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种敏锐的话题,他是不会去主动问的。
两人随便客套几句,开始步入正题,刚要谈及关于那些怪脸小孩的事情。
这时,张善义却突然插话,让两人一愣:
“方丈,想您也是一位得道高僧,贫道心中一直对佛与道心存疑惑,大师可否指点迷津。”
钱道空惊讶万分,有手肘顶了他一下,心想本来两人聊得甚欢,马上就要谈到正题,这时候你还插什么嘴啊。
钱道空皱了皱眉,既生气又迷惑。
张善义却没有理会,一本正经望着方丈。
残阳寺方丈不动声色,缓缓笑着说:
“阿弥陀佛,张真人请讲。”
张善义想了想说:
“方丈,佛大道大?”
钱道空一听,茶杯险些掉到地上,呆望着两人。
方丈却无形喜怒,笑吟吟地说:
“自性平等,无有大小。”
钱道空松了口气,轻抿一口杯中茶。
没想到张善义竟然继续追问:
“僧高道高?”
钱道空瞪了张善义一眼,心说这家伙哪根筋搭错了,怎么诚心来找茬,这老方丈一大把年纪,还称呼张善义为张真人,已经尽了礼数,可他怎么还蹬鼻子上脸了?
方丈却仍一脸平静:
“直心是道,无有高低。”
钱道空以为这下他总该无话了,没想到张善义又问:
“道家依一生二,二生四,四生无穷为法理;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达天人合一为证悟;不知佛家依何为法理?又依何为证悟?”
钱道空放下茶杯,已经实在听不下去了。
方丈回答:
“佛教依自然又空自然,依因缘又空因缘为法理。见世间空、苦、无常,知诸法无我,觉不生不灭为证悟。”
钱道空已经对这些云山雾罩的东西极其厌恶了,又一直按捺着烟瘾,此刻简直如芒在背,恨恨盯着张善义,马上就要发作。
张善义竟然看都不看他,自顾自地追问:
“大师,既然佛教这么高深,世人却执迷不悟,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那些迷茫的世人清醒呢?”
如果说之前的对话可以当做是学术切磋,但这句话已经明显带了浓重的火药味。
钱道空本以为方丈会委婉回答,却没想到这次方丈大师竟然也不打官腔,语出惊人:
“都看得明白,都活的不明白,众生如此,你我皆是。”
张善义面对方丈的驳斥,竟然抚掌大笑:
“哈哈,大师果然通元识微,贫道佩服,不过,贫道在龙虎山之时,山上香火旺盛,访客甚多,为何这残阳寺相比而言,有些安静啊。”
此话一出,张善义已经近乎无理取闹了,没想到方丈仍面不改色,彬彬有礼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