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火炕前半夜还很热,后半夜就几乎凉透了,就得靠着被子里面的余温来取暖,这么叠被子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持住被子里的温度。
那时候,小魏谚并不懂这些,但她看到平日里爸爸妈妈都这么叠,自己看着看着也就学会了。
魏谚把每个人的被褥都弄好后,又把所有人的枕头都摆好,枕巾都蒙好,弄得整整齐齐后,自己在炕上煨了一会儿,估摸着被子里面已经热乎了,就脱了衣服钻进了被子里。
她没有睡觉,只是闭着眼睛等着,等着父母回来后给他们一个惊喜。
魏谚躺下没过多久,魏良淳和田玉兰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他们看到炕上的被子已经铺得整整齐齐,不禁喜出望外。
田玉兰看了看闭着眼睛、眼珠还一个劲儿地转的小魏谚,故意说:“这是谁铺的被子啊?铺得这么好?良淳,是不是你提前偷着跑回来铺的啊?”
“是我铺的,”小孩子的心思藏不住,妈妈刚一说,小魏谚就睁开眼睛,哈哈笑了起来,“看我铺得好不好?”
“铺得真好啊!小谚真是太能干了!”彼时,魏谚的父母还是知道夸一夸自己的孩子的。
在童年懵懂的时候,生活中往往都是美好的回忆,即便穷困、即便艰苦,也可以苦中作乐,并且成为一生的美好回忆。
比如旧日的那个茅草屋,杜甫曾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得何其凄苦,但在孩子的记忆中,每到下雨天简直就像是到了天堂。
屋里用来接雨水的盆乒乒乓乓,感觉就像是打击乐一样好听。
孩子们还喜欢到雨里去淋雨,在泥水坑中蹦蹦跳跳,甚至积满水的做饭大锅底下的灶坑,都成为孩子们玩乐的对象。
妈妈让孩子们把灶坑里面的水淘出去,孩子们争着抢着用小水瓢、用小铁锨把水淘在泔水桶里,一桶一桶地倒出去。
尽管孩子们个个弄得像泥猴一样,但他们却乐此不疲,玩得无比欢乐,天真无邪就是可以打败一切凄苦苍凉。
时光流逝得毫无痕迹,转眼间,孩子们都长大了,到了快上学的年纪。
田玉兰并不懂那么多养孩子的理论,她之前的那个孩子小心愿,自从离开王家后就再也没见过。她只是觉得,孩子嘛,能活着就行。
几个孩子都特别贪玩,一玩起来就什么也不管不顾了,每天做饭的时候,水缸里面没水了,柴火还没准备好,她独自忙里忙外,竟没有一个人帮忙。
其实刚开始也是有的,只不过每次都有且仅有一个,就是大女儿魏谚。
那时候,魏谚已经上小学了,田玉兰觉得小儿子魏谙太小,大儿子魏语干活也不利索,再加上魏谚能干还是个女孩,因此,家里面的家务活除了田玉兰自己,她觉得魏谚也应该承担起一部分责任了。
其实,不用妈妈说,魏谚还是非常自觉的。
田玉兰白天在农贸市场卖菜,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的,跟魏良淳一样。家里面只留下三个孩子,全靠大姐在家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