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夫人出身于农家,哪里能办好这样的事,不过是挂个名,图个好听而已。所以要把蒋家的几位夫人拉上,那几位才是出身大户人家见过世面的。
这些夫人们主要是挂个名,起个号召作用,具体经办还是得惠民署这边。
谢道安如何会不愿意,见谢知府同意了,刘炳良道:“那,蒋家几位夫人那里,下官觉得还是谢大人您去问问比较好。”
一番谈话,宾主尽欢,谢道安答应了刘炳良所有的要求。他能不答应吗?这样双赢的事情,不愿意那就是脑子进水了。
刘炳良走后,谢道安独自到书房里把玩着他收集的鼻烟壶,谢良知道谢大人高兴或者郁闷的时候都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玩一会那各色鼻烟壶。
然而很明显,谢大人现在不处于郁闷状态了,那就是刚才与刘大夫谈的挺好。
因此,当门外的几个商人一再求见谢大人时,谢良终于大着胆子敲开书房的门,向谢道安禀报粮商周作鹏几个人来拜访的事。
他没猜错,谢道安听了只沉默了一会儿便让他把人给领进来。
来人有三个,粮商周作鹏、周作鹏的姐夫,也就是在安阳开酒楼的黄三,另外一个则是紫罗布坊的大少爷,目前布坊当家人牛家成。
听明白了这几个人的来意,谢道安心道,这几个人过来,只怕有人指点啊。
这一点他就心里想想,也不说破。总之这样,他向皇帝上折子求减税的时候成算就更大了。不过最终结果终需些时日才能下来,谢道安现在可不会跟他们露了口风。
既然这些商人肯主动挑些担子,那他也不妨也给他们点好处。
于是道:“我听说这位黄老弟要在咱们靖陵开一家分店,早听说黄老弟在安阳的店每日里客似云来,想来味道是极好的,早就想去看看,就是远了点,没时间过去。要是真在靖陵开了店,开业那日可别忘了给我老谢一张帖子,我好去尝尝。”
“小店哪里有谢大人说的那么好。谢大人肯赏光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到时候一定给您送帖子。”
这分明就是谢知府首肯了黄三在靖陵开店一事,有了知府同意,方方面面的关节就容易打通了。
接着谢道安又勉励牛家成多出产些中高档丝绸,并将知府有权调配的皇宫供布额度划拨了一部分给他。
至于周作鹏,则提出将他的长子调到高知县手下历练一段再做安排。总之那孩子是出了商门入了官门。
三人中除了牛家成本无所求,也就谈不上欢喜。周作鹏两连襟则是很满意的。
将几个人送走后,谢知府很快就写好了奏折,然后密封好,吩咐谢良派人快马将奏折送入京中。
第51章柳树街,麻桂各半汤
殷六儿端了茶过来,欲言又止,林晚放下毛笔,抬头看了她一眼,问:“是不是有什么事?有事就说吧。”
殷六儿便道:“我哥捎信来说我娘最近身体不大好,我想回去看看,给她找个大夫。”
林晚知道殷六儿家在城南柳树街,唯一的哥哥从军中退下来,腿受了伤,走路不大利落,不过还有把子力气,能干些体力活。她娘则在街上摆了个小摊子,母子俩过得有些清苦。
“六儿,去给我拿件布衣,青玉你跟我陪着六儿一起去柳树街看看。”
青玉是新买来的丫鬟,林晚瞧着她顺眼便留了她在院子里,不过日常近身用的主要还是殷六儿。
城南的柳树街,是贫民聚居地,街道不像别的城区主干道那般都铺上了青石板。这里只在街上垫了砂土。
好在土质不粘稠,下雨的时候就算会有积水也不至于踩得一脚粘泥。因有些坑洼不平,街上便零散的铺了些木板或砖块,供下雨时垫脚所用。
房屋虽是瓦屋顶,只是都有了些年月,又很少修葺,看上去有些破败。
沿街的人家大都在门口摆了摊子,卖针头线脑,各色便宜吃食等等。都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必用之物。
这日殷六儿的娘并没有出摊,她躺在床上不时咳嗽。而且身痒难耐,忍不住的就去挠。因为身痒,已好几日睡不好,很是疲乏。
这病已得了旬日,找郎中开了药方吃下去并没有好转。
殷家大哥殷三瑞没出去找活,他叫人给妹妹捎了信,自己做了些粥侍候他娘吃了几口。
推开用木条钉成半人高的木门,殷六儿引着林晚和青玉走进有些幽暗的东屋。
家中只有两个住人的房间,一个屋子殷三瑞住着,殷六儿若是回来看她娘,就只能在她娘那个东屋搭起的几块木板上铺了被子住了。
地面没有铺砖,只有踩硬的土,除了陈旧的窗帘、一个吃饭并放东西的掉漆的桌子和几个凳子,便只有床和老旧的衣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