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我的回忆白雪玲 > 第16章(第2页)

第16章(第2页)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后,又一高举起来的革新旗帜。《新青年》的发行数量也增多了,

每期出版后,在北大即销售一空。一九一八年十二月陈独秀又主办了另一政治性的新型刊物

‐‐《每周评论》;一九一九年一月,北大同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出版响应新文化运动的《新

潮》月刊。这在当时被视为《新青年》的两个卫星。此外,上海、北京等地有些著名报刊也

在响应这一运动,而各地新生的小型文艺刊物和文学团体也开始滋长起来了。

社会主义运动也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而活跃起来。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产生较早,其活

动亦较为显著。一九○七年六月二十二日,李石曾、吴推晖、张静江等就在巴黎创办了中文

的《新世纪》周刊向国内宣传无政府主义,后来蔡元培也成为其中的要角。到了一九一七‐

一九年间,在北京、广州等地,无政府主义者的活动增加起来了,其所发行的小型刊物颇为

流行。他们保有无政府主义者的各种特色,也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此外,一九○六年同盟

会的《民报》曾发表过朱执信节译的《共产党宣言》;同时,宣扬社会主义的文章,也往往

见之于其他小型刊物。辛亥革命时江亢虎曾组织&ldo;中国社会党&rdo;从事政治活动,后来因遭受

压迫,渐渐默默无闻。经过一段消沉时期,到一九一八年十一月欧战告终,俄国革命的影响

进入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思想才重新抬头。当时《每周评论》、《新青年》和上海的《星期评

论》等刊物常登载一些介绍马克思学说和同情俄国革命的文章。

新思潮像一股洪流到处泛滥,也侵入到我的家庭。我到北京以后,每星期都将我阅读过

的报刊和少数新书邮寄给我的父亲。后来我所寄去的书刊就多是《新青年》这类的东西,其

中甚至有无政府主义者的刊物。我还常写信向我父亲鼓吹新思潮。父亲保持了约一年的沉默,

来信中绝不表示关于这方面的意见。后来他终于开腔了,信中长篇大论的反对新思潮,尤其

讥讽白话文,并主张保存国粹。这样就引起了我们父子间各执己见的辩论。

新旧冲突不仅限于思想方面,还演化到具体的事实上来。一九一七年春,我家庭代我订

了婚。这是我祖父的主动,父母只是赞成而已。他们依照习俗,代我找了一个门当户对的未

婚妻,事先并没有征求我的同意。我曾去信表示反对,大意是:那个成为我未婚妻的女子也

许是很合适的,但我根本不认识她。后来,在我与父亲通信辩论新思潮问题的时候,又提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