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事,瑚图礼和吉庆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清史稿》用了两个字来表述瑚图礼对吉庆的态度:忌恨。瑚图礼觉得,自己和吉庆,有他没我,有我没他,不扳倒吉庆,自己就没有好日子过。但是,吉庆毕竟是瑚图礼的上司,官衔和级别都比瑚图礼要高。瑚图礼唯恐先遭到吉庆的弹劾攻击,决定先发制人,抢占先机。瑚图礼觉得只有先攻击吉庆,自己才有取胜的机会。
那么,弹劾攻击吉庆什么问题呢?
《清史稿》评价吉庆&ldo;居官廉而察吏疏&rdo;,也就是说吉庆这个人过于忠厚,对下属官吏疏于管理,造成了不少疏漏,产生了不少问题。《清史稿》明确记载的有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广东省博罗县重犯越狱逃跑,州县官员掩盖问题,按察使和知府徇私舞弊,大家都摁住问题不报。第二件事情是,清朝政府对地方官员的过错往往采取罚银的惩罚,谁做错了事情,就罚谁的银子;犯的错误越大,罚的银子也越多。这原本是赏罚分明的一项制度,但是广东省却把官员的罚银摊派到各县去征收。这样就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失去了赏罚的本意。这是广东省的一项&ldo;潜规则&rdo;。这两件事情,后来都被嘉庆皇帝知道了,他很生气,专门下了一道诏书,斥责吉庆&ldo;因循&rdo;,要吉庆对广东官场的腐败、保守负责。
嘉庆皇帝对吉庆的不满被瑚图礼探听到了。他揣测嘉庆皇帝的心思,秘密弹劾吉庆处理政务疲软不利。这种行为俗称&ldo;打小报告&rdo;。就在这个时候,广东地方局势开始动荡,这也帮了瑚图礼的忙。
嘉庆七年(1802年)八月,广东博罗县的民间帮会天地会起义。消息传到北京,嘉庆帝大为震惊,严厉申斥地方官员。吉庆率兵围剿,进度缓慢,迟迟不能平定起义,最后不得不请求朝廷调派援军支援。嘉庆皇帝更生气了,先是下诏斥责吉庆张皇失措、草率糊涂,革去他的协办大学士职务;几天后又指责吉庆对地方起义事先失察,事后无能,解除吉庆的两广总督职务。在吉庆被解职这件事情上,瑚图礼之前的&ldo;小报告&rdo;可以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嘉庆命令瑚图礼和钦差大学士那彦成会同审讯吉庆,还命令瑚图礼署理两广总督。这下瑚图礼成了赢家。
吉庆很了解瑚图礼,知道自己落到瑚图礼的手中,绝对没有好结果。所以,他在被解职后就给嘉庆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其中说道&ldo;患病月余,恐瑚图礼作践,唯愿病不能痊&rdo;,表达出了对瑚图礼的强烈不信任和一股子厌世情绪。
当年十一月十九日,吉庆回到广州。当时,钦差大臣那彦成尚未抵达。瑚图礼迫不及待,在吉庆回广州的第二天就传他到巡抚衙门。瑚图礼要单独审讯吉庆。二十日当天,吉庆来到了瑚图礼的巡抚衙门,结果就离奇地暴毙。吉庆是一了百了了,但瑚图礼的麻烦却开始了。
瑚图礼在钦差大臣抵达之前,独自审讯吉庆,逼死了吉庆。而吉庆虽然被解职了,但是他到底有没有罪,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处罚,都还没有定论。现在,瑚图礼必须要为吉庆死在自己的衙门提供一个解释。
瑚图礼显然不知道怎么处理。他在吉庆自杀的当天就慌慌张张地上了一道奏折。奏折说:&ldo;总督吉庆二十日来到巡抚衙门。我看到他形容憔悴,精神委顿,询问得知他患病未愈,就嘱咐他赶紧医治,希望能早日痊愈。后来,我听说吉庆回到总督衙门后,突然得了急症,连话都说不了了,当天就死在了总督衙门。我闻讯立刻赶到总督衙门查看,把总督等相关关防和一切文卷都接收过来,暂时署理总督职务。&rdo;
这份奏折有两个要点,第一是,瑚图礼说吉庆是在总督衙门死的,而不是巡抚衙门;第二是,瑚图礼说吉庆是自己生病死的,是正常死亡。瑚图礼希望这样能瞒天过海,撇清自己和吉庆之死的关系。
但是,吉庆毕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死在了广东巡抚衙门,而不是瑚图礼说的总督衙门。同时,吉庆是暴毙而亡,不是正常死亡。这些情况,都有众多的目击者。瑚图礼深知,真相是掩盖不了的,总有一天会传到北京。经过深刻的思想斗争,瑚图礼在二十天后,不得不给嘉庆皇帝写了第二道奏折。在奏折里,瑚图礼对自己的说法做了重大修改。
第二道奏折说:&ldo;总督吉庆于十一月十九日回到广州,我前往迎接,看到他精神委顿,形容憔悴,询问得知他患病未愈,就嘱咐他赶紧医治,希望能早日痊愈。二十日,吉庆到巡抚衙门回拜。我和他谈了没几句话,吉庆突然变得语言恍惚,拔出随身携带的小刀,要自杀。我赶紧叫他的随从和我的家丁上前抱住他,把小刀夺下。吉庆忽然又把桌上的鼻烟壶塞进嘴里,用力吞下去,导致气管隔绝。我和随从等人无力解救,就把司、道、府、县等官员叫进来,把情况告诉他们,同时派人把吉庆扶进轿子,抬回总督衙门,嘱咐他们迅速寻找解救的办法。想不到吉庆医治无效,当天就死亡了。&rdo;
在这份奏折中,瑚图礼承认了吉庆是在巡抚衙门出的事,同时,瑚图礼费尽心机地强调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强调吉庆原来就患病,强调自己努力救治吉庆,完全隐瞒了自己是如何羞辱吉庆的。另一方面强调吉庆有自杀行为,强调是吉庆自己吞下了鼻烟壶,导致气管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