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暴雨多。
一旦下了暴雨之后,整个正兴大大小小的水渠,稻田决口处、小溪里都会爆发洪水。
而这个时候,正是拿着簸箕渔网,去水渠里、去稻田的决口处捞渔获的好时机。
说出来大家或许不信。
这个时期,渔获虽说很容易就能捞到,但还真没多少人愿意去干这种事情。
大家家里没油,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每个月,一个成年人的菜籽油定额,才二两八钱三,还不够后世炒一盘菜所用的量。
因为没油,就很难吧那些小杂鱼、小鲫鱼鲤鱼、泥鳅田螺做的好吃。
就像田螺河蚌这些东西,如果没法用猛火爆炒,而是用水煮的话,它们的肉就会变得很筋道,让人咬不动。
而小杂鱼没油去炸,煮出来的小杂鱼会烂成鱼羹,不好吃不说,还很容易被鱼刺卡到。
大家之所以不愿意去捞小杂鱼马虾、田螺河蚌这些东西回来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的身体,普遍缺乏油水。
这就使得大家没足够的体力,去干这些闲事。
如果社员们出去捞捞鱼虾的话,需要付出的体力消耗,时常会远远高于捞回来的这些渔获,所能提供给人体的能量损耗。
在水里。
人体的体温流失的快,而吃马虾杂鱼,却并不能让人补充多少体力。
得不偿失的事情,没几个人愿意去干。
在这个时期。
社员们白天要出工劳动,晚上还时不时的要集中起来“学习”,要么就参加“扫盲班”。
等到农闲一点点的时候,社员们不是去乡里、县里出“义务工”。
就是去弄大队、生产队组织的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社员们哪还有那么多体力和精力,去捞鱼虾吃?
相比起这些渔获所能提供的蛋白质,其实社员们,更需要的是补充淀粉、糖分、维生素这些营养物质。
吃那些马虾、杂鱼?
用生产队里社员们的话来说:那是越吃越饿,越吃越痨!
所以相对于下河捞鱼,大家更倾向于上山,去挖野菜野果回来果腹。
河鲜里面,也就只有那些大一点的鲤鱼、草鱼,社员们才有点兴趣,偶尔去弄一条回来煮点鱼汤喝。
这个时代的小溪里、池塘中的大鲤鱼、大草鱼其实也不少。
只不过不少人只能望着小溪里面的鱼儿们,在那里悠闲地吐着泡泡,多半却只能干瞪眼。
因为,大家严重缺乏捕鱼的工具。能够徒手抓鱼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尼龙化纤做成的网很贵,社员们省吃俭用一年,恐怕都未必能够攒够钱去买一副回来。
——即便是买回来了,也是买回来一桩大麻烦!
今天张三来借、明天李四说家里断炊了,要用一下。。。
都是邻里邻居、家门亲戚。
那到底是不借呢,还是不借给他们呢?
左右都是得罪人。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没心思去置办这些东西了。
罗旋今夜才抓到几条鳝鱼,就不得不跑回了家躲雨。
夏夜外面下雨,家里的蚊子就更多了,嗡嗡嗡、嗡嗡嗡,马蚤扰的罗旋躺在竹床上,翻来覆去的辗转难眠。
今夜下着瓢盆大雨,小草肯定是不会冒雨过来串门了,所以今天晚上,自己就不用给她预备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