道这是不予追究了,原本也就是假假走个过场的王大人顺势就把这事儿揭过去,安心的坐下喝茶:&ldo;臣不敢隐瞒陛下,这书中的竹纸之法现在便是臣的家中在经营。&rdo;他从袖中掏出一个信封:&ldo;臣让仲培将当年陈家村献上竹纸之法的经过详细写了,请陛下过目。&rdo;
这个事情温止也提过,只是没想到正好牵扯上王家,建兴帝一目十行的看了,并没有什么出格的地方‐‐这种技术在普通百姓手里是保不住的,温止的家人和陈家村背后并无势力,主动晋上给自己找个靠山反而是个好方法。
&ldo;这事儿朕也知道一些。如今朕将这书公开,你们王家可是心有不满?&rdo;建兴帝将书信还给他,一边打趣道。
不满肯定是有的,不过王大人才不接这话,而是说道:&ldo;之前臣和仲培都不知道这法子居然是出自温小仪之手,所以在得到陛下赏赐的《天工开物》一书后,臣便让仲培调查了温家,此事毕竟涉及陛下后宫,因此臣不敢专私,请陛下查阅仲培的回信。&rdo;
这次的内容就更有意思了一些,大意包括温家的发家史‐‐包括香胰子的事情‐‐和温止在温家似乎并不寻常的地位。王知府甚至派了个幕僚可以接近温鹏后与他喝酒套话,问出了温止是仙童转世辅佐温家的文昌帝君弟子的事情。
&ldo;这可就有意思了。&rdo;建兴帝摩挲着信纸似笑非笑:&ldo;不知王卿如何看待此事?&rdo;
&ldo;不可不信,不可全信。&rdo;王源言简意赅。
&ldo;罢了,这事儿就在你这里打住,之后也不用再查了。&rdo;自己再亲自派人去一趟为好:&ldo;虽然略有些逾矩,但到底是你的一片忠心,朕自然不会怪罪。&rdo;
打发走了王大人,建兴帝心里也琢磨开了。都是怪力乱神之语,但温止自己的说辞比信上头的说法要靠谱的多,只是不知道为何她要对家里说这种谎言‐‐没错,建兴帝已经认定了温止是修凡者这件事是真的,但并不相信什么转世文昌帝君。
正想着是得空试探试探还是抛开不管,这边皇后娘娘跟前的刘喜公公再一次出现在了乾清宫,手里依旧捧着一叠东西。而陛下在得知这是自己走后温小仪写的,立刻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接过。匆匆看过之后,哪怕做好了心理准备的建兴帝还是一跃而起,再次大步流星的往坤宁宫去。
&ldo;这上面说的可是真的?&rdo;等不及行礼,建兴帝连连发问:&ldo;如此重要之事,你如何不早说?&rdo;
温止一脸淡定和无辜:&ldo;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妾是陛下宫中小仪,却不是陛下的朝臣,这事儿并非妾之职责,请陛下恕罪。&rdo;
&ldo;好好好,恕罪恕罪。&rdo;建兴帝才懒得扯皮:&ldo;那你详细说说,你师尊到底是怎么告诉你的?&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