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沉冤录译林出版社在线阅读 > 第36章(第1页)

第36章(第1页)

第二,杜凤治说案发的源头是梁宽大清早去田里劳作,而被害人谭氏在家睡懒觉,导致谭氏和婆婆发生冲突。杜凤治这么写是想把案件的责任往谭氏身上引,意在证明被害人也是有过错的。而且,看语进一步把谭氏描绘成出言顶撞婆婆、撒泼啼哭的泼妇形象,让读者对谭氏产生不了一点儿好感,同时为双方进一步发生冲突埋下了伏笔。

杜凤治是继续朝着&ldo;可矜&rdo;和&ldo;缓决&rdo;的方向努力,想给梁宽留活路。

第三,梁宽杀死谭氏的过程,被杜凤治描述成了双方扭打互殴,目的是想刻意隐瞒梁宽故意杀人的真相。梁宽先是训斥谭氏,谭氏回骂,梁宽殴打谭氏,谭氏跑了出去;梁宽拿刀追出去,谭氏受伤后扑过来,两人扭打在一起。这表明梁宽杀妻是谭氏不服管教引起的,而且双方有打斗。这就降低了梁宽的主观故意,突出了客观因素。就连描述的伤情,杜凤治用的也是&ldo;划伤&rdo;&ldo;带伤&rdo;等比较缓和的词,受伤的部位是&ldo;右眉&rdo;及&ldo;左右腮颊&rdo;,而非致命部位。这是继续替梁宽开脱。

第四,在两人扭打过程中,婆婆梁陈氏与谭家的谭亚交十难道会一直无动于衷,看着事态一步步恶化?死者谭氏的堂兄谭观锦,又是一个什么角色?

奇怪的是,梁宽和证人梁陈氏、谭亚交十的供词,在关键情节的叙述上完全一致,甚至梁宽用刀砍伤谭氏的先后顺序、具体部位等细节,几个人都交代得丝毫不差。更奇怪的是,并不在场的谭观锦,竟然也有同样的供词。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把案情制造成杜凤治所希望的那样。

最后,被梁宽诬陷的赖正义,则完完全全在看语中消失了。显然,杜凤治把梁宽诬陷赖正义的事情刻意隐去了。梁宽打死也不认罪的情况也被隐去了,换成了梁宽投案自首、供认不讳。这样写的目的何在,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

总之,一起杀妻诬陷的案件在官方的初审公文中变成了殴伤致死的案件。杜凤治这么写,是为了兑现他对梁宽的承诺。那么,这样的公文能得到上司的认可吗?梁宽杀妻案,能被杜凤治顺利地偷换案情吗?

第四回 如此&ldo;依法办案&rdo;

嫌犯梁宽打死也不认罪,知州杜凤治为了获得梁宽的认罪口供,和他做了一笔交易,答应只要梁宽认罪,就承诺不判他死刑。最终,梁宽交代了杀害妻子的来龙去脉。杜凤治判处梁宽绞监候,并写了一道与事实差别极大的看语,把梁宽蓄谋杀妻硬生生写成了夫妻斗殴,梁宽将妻子殴打致死。那么,上司能认可杜凤治的初审案卷吗?这件违背事实、漏洞百出的案卷,会不会出问题呢?

明清的司法制度相对比较完善,有严格的审判、复核和纠察环节。清朝的命案,州县衙门负责侦破和审判,为初审,是最低的审级。初审后,案子要转给府、道复审。知府和道台要梳理案子的来龙去脉,判断州县初审是否恰当。在这个过程中,复审官员有必要过问所有相关人等和相关证据。复审通过后再递交省里,由按察使大人再次复审,最后由巡抚判断初审和复审是否得当。省级觉得从侦破到判决都没有问题了,就上报京城,由刑部终审。如果是死刑判决,往往需要组织三法司会审。这么多道关卡都通过了,判决才能最终生效。所以,杜凤治那份问题多多的案卷,还面临着多重考验。

在复杂的司法环节中,最重要的一条规定就是&ldo;依法办案&rdo;。法官审案,必须要亲临现场,仔细勘验,必须要有证据,最重要的是要有犯人的口供。这一点,杜凤治费了好大的力气,勉勉强强算是做到了。法官宣判,必须要严格&ldo;依法判决&rdo;。犯人的刑罚必须要和他的罪行严密相符,法官引用的法律条文必须妥当。但是,现实永远要比法律条文复杂得多,社会的变化也不是立法者所能预测的。所以,法律条文不可能涵盖所有实际情况。同时,清朝的法律规定非常复杂,既有原则性的《大清律例》,又有诸多的例、圣旨和可以引用的判例。要做到判决和条文严丝合缝,必须进行文字工作。

清朝官员的做法是,根据法律条例来倒推,&ldo;人为制作&rdo;案情。在公文写作的时候,把案情制造成符合法律条文规定的模样,然后再进行判决。这样的判决肯定是依法判决。

对于最基层的州县官员来说,司法公文的写作尤其重要,因为初审判决往往成为定案的基础。在实践中,上级通常根据初审意见做出判决,很少有官员重新审理案情。他们不可能把所有案子都直接通过复审,总要驳斥下级一两回,表明自己的确做了工作。杜凤治对于司法案卷的审核通过有过&ldo;经验之谈&rdo;。他说:&ldo;只要是上报的案子,没有不遭到驳斥的。如果是直通中央的还要往返几次才能定案。我们看着案子办得很稳妥了,似乎没有纰漏了,上司也一定要找到一丁点儿的疏忽来驳斥你。所以,官员们办完案后,要故意于不紧要处留一破绽,让上司有驳斥的机会。改正后再送上去,上司就会批允了。&rdo;下面的官员故意&ldo;留一破绽&rdo;供上司批驳的伎俩,上司肯定也知道,但是双方都不说破。如此的案件复审等同文字游戏。

行政经验丰富的杜凤治深知,把公文写得非常圆滑、面面俱到很重要。他的看语就写得非常圆滑,通过一个个伏笔,成功制造了案情。梁宽杀妻案的案卷,就是清朝基层典型的&ldo;司法杰作&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