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强喝了一口扁食汤,感觉有点燥热便脱下帽子放在桌子上。
“刚才说了关于馄饨的传说,现在来说说馄饨的历史吧,馄饨的起源较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汉代扬雄《方言》曰:“饼谓之饨,或谓之餦,或谓之馄”,馄与饨初见于此。1978年,考古队在山东滕州发掘出距今约两千五百年的古代遗迹薛国故城,出土的一套铜器内存放有今天所说之“馄饨”,彼时并不以馄饨命名。”
[西瓜水:馄饨时间记载那么长的吗?算一算有两千年了啊!]
[何必迁就:主播这是开始说演变吗?有意思。]
“而最早出现“馄饨”一词的史书是三国时期魏国张揖的《广雅》:“馄饨,饼也。”
在这之后历代皆有迹可寻,馄饨二字也正式登上历史,并且宋代由于粮食种植技术的大幅提升,如“麦稻复种法”的成形和新作物品种的培育,使小麦、水稻双丰收,南宋时已是“苏湖熟,天下足”,这也为保证馄饨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宋代高怿的《群居解颐》一书有记载:“岭南地暖……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喧,食须用扇。”
紧接着从明清开始的馄饨就开始呈现地方特色了,口味和做法都更加多元。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现在的名称。
例如北京有鼓鼓囊囊的多肉馄饨、山东人发明了油煎馄饨、苏州的馅心则是虾蟹鱼肉样样都有、广东人因馄饨在粤语中读音和云吞一样而直接改为“云吞”、四川称馄饨为抄手,以风格多样着称,这样不同的地域叫法也一直流传至今。”
[鱼非鱼,你是狗:吸纳,融合,发展,华夏的定律!]
康强喝了两口扁食汤又说道:“我们接下来说说馄饨外形的演变,从馄饨有记载以来,外形就有过多次变化。
北齐颜之推记载有: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宋代,上至帝王,下到百姓,皆以馄饨为佳品,制作的馄饨也多种多样,品类极其丰富,仅史书记载就有几十种之多。
其实早在唐代,文臣韦巨源进呈的《烧尾宴食单》中就载有“二十四气馄饨”,制作方法是“花形、馅料各异,凡二十四种”,一种馄饨有二十四种制作方法,已是十分精致;另一品种,“五般馄饨”能够做出五种花色,这在工艺上绝非易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龙龟薄纱鳄鱼:???不是,我刚进来就听到了什么啊!这馄饨怎么突然之间就感觉变成了我吃不起的样子了!(哭)]
[鱼非鱼,你是狗:……馄饨竟然在宋朝变成了我吃不起的样子!]
“根据五代末的记载:“金陵士大夫渊薮家,家事鼎铛有七妙。其一,馄饨汤可注砚。”也就是说他所煮馄饨汤底极为清澈,可用于磨墨写字,手艺极其神妙。
一直到了宋朝,前朝多种馄饨的制作方法传入民间,成为平常家宴,仅南宋都城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浙江杭州,附近的馄饨店内就拥有椿根馄饨、十味馄饨、二十四节馄饨、丁香馄饨等等。
而丁香馄饨是设立于南宋临安城中央官署前六部桥旁的佳肴,有着“丁香馄饨,精细尤着”之美称。
又据《梦粱录》记载,早市上‘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御街铺席,闻钟而起,卖早市点心。’
大家也知道,宋代突破了唐代市场限制,早市和夜市的出现加快了馄饨的普及,百姓也都可以一食其美味。
不过富贵人家并不满足与底层百姓食用同种馄饨,于是别出心裁,将馄饨的颜色、口味进行改良,“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以满足其新奇感。”
[何必迁就:果然,社会美食的进步还得靠这些纨绔子弟啊!]
喜欢直播之从香菇开始的科普请大家收藏:()直播之从香菇开始的科普