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知青里头年纪最小那个女知青,叫什么小小的那个,她啊——”那人拉了个长音卖了个关子,才压低声音做出说悄悄话的样子说:“和两个男知青都有交往,两男知青偷偷在水头那个山坡后面为她打架呢。”
董馥梅面露惊讶。
另一人追问:“那两男的是谁?”
那人不大擅长记人名,挠了挠头说:“名字我也不大记得住,一个是名字两个字的那个,还有一个叫国庆的。”
“方国庆还有……梁京?”另一人问。
“是这个名。”那人重重点头。
意外听到自己要打听的人的人名,董馥梅心里是真有点惊讶了。还真巧,不用她费工夫多打听了。
只是这事也还得验证一下,不能急着回去说。
要验证也不难,队上就这么大,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传的可快,三个知青之间真有感情矛盾很快就会被扒出来。
果然没多久,两男知青再次约架,女知青跑去劝架还边劝边哭的事就被人发现了。为了女知青的名声,两男知青就主动担了责,说是他们俩公平追求人家,和人家没关系。
得到这个准确消息后,知青们的爱恨情仇董馥梅完全不关心,找大队长请了假,拿着洗干净的衣服回了娘家一趟,顺便将这个消息告诉她妈,让刘翠翠再想法转告给她小姑。
事实上,两知青为女孩打架这事已经闹出来了,不用董馥梅传达小姑家迟早会听说,她走不走这一趟没什么大用。
只是如果小姑家是先听到的传闻,难免觉得她不尽心,答应的事不做好,甚至因为看好的女婿泡汤了还会迁怒她也不一定。
她提前说了,不管事情会变成怎样,反正她是有尽心帮忙的,谁也不能怪她。
第36章分家
已经是傍晚时分,地里没了劳动的身影,各家烟火袅袅而上,小小的村庄宁静祥和。董馥梅家也不过是这烟火中的一缕,与旁人也没太大区别。
“梅子!梅子!出事啦!出事啦!”
刘小妹急急的直接跑进董馥梅家厨房,看都没看人家锅里煮的什么,就要把她往外拉,董馥梅只来得及喊一声让肖小云帮着把锅里的菜装盘,然后倒些水到锅里别让锅干烧。
被扯着走不舒坦,董馥梅很快使了个巧劲反客为主反扣住刘小妹的手,姿势舒服了,才有心情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你不和你那妯娌处的好吗,她家现在闹分家呢!”
闻言董馥梅心里一惊,脚下速度也快了,变成她拉着刘小妹走,边走边问她:“出了什么事,怎么突然闹分家了?是要怎么个分法?”
刘小妹也不大清楚:“不知道哩,我就是正好遇到小队长去找大队长说肖大山家要分家,要大队长去见证,听了那么一耳朵好像说是他大儿子家要分,我本来自己要去看的,走半路想着你虽然和他家断亲了,但和他大儿媳处的好啊,就去喊你了。”
“谢谢阿姆了。”虽然有用消息不多,不过董馥梅还是先道了谢。
“谢什么呀!我也是要去凑热闹的!”
刘小妹这句是实话,大队有人要分家,只要不是偷摸分的,一个小队、族甚至大队的都会跑去看。等他们到时,已经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没他们进去的地了。
而且不知道是他们来的速度太慢,还是分家分的够果断,里面分家其实已经分完了,就差族里的长辈写契书给他们签字了。
外面的人挤不进去,就问靠里的人里面是什么情况,消息层层传递,外面的人知道的也不慢。
肖大山家是将他大儿子一家分出去了,让他自己屋里的东西拿走,口粮给了能吃到下一次粮食分配,屋子没分,给了八十块钱做安家费。
然后就是肖大山夫妻俩六十之后肖保荣得给孝敬,每年东西的价值不能少于十块,其他的也没什么了。
他们这把孩子赤条条赶出家门的都有,能分这些东西围观的人都没觉得不错了。不负责赡养老人的子女还想拿什么东西。
董馥梅站在人群外听了这分法也觉得不错。
这些东西要和整个家产比肯定是分亏了,但用这点亏将头上的几座大山搬了对陈宝珠来说还是好事,毕竟她和长辈没处好是板上钉钉的事。
再说八十块钱在他们大队够盖一座三十平的木屋了,夫妻两个带两个男孩尽够住的,粮食也能撑到分粮,之后小日子慢慢过总能过起来。
就是不知道怎么闹到分家这一步。
之前那次宝珠和她奶奶、婆婆是闹得不愉快,也有和董馥梅说过要是能分家就好这样的话。重点是,肖保荣怎么肯?
并没有让董馥梅疑惑太久,等契书写定,肖国忠和肖家几个族老就高声宣布了从此肖大山与肖保荣分为两家,然后从里面让围观的人群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