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一年,正月十四日,京师郊外的一个茶舍。
许平站在已经空无一人的茶舍里,望着外面白雪茫茫的大地,萧索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曳,这么冷的天,她还会来吗?
许平今天一早就抱着自己心爱的琴来到这个茶舍,直到日过晌午,茶客们纷纷离去,也没见到那位女子。茶博士和卖混沌的师傅也收拾东西走了,临走还对许平说:“不会有客人来了,冬天太阳落山早,你也回去!”
许平回答说:“从明天开始我就不能来了,今天是最后一天,我再多呆一会儿。”
可是,能等到她吗?
城郊的这些茶舍是供进城、出城的人们平时歇脚之用,新春佳节过后,赏雪的游客络绎不绝,茶舍也比往日热闹起来。不但有茶博士、说书先生,有时还有卖唱的姑娘,出来游玩的人们可以坐下消遣一会儿。许平有了闲暇便来弹上几曲,挣点钱贴补家用。
来茶舍消闲的大多是男人,这个时代的妇女很少在大庭广众抛头露面。但许平却现一位十八、九岁的年轻女子好几次来听他弹琴。她和另一个好象是丫鬟的女子,默默地坐在屋角落里听上一会儿,每次临走都出手大方,给许平不少琴仪。
茶客们背后对这两个女子议论纷纷,但谁也不知道她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终于,雪地上远远出现两个身影,穿过稀疏的的树林,袅袅婷婷地走近了。一个裹着莲花紫色的披风,另一个裹着墨绿色的披风,在白皑皑的雪地上分外醒目。
许平快步走到桌旁,把自己的琴和头盔重新摆放了一下,又低下头抻一抻身上簇新的军服。两位女子进了茶舍,前面莲花紫色的女子推掉披风的帽子,露出焕着青春光彩的脸庞,两腮被风吹得像是熟透了的红苹果。
正是那个神秘的、令许平朝思暮想的人。
她打量着许平的军装,又扫了一眼桌上的头盔,露出惊讶之色:“先生……公子……原来是军人啊!”
“两位小娘子安好。”许平笑着向她们大声问候,解释道:“在下刚刚得到新军的武职,从下月起就有俸禄了。这位小娘子不打算恭喜在下一句吗?今天来过的诸位客人可都给在下贺喜了。”
“恭喜……恭喜这位公子了。只是,小女子还不知道公子贵姓。”
“在下姓‘许’,单名一个‘平’字”
“原来是许公子。”
她注视着头盔上挺立的白羽:“不知是救火营还是选锋营?”
“是救火营。”头盔上的白羽是救火营和选锋营的特有标识,许平奇怪地问道:“小娘子对新军很熟啊?”
“我们当然很熟了!”墨绿色的女子神气地说。
“秋月!”前一位女子笑着递了个眼色:“我们坐下。”
被叫做秋月的女子会意地住了口。今天只她们两个,没有其他客人,她们便坐在正中的桌子旁,就在许平对面。
许平先弹了两只古曲,抬起头来笑道:“在下近来写了一新曲,还没给别人弹过。今天在两位小娘子面前献丑,还请多多指教。”
许平平时给客人们弹的大多是前人谱的曲子,但有时也自己谱上几。这些日子心情非常好,获得武职、晋升军官是他的雄心,眼看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取得成果,创作的漏*点便油然而生,正是有感而。
前半段婉转柔和,仿佛清澈的溪水流出山间,沐浴着阳光叮叮咚咚地歌唱。后半段忽然度转快,旋律也激昂起来,渐渐地竟如乱石穿空,惊涛掠岸;又如瀑布飞落,大河奔腾,临结束的一段更是铿锵有力,铁甲轰鸣。
许平弹完了,仍然心潮起伏,一时不能平静下来。两位听客也沉浸其中,一动不动地看着他。
过了一会儿,小姐才敛容道:“看来公子的琴技倒在其次,公子胸中的浩荡风云才是气壮山河。小女子幼时也曾习琴,但因为贪玩,半途而废,至今不能完整地弹上一曲。这几天听了公子弹琴,才知其中有许多的奥妙。”
许平长吸了一口气,搓搓冻得红的手指,笑道:“今天是许某来弹琴的最后一天,以后有了武职,就不能再出来卖艺了,再继续干下去恐有失朝廷命官的体统。以往多蒙小娘子抬举,许某无以为报。”
秋月犹豫地看看许平,低声问小姐:“那么,琴仪……”
小姐笑道:“许公子今日肯定是不要琴仪的了。”
许平对秋月连连点头:“你家小姐说的是。今天为答谢各位客人,是不收琴仪的。”
小姐问道:“许公子,既然不要琴仪,那这么晚还不走可是在等谁吗?”
许平楞了一下:“没有……”
“许公子怎么弹得这么好啊?”
对面期待的目光让许平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故事倒了出来。
许平自幼父母双亡,被舅舅抚养长大。舅舅一心指望外甥能够读书考上功名,此生也就不愁吃用了。可是许平对四书之类并无什么兴趣。
舅舅还节衣缩食请老师教他琴棋书画,用舅舅的话来说,如果将来能考取功名的话,不会琴棋书画终究还是会被其他士子看轻。许平对音乐很有天赋,从小就弹琴弹得好,甚至想以此谋生。但舅舅说,许平的父亲曾经当到大明的游击将军,作为儿子绝不可以自甘堕落,成为一个下九流的琴师。
“先父本是蓟镇总兵朱将军的属下,跟着朱大人驻守三屯营。崇祯二年,袁崇焕纵敌入关,先父随朱将军一起不屈殉难。赶去援遵化的赵将军途中身亡,袁崇焕反污是朱将军不放赵将军入城,因此,皇上对三屯营殉难的将士没有抚恤,在下也就失去了世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