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很快到了三月里。
照理说,这时候,应该是春耕时节,是农人们最忙的时候。
但是因为这天气依旧寒冷,虽说前些日子要升温了些,可却还没到能耕种的温度。
大伙儿这日齐聚在宋氏祠堂,围着村里最为年长的大虎老祖问着农耕之事。
大虎阿祖过年的时候差点儿也冻噶了,好在姚大夫出手,救了他一命。
这会儿小老头的精气神,比往常还是要差了些的,他看着手里的黄历,和历年耕种的记录,叹气道:“今年这年景,我也是几十年没见过,所以也只能摸索着干了。
我们家现在是准备过两天看,天气若有转暖的迹象,就先育了一半的禾苗,试种下。
要是能行,就再育一半,要是实在不行。。。。。。那也只能保稻子,不种冬麦了。”
青山村属于不南不北之地,一年就种两茬粮。
春种稻子,稻子收了就种麦子,麦子都是越冬麦,等收了冬麦就又该种稻子了。
若是种稻的时间耽搁了,影响的不但是稻子的收成,更会影响下一茬的冬麦种植。
所以一般情况下,为了不影响两茬粮食的交替耕种,青山村播种的时间几乎都是固定的。
可现在不是情况特殊吗?
为了确保一定要收上一茬粮,老虎阿祖家就决定要先保稻子,再想麦子。
毕竟如果今年再跟去年似的,冬天那么冷,那他们冬麦种了也不一定能有收获。
不过对此想法,宋常越却提出了个疑问,“那要今年夏天再发大水呢?”
“那就死了得了,”阿虎老祖突然摆烂,“反正天要我们亡,我们就都别活了!”
宋常年‘啪’一下,一个大逼斗甩弟弟后脑勺上,“祠堂里胡说八道点什么!!”
在场的所有人,瞬间不敢再多说话。
只有宋杨小声的说了一句,“我们家也想好了,就跟老祖家想的差不多,今年就准备种一茬粮了。”
众人也道,这天气如此,也只能先保了一茬再说了。
也是好在有陈冬月的绣坊和手工作坊在,要不然这整村的人,都没地儿找活路去了。
人群一时散了去,便有好事者问宋杨,“陈东家也不知道哪里找的客人,这种情况下,怎么还会收那么多不能吃不能喝的玩意儿?”
“你管陈东家哪里找的买家呢!”宋不凡拦在了宋杨跟前,“你要有本事,你也自己找去啊。”
说完,他便扯着宋杨赶紧走了。
其实宋不凡也很好奇。
他前阵子跟村里的壮汉们组团去了趟县城,这县城里头买卖真是稀疏,还开着的店铺,估摸着也就十来家。
以前那些卖竹篓之类的杂货铺,压根就没人踏足进去。
宋不凡在人家门口蹲半天,都没见着有人进去采买。
这陈东家。。。。。。。找的买家,难道是南来北往,到处有分号的大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