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重头戏的近身搏杀,武元荣还在继续开脑洞。
不过这场戏虽然打得花样百出,分胜负却是一瞬间的事,陈一鸣要求一个回合就要见生死。
因此整场戏的时间并不长,王氏叔侄嘎得非常利索,走得十分突然,正应了一句人狠话不多。
这场戏的主力自然是武元荣的武指团队,不过其他幕后人员要下的功夫也不少。
比如打灯的王老爷子,就必须巧妙利用巷道里不多的几处自然光源,把这场昏暗环境下的厮杀拍得清晰可见。
显而易见的是,这又是一个综合了摄影、灯光、武指、后期等多个幕后部门的复杂工程。
这样的镜头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只有一个字,磨。
襄城其实对《木兰》剧组的入驻高度关注,当地媒体几乎是全天候地跟踪报道。
有关方面早就安排了宣传预案,希望在剧组开机那一刻集中爆发一波,借着陈一鸣的名头把唐城影视基地的字号打出去。
可惜《木兰》并不配合,预热的新闻发了一周多,剧组依旧在“筹备”,开机时间迟迟难以到来。
整个剧组已经忙疯了,实在没有兴致去配合襄城当地的宣传。
四个主要场景的前期布景,涉及到海量的道具和服装,时间紧任务重,路平的道具组压力山大。
三个副导演全力忙活群演的招募、培训和排练,要与几百上千人次的群演进行逐个沟通,当然也轻松不起来。
唐城景区又是高速赶工的产物,林萧几乎是每天三五次地联系待命的施工队返工,负责协调的大壮心力交瘁。
陈一鸣原计划7月半的时候关机杀青,结果实际进度大大出乎他的预料,接近7月下旬各项筹备工作才算是符合他的要求,郁南等演员闷在酒店里长达半个月之久。
7月18日,《木兰》在唐城的戏份终于开拍,这段长跑终于到了冲刺阶段。
第一个镜头,吴军老腊肉和张子风小朋友重返剧组,补拍木兰爹和小木兰回家的戏份。
这其实是一段旁白转场戏,用简洁直白的方式交待故事背景,并快速过渡到大木兰登场的正片部分。
张子风一进片场就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显然对之前陈一鸣的“百般折磨”还有些心有余悸。
然而她的心理建设全都白做了,陈一鸣喊过喊得流畅无比,一次走戏,一次试拍,一次实拍,最后保一条,不到三十分钟,这一大一小就杀青离组了。
这利索劲儿,让张子风如坠梦中,也让之前宅居酒店那半个月时光显得特别无厘头。
说实话陈一鸣并没有放低标准,因为这段戏的运镜是近景起手随后拉镜给到大远景,出镜的演员并不是主角,作为背景的半山坞堡和悲伤BGM才是主角。
开机第一条顺风顺水,剧组再接再厉拍摄坞堡内部的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